APP下载

“印太战略”背景下越美两国深化战略合作意在何方

2018-08-04成汉平瞿俊锋

唯实 2018年7期
关键词:印太战略南海越南

成汉平 瞿俊锋

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于2018年3月5日至9日访问并停靠越南岘港,在此期间,越南与美国两国海军还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密切的互动交流。这被视为一个重大事件,因为这是自越战结束后43年来美国航空母舰首次到访越南港口,也是这两个往日敌对国家如今深化双方军事合作的重要象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印太战略”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国际舆论界普遍认为“卡尔·文森”号到访越南岘港事实上是自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在越南最大的军事存在,是当年的两个敌对国冰释前嫌、深化合作的标志。航母访问结束之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军方依照与越南达成的双边协议向越南政府移交了六艘巡逻艇和装备,总价值2000万美元。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中,越南与美国双方都迫切需要相互利用,来遏制一个共同的对手,因而越美双方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合作与互动必将产生长久的地缘政治影响。

一、越美深化战略合作是在特定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于2018年1月下旬访问了越南,在此期间,越南国防部和美国国防部于1月25日同时对外宣布:美国预定在今年3月份派遣航空母舰到访越南海港。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于3月初抵达越南之后,航母战斗群指挥官约翰·富勒(John Fuller)少将高调地表示:“美国和越南正在开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的合作。”如今,“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的访问行程已经结束,这成了自1975年越战结束至今美国所派遣的规模最大的军力抵达越南领土,也是美军航母首次停靠越南港口。虽然在此之前美军的航母偶尔也会来到南海海域“转悠”,但此次美军航母越南之行的政治背景却完全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述与分析。

首先,这是在特朗普政府数份重要的战略报告包括《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等出台之后涉及南海及地区国家的一大军事举动。尽管美军航母的访越行程早就于2017年春季越南总理阮春福访问美国时便已经初步确定,但其在这些战略报告出台之后的越南之行其含义却完全不同,这意味着此行已经被赋予了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如果再算上后来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开始不断完善,而中国则被美国特朗普政府明确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且“竞争”成为美国未来的战略重任,而“反恐”则退而求其次,不再是第一要务。在轮廓日益清晰的“印太战略”中,中、俄是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与中、俄竞争是特朗普政府的任务目标。在特朗普于今年1月发布的首份国情咨文中,更是多次提及“中国”一词。

其次,特朗普政府中出现了明显右翼化和单边主义的倾向。一方面,温和派政治人物陆续离职,政府中“左右制衡”的政治结构已经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华盛顿政治圈则开始充斥着敌视中国、仇视中国的舆论氛围,以至于让人们意识到美国正在重回当年的冷战时代。特别是在进入2018年后,有几件事尤其耐人寻味:一是在2018年1月底发表的任内首份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明确强化了所谓“竞争”的理念,声称要应对那些“来自流氓政权及中国、俄罗斯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同时呼吁“强化美国的军事实力”。二是已经被提名为驻澳大利亚新任大使的日裔上将哈里·哈里斯在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作证时公然将中国视为靶子,他声称,中国的军事力量正在迅速增长,不久就会在“几乎所有领域”与美军展开抗衡,并完全超越美军。他还强调:“美国再不改变就要被中国彻底打败了。”尽管鹰派代表人物哈里斯的言论完全是一种过时的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但在华盛顿政治圈却仍有着众多的喝彩和支持。三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高官罔顾事实,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竟然声称“中国学术间谍正在渗透到美国的各领域,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称这一做法“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四是美国的六大情报机构主管发出了针对中国的“同一声音”——他们于今年2月在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时以所谓“安全”为由呼吁美国各界拒用来自中国研发生产的华为、中兴等手机,认为中国出产的手机能够“轻易获取”美国的机密信息。美军航母“卡尔·文森”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驶向南海抵达越南岘港的。而就在“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结束了访越之后不久,特朗普政府又不顾其国内的一片反对之声一意孤行地发起了与中国的贸易战。

