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校4056例教职工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8-08-02黄彬彬赵秀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年龄组腰围百分比

黄彬彬 赵秀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医院体检中心,北京 10019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甚至位于中老年人五大疾病之首[1],OP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既往研究提示骨质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如何早期预防我校职工OP,尽可能减少OP的发病率,是我院目前体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北航教职工的骨质情况,本文通过超声技术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测定,并分析BMD与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北航在职及退休的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到22~95岁的4056例教职工体检信息,其平均年龄(57.19±18.93)岁;其中男性1928例,平均年龄(57.23±19.77)岁;其中女性2128例,平均年龄(57.15±18.15)岁。所有入选对象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等影响骨代谢从而引起继发性OP的疾病。

1.2 方法

对受检人员准确测量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亦可称其为体质量),采用中国标准的BMI评分法[3]:BMI≤18.4为低体质量组,18.5≤BMI≤23.9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4为超重组。其中超重组又细分为:24≤BMI≤27.9为偏胖组,BMI≥28为肥胖组。本研究采用通用电器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Achilles EXP ΙΙ Document Kit 全自动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受测者取坐位,选择右足跟骨进行测量得T、Z值。骨质状况的诊断标准[4]: 采用WHO推荐的T值评分法:受试者实际测量值与健康同性别青年组的峰值比较,低于2.5个标准差,即T≤-2.5时,诊断为骨质疏松;-2.5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全体受检人员各年龄组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

表1 各年龄组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n(%)]Table 1 The rat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ge group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tus [n(%)]

2.2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骨质状况率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n(%)]Table 2 The rat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ge group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tus in different genders[n(%)]

2.3 全体受检人员不同BMI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

表3 不同BMI组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n(%)]Table 3 The rat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MI group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tus[n (%)]

2.4 全体受检人员高BMI分层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

表4 高BMI分层与骨质状况率的比较[n(%)]Table 4 The rate comparison of high BMI stratification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tus [n (%)]

2.5 全体受检人员不同骨质状况与腰围的相关性分析

腰围越大,骨质状况越差,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r=-0.072,P<0.01)。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OP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运动量减少、消化系统功能降低、机体钙磷及维生素D吸收和合成下降,从而导致其骨生长情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OP发病率高峰通常凸显于老年人。在我们研究中发现,70岁以后老年人明显表现为骨量减少。但是与北京地区普通人群相比,我校教职工整体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较低[5],这或许与校园内有较好的运动场所有关。但是,我校20~29岁年龄段骨质状况并不理想,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也许与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工作及生活压力太大,又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适宜的锻炼等原因有关。

在我们研究中发现,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状况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而50岁之后的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骤然高于50岁之前,而且与同年龄段男性相比,女性受检人员的骨质正常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百分比上升幅度也明显大于男性,提示也许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流失加快所致。虽然发现女性骨量减少百分比明显高于男性,但是其骨质疏松百分比却明显低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的基因不同加之调控激素水平不同所致[6],再加上女性更懂得养生和照顾自己,至于具体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低BMI组的OP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和超重及肥胖组,这可能是由于高BMI组可以使得骨组织能够承受更大的机械负荷,减少骨吸收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利于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7],而低BMI意味着营养不良也会带来骨质状况的下降。我们进一步对高BMI组分层后发现,肥胖组骨质下降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偏胖组,腰围越大,骨质状况越差。因此提出,并不是BMI越高骨质状况越好,应该将BMI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因此,骨质状况与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等因素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另外,将骨密度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较为方便,简单,而且可以早期发现人群中骨量变化,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不足之处是未对研究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及其与骨质状况的相关性分析,这将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年龄组腰围百分比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腰围佩戴有讲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