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甘肃省为例

2018-08-02崔文瑞周长军赵雪绒邹海双

财政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甘肃省差距产业结构

崔文瑞 周长军 赵雪绒 邹海双

内容提要:文章采用了甘肃省1990—2016年时间序列相关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方法分析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果较为明显,且省内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胜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只要就业结构不发生偏离,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化发展,省内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大教育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发展工业,带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失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投入不断加大,使得各个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类经济发展指数显著提高。1990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为242.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5.4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30.99元,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3.12%、40.49%、26.39%。而到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152.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693.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456.00元,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24447.51元、6210.51元,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2.46%、45.32%、42.22%。从数据上看,甘肃省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16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为14960元,是1990年的18.25倍。从三次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来看,甘肃省的产业发展是由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了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而同时甘肃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

甘肃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大西北经济圈的中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均衡,使得社会有了收入阶层之分,显失公平。本文运用1990—2016年甘肃省的数据,建立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甘肃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精准扶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颇多,包括政府行为、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外贸易、FDI、二元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其中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尤为突出。由于每位学者所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范围大小不一、研究方法不一致,对于哪些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目前仍然没有定论。

国外学者Nuao Alves(2012)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人员素质呈正向相关。Kuznets(1955)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萌芽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程度而趋向于不平等变化,而一旦经济发展程度达到成熟阶段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不断缩小。究其原因有产业结构的变动、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储蓄集中于高收入群体等。但至今这一假说仍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Kanbur(1998)运用部分国家数据研究,支持了库兹涅茨假说,而K.Deiniger(1957)等人的研究都证明了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不显著。

国内学者傅振邦(2012)等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出现偏离情况时,会导致农业资源与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而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罗序斌(2011)等从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的角度研究发现,城乡科技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比关系,增大农村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蔡昉(2001)等认为,城乡户籍制度的宽松化,能加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步伐,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分割程度增强能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史云鹏等(2012)研究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同时证明了库兹涅茨假说的存在,发现东北三省的第二产业处在“倒U型”拐点之前,发展第二产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不明显,发展第三产业和提高城市化进程能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针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贾洪文等(2012)基于省内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研究认为,影响甘肃城乡收入差距最显著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行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要缩小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变革。赵芳(2013)等采用甘肃省1997—2011年的数据,发现甘肃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为产业结构、二元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学者们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但是对单一因素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效应的研究并不多。中国很多省份的规模都堪比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所以,本文选择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三、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1990—2016年间甘肃省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urig):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用省内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来衡量。

产业结构的变化包括了合理化和升级度,通常采用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用第三产业总值与第二产业总值比例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升级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ris)计算公式为:

其中,i(i=1,2,3)表示产业名称,j(j=1990,......,2016)表示年份,op表示产业产值,lb表示就业人数。ris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越大,该产业的生产率越低,反之亦然。

产业结构升级度(udis)计算公式为:

其中,j表示年份,pti3表示第三产业产值,psi2表示第二产业产值。udis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在升级,趋向高级化、服务化发展。

本文采用数据来源于《甘肃统计年鉴1991—2016》《甘肃发展年鉴1991—2016》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

四、数据特征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特征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1,1990—2016年,城乡收入差距均值为3.678,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值为3.763,产业结构升级度均值为0.868。省内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大;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二)实证分析

1.ADF检验

ADF检验的原假设为: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升级度的系数全为零,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并通过检验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来判断其平稳性。当全部序列的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时,说明序列不平稳,相反则序列平稳。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检验结果知,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升级度指标的检验结果均不平稳,在一阶差分之后,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所以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

表2 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变量LNFR与LNGDP都是非平稳且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即:均为I(1)变量,那么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对三个变量作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如下的长期均衡关系:

记该回归的残差项为et,对残差项进行ADF检验,其检验结果为平稳,说明变量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误差修正模型

鉴于上文验证了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故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协整回归中的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一个合理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此模型说明城乡收入差距urig的变化既决定于本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ris和产业结构升级度udis的变化值,也决定于上一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ris和产业结构升级度udis的变化值。该模型等价于:

其中:α1、α2均表示长期关系,ecm 为误差修正项,λ 表示短期关系、且0<λ<1。在 t-1时期,当λ ecm<0 时,-λ ecm>0,则 Δln urigt增加;当 λ ecm>0,-λ ecm<0,则 Δln urigt减少。

将数据代入上式进行回归得到:ln urigt关于ris的长期关系α1、α2分别为0.169、1.015,ln urigt关于rist的短期弹性λ为0.10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通过甘肃省1990—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省内就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在不同程度上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向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只要就业结构不发生偏离,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化发展,省内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就甘肃而言,重点发展方向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一,甘肃省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得第二、三产业快速增值,构建城市群,将村镇合一,与相邻地区紧密相连,实现一部分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同时,不能放松对农村现有资源、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产品,开办二、三产业产品的深加工,建店办厂,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逐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发展,充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到需求市场与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现城乡一体化,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抓好城乡结合部重点是农村水、电、通讯等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加大地方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开发利于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项目。积极组织有能力有技术的城乡居民创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差距。

第三,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目标,稳定产业增长。省内要不断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强金融对三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综合运用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促进甘肃省产业升级。

第四,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外资企业,加强各省、市、县、乡镇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省内石油、煤炭等优势资源,发展地方工业。采取以强带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国企带地企等办法通过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劳动密集性大中型企业带动影响本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省内城乡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协调均衡发展,促进省内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甘肃全面小康目标。

猜你喜欢

甘肃省差距产业结构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