再次,美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地区打手”以取代菲律宾的角色。从地缘政治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由美国、日本在背后一手推动的南海非法仲裁案随着菲律宾政权的更迭并没有达到任何预期的效果;相反,作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盟国,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所推行的是一个十分务实的等距离外交策略,不再一边倒地唯美国马首是瞻,而是在大国间保持某种政治平衡,以此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有着“菲律宾的特朗普”之称的杜特尔特也相当不喜欢美国。表现在南海问题上,杜特尔特政府明显比较克制,不愿意再充当挑衅中国的“出头鸟”。随着上述地缘政治的根本性变化,美国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地区打手”来取代菲律宾的角色。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看來,这一替代者非越南莫属。

美国之所以看中越南,原因有三:一是越南非法侵占的中国岛礁最多,其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之争也最为激烈,双方曾于1988年爆发过“3·14”海战,并于2014年爆发过“中建南事件”。二是越南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反华舆论以及亲美势力,双方可以一拍即合,相互利用。三是越南国内围绕南海问题的民族主义情绪相当高涨,且其官方敢于在外交场合公开与中国叫板,如2017年度的东亚系列外长会议,越方公开要求将有关中国岛礁军事化写入会议的声明之中,导致声明一度搁浅。因而美国国内鼓噪和越南进行军事“结盟”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1]在2018年年初对越南的访问中,马蒂斯甚至称越南是美国“志同道合的伙伴”(like-minded partners)。当然,美国对当年曾经使用过的战略港口——越南金兰湾及附属军事基地早就垂涎欲滴,重返越南是其梦寐以求的愿望。

二、越南拉拢美国等域外势力的战略考量

2017年上半年,越南总理阮春福几乎以一种“迫不及待”的政治姿态快速访问了美国,与刚上任不久的特朗普见了面。阮春福也因此成为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整个东盟国家中第一个前往美国访问的领导人,足见美越双方对彼此之间关系的高度重视。其实,更确切地说,是越南更需要美国,更需要尽早吃下一颗“定心丸”。越南担心美国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从此战略收缩而冷落亚太地区,导致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从此“孤掌难鸣”。正是在这次会晤中有关美国航母访问越南一事被首次提了出来,双方便一拍即合。数月之后,越南国防部长吴春历于2017年8月间紧接着访美,并与美国方面敲定了将在2018年实现美国航母首次访问越南的计划。双方随后又迅速趁热打铁:2018年初,美国防长马蒂斯回访越南,在访越期间,通常所称“四驾马车”的越方最高层官员悉数会见了到访的马蒂斯。美越双方高调宣布,美军航母将于2018年3月份访问越南岘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那么,越南如此卖力地拉拢美国介入南海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第一,借助外力平衡中国的影响力。早在2016年,越南首次发布了自己的外交蓝皮书,在涉及南海及中越关系的部分,声称影响中越双边关系最大的问题仍是南海问题,并声称中国在南海的非法造岛行动导致了南海局势复杂化。同时还强调,将会坚决保护越南在南海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南海之争,越南学界近年来共有四个方面的认定。一是认为中国的綜合国力、军事实力将会日益强大,在未来30至50年中,无可匹敌;二是认为未来若干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达到一个顶峰,真正实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三是认为中国对存在争议的主权要求的态度将会随着自身实力的迅速提升而变得不断强硬,比如南海主权之争,将可能变得“没有商量”,而任何“意外”因素,如中国国内的内在矛盾集中爆发、内在权力之争激烈、资源禀赋受到制约,便有可能为了转移内在矛盾而收回所有的失土,南海主权之争将可能变成一场战争行动;四是认为中越之间的差距将越拉越大,从而极大地提升越南维护自身海上权益的难度。因而,越南国内的学者们认为,在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借助外力,平衡中国的影响力,遏制中国的强大,尤其是抑制中国可能在海上使用武力收复失土的念头,以确保自己非法攫取的海上资源不受任何影响。

第二,如上文所述,同为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在杜特尔特当选之后迅速调整了菲律宾的对华外交,并很快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破冰”访问,而另外一个南海声索国马来西亚的总理纳吉布也紧随其后到访中国。在南海其他声索国纷纷寻求与中国和解的大背景下,一向奉行平衡外交战略的越南更不太可能“单挑”中国。越南认为,这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恢复友好关系之举都是以牺牲越南为代价的,越南目前正在被陆地和海洋所“孤立”。[2]既如此,就必须果断出击,寻找并整合新的合作方,拉拢有意介入南海的美国便成了一个十分现实的战略考虑。

