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探究

2018-08-02纪蕊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思政教育网络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国家一直在强调国民综合素养和思想政治。同时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日常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各大高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和政治觉悟不可缺少的,因此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点。但是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以此促进思政教育在新时代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觉悟。为此本文在这里对新时代下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思政教育 网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各种网络信息平台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下的高校在校生,对于这些网络平台的接受程度非常的高,同时也很依赖于这些应用软件。这为新时代下大学思政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思政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中的信息具有多面性,在这个环境下大学思政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思政教育可以有效的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成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与观点。在学生生活中与教师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摩擦。对于这些情况,就必须要加强思政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以此减少师生之间的误会和摩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向着积极的方面前进。最后,大学思政教育可以和谐校园环境。通过思政教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当遇到一些与同学或者教师的小摩擦、小误会时,能够冷静下选择比较和谐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校园间不和谐的因素,有效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学校园。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

(一)坚持方式创新

在大学思政教育方式上,要坚持创新原则,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育一定要注意平等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正常的进行。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学生非常被动,教师完全是单方面的灌输思政知识,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新时代环境下,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摒弃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状况,积极的引导学生心理与思想的健康发展。其次还需要重视隐性教育方式。通过无意或者间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这种方法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教育方式,并且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后就是要创新教育方式,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坚持在解决学生具体问题时结合思政教育。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来自于生活,在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学生心理的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

(二)将网络平台融合到思政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已经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与传播速度,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网络平台融合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建立信息平台、网络通道、网络发言等一系列相应措施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思政教育者存在着思想落后、计算机运用能力较低、接收新事物与信息能力较低的情况。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及时的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在新时代环境下顺利的开展思政教育。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负担起帮助广大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任务,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

(三)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实时政治和社会热点

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实时政治和社会热点,增加思政在学生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思政教育,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四)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想要使思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积极的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需要建立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有效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培养。这个队伍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体存在的,即在学校中设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位,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健康咨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方式,同时网络咨询可以减少学生的顾虑,避免学生觉得尴尬而不去咨询心理问题。其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出現心理问题时,产生无措的状况。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或者增加心理健康选修课来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最后,要主动积极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他们心理健康产生变化前,及时的发现问题,积极的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的防止问题的发展。

(五)针对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

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民考汉学校专业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少数民族就就读于非民族学校。我国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性。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大学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习惯的地方,同时也可能会与其他学生产生一些摩擦和其他学生产生格格不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重视,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少数民族的信仰、习俗和宗教信仰。

三、结语

在新时代环境下,对大学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一定要坚持方式创新,将网络融合到思政教育中,结合实时政治与热点,提高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的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摆正思想,提高觉悟。

参考文献:

[1]聂鑫,刘静,詹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探讨[J].亚太教育,2016,(16).

[2]赵勇.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6,(05).

(作者简介:纪蕊,硕士,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猜你喜欢

新时代背景思政教育网络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