第三,对越南来说,它更希望以南海问题为契机,迫使美国向越南做出更多更大的付出,从而使越南从中得到足够多的实惠。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在会见马蒂斯时认为,马蒂斯此次访越将为巩固和开展两国高层领导所达成的协议做出贡献,但他同时指出,双方要继续促进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其中包括扫雷、清理受到污染的环境,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及失踪人员搜寻,增进互相信任和了解,使两国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而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则更加明确,他在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的会晤中表达了希望美国配合开展越南边和机场附近的橙剂处理项目,并于2019年向越南移交汉密尔顿级巡逻舰。这表明,除了冠冕堂皇的“伙伴关系”之外,越南更希望能够从美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与好处。

出于遏制中国的共同战略目的,过去的一对冤家突然“手挽手”地走到一起,的确让外界大跌眼镜。然而,双方之间固有的芥蒂和猜忌不可能在瞬间烟消云散。越方高层官员毫无例外地都向美方提出,希望在互相尊重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推动两国全面伙伴关系。这更是在提醒美方:不要在诸如人权、宗教自由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对越南说三道四,而在以往这却是美国与越南打交道的一种常态,导致两国间龃龉始终不断。美国方面迫切希望越南成为一个对抗中国的地区挑头者,越南对此似乎并不热衷,毕竟越南有着对外军事交流的“三不”原则,即不依靠一国反对另一国;不与任何国家结成军事同盟以及不允许任何国家在本国设立军事基地。越共“十二大”之后,越南共产党审时度势重新强化了对执政党的主导性地位以及意识形态的牢牢控制,特别是在成功地清除了亲美势力代表、前总理阮晋勇之后,越南一方面需要拉拢美国介入南海,但另一方面又对美国保持警惕和距离。

三、越美深化战略合作对我造成的影响

尽管越南并非菲律宾,并非真正意义的美国盟国,双方战略合作也只是各取所需,各怀鬼胎,但这对我在南海的海上维权维稳以及推动与东盟之间的战略互信,乃至与东盟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的。

其一,虽然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对南海非法仲裁案表现出不屑的态度,但鉴于越南明里暗里对南海非法仲裁案无比热衷的态度,特朗普政府无疑将会选择越南等国在这一问题上密切互动,对南海非法仲裁案大加利用。双方将会默契配合,在国际政治舞台表演诸多的“政治秀”,大演“双簧”,一内一外密切互动。在2017年仲夏的东亚系列外长会上,越南代表就对中国扩建岛礁说三道四,一心要将此列入会议议程和声明之中,所依据的正是非法仲裁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越两国将会把这一非法仲裁案的裁决内容包装成所谓的“国际法”,暗示中国是一个“不守法”的国家,欲先从道义上将中国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进一步抹黑中国,打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孤立中国。在蒂勒森被特朗普以推特方式“革职”之后,一大批鹰派人马如蓬佩奥、约翰·伯尔顿等人进入白宫,势必又会加强特朗普政府的鹰派色彩。

其二,美军航母的到来,给了越南一种美国正在替其“撑腰打气”的错觉。两国间密切的战略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强化越南在南海展开各类单边行动的信心与底气,其出现误判的可能性陡然增大,也加大了其冒险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未来局势的复杂性。它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越南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的冒险性;二是其在公务执法过程中的野蛮性;三是在海上维权过程中的对抗性。这在以往曾经出现过,一旦误认为从此有了美国人作靠山,未来则将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期,越南正密集从俄罗斯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海上实力有增无减,并且部分(武器装备)部署到了非法占据的我国岛礁上,这是数十年来越南为加强在南海争议岛屿的存在所采取的最大动作。此外,越南海上油气开采量正呈下滑趋势,寻找新的海上开采区块成了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确保越方不会进入争议区域勘探、开采。上述因素的叠加,都有可能导致越南国内出现误判,继而加大中越双方在海上擦枪走火的可能性。

其三,美越不断走近也会向越南国内的亲美派及反华势力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政府有意拉美国来共同遏制中国,越美中三国关系正在出现一种错位——中国是美越两国的共同敌人,美国由昔日的敌人变成了重要的战略盟友。这必然将影响中国与越南两个邻国间战略互信的推动。在中共十九大结束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越南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邻国越南的重视,但如今美军的介入将大大对冲中国的影响力。

其四,越南的做法还将会在一些南海声索国中树立一个危险的先例,使其他声索国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条件下也如法炮制,即拉区域外大国来共同抗衡中国,以迫使中国忌惮于美国的军事实力。这不仅影响我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也将导致南海局势错综复杂,使我应接不暇。

四、应对美越战略合作的对策思考

如何破解越美围绕南海的战略互动这一新问题,特别是将其不利于我在南海及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降至最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但我们仍可从意识形态、经贸领域以及海上执法等诸多层面予以化解,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充分利用中越两国意识形态相同这一特点,加强与越南的党际交流与合作,使其对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中越两党命运共同体。在越共十二大之后,越南共产党更加注重与中国共产党在党际领域、意识形态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在反对西方的颜色革命方面能够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并分享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确保政权的稳固。鉴此,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与越南共产党的交流与合作既是巩固两国关系的需要,也是迫使越南不得不与美国保持某种距离的良策。

第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东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应设法不断优化中越两国贸易结构,利用两国山水相连的便利提档升级,使越南能够从两国的经贸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如我国可考虑增加越南的农副产品进口、缩小两国间的贸易逆差(中方为顺差)等,以强化其在经贸领域的对我依存度,以此来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注重恩威并施,以海上示强的做法划出红线,迫使越南不敢越雷池半步,亦不给其有任何的误判空间。2017年上半年,越南曾联手域外国家试图进入我“九段线”之内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被我政府公务执法船多次依法阻拦,双方对峙数日。最终,我方以强大的海上执法力量和高压手段迫使越南不得不撤离。2018年3月间,越南国家石油集团(Petro Vietnam)和西班牙雷普索尔(Repsol)决定放弃已进入商业开采前的最后准备阶段的名为“赤帝”的油田。根据英国媒体的说法,这是来自于中方强大的压力,因为它位于“九段线”之内。

第四,从2018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将就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展开案文磋商。这对中国与越南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中国希望利用COC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友谊之海,而越南则企图联手域外势力利用准则来约束中方。因而,在涉及未来的谈判磋商过程中,中方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任何外来势力的干预,同时决不接受任何强制性(约束性)的内容,因为一旦含有约束性的内容,那么很有可能便变成对我们的约束,从而使域内外势力共同利用COC为武器来对付我们。众所周知,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中方是关键方,只要中方不签字画押,COC便是一纸空文。因而中方的诉求与条件一定要尽早提出,并且还要受到足够的重视,以此来威慑个别不怀好意的声索国:枉顾我方诉求休想达成!

第五,正如我国外长王毅于2018年4月初在越南河内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六次领导人会议时强调的那样,中越双方都有责任来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越双方可考虑推动海上联合开采行动或在低敏感领域展开海上合作。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清晰地看出,美国出于其国家战略的需要和地缘政治之考量,利用南海问题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与越南的战略合作对我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非如部分学界人士所认为的可有可无、忽略不计,仅具象征意义。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影响或许并不会立竿见影,即时显现,但却会产生长时间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长期以来,越南一直积极拉拢美国石油公司非法开采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一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双边战略合作,那么在其他油气块开采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越南拉美国介入“九段线”内的其他区块油气开发并非不可能。依笔者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所积累的经验来看,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面对未来的挑战,我方应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在推动与越南战略互信、确保双边关系稳定的同时,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保持清醒的预知,并在事先制订好足够多的预案。

参考文献:

[1]朱峰.“印太战略”阴影下的南海大国较量[J].世界知识,2018(1).

[2]黎宏贵.越南在南海争端中应扮演的角色与作为[J].海洋,2018(1).

〔本文為成汉平主持的2018年国防科大立项课题“南海争端背景下的中越关系走向研究”(JS17-03-13)的阶段性成果〕

(成汉平: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瞿俊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生)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印太战略南海越南
南海明珠
读图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越南·河静省
参不参与“印太战略”?韩国一天三改口
越南百里“银滩”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安倍要拿“印太战略”遏制中国?
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