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德昭扬红旗展

2018-08-01叶小秋

闽南风 2018年7期
关键词:红军革命

叶小秋

滔滔的龙津水边,葱笼的武德园内,伫立着一座特别的红军亭。说它特别,不仅因其保存着民国建筑的古风古韵,更因其见证了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红军亭,位于长泰县治武安镇,面朝母亲河龙津溪,北靠县治所倚罗侯山,有如潇洒俊郎临江吟风。龙津溪发源于泉州安溪,自北南来,一路奔腾,贯穿全境。恰遇罗侯、石岗双山对夹,又地势平坦,便于此处萦回宛转,一江春水折向西流。龙津溪萦回之处形成了千年武安。武安即为古长泰前身,又为今之长泰县治。长泰置县于公元955年,即南唐保大十三年。据《长泰舆地志》载,长泰原隶泉州同安,旧称武安场、武德场、武胜场。唐时,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杨海随开漳陈元光将军,出任“武胜大使”。在任期间,率百姓开荒造林,兴修水利,设置圩集,减免赋役,发展生产,深受百姓爱戴。为纪念杨海厚德,明代中叶,后人将其故居扩建为杨海纪念堂座。纪念堂坐落于县衙东侧,即为罗侯山麓、龙津溪畔,与今之红军亭隔省道207相守相望,千百年来守护着武安宝地。杨海纪念堂久经沧桑,古韵悠悠,2005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亭,俗称驳岸凉亭,该址原是长泰古县城下米市、东门外的驳岸。这是一座颇具西洋韵味的民国古建。八柱,八棱,顶部装有指南针,八个角安装着滴水嘴兽导水,斜面雨坡下饰有窗格和精美花纹,亭子内外一律涂白,显得典雅、别致。从漳州、厦门入长泰必经的溪东大桥望去,红军亭又尖又高的棱锥形亭顶,好似精巧的白鹭就要从绿树间展翅腾飞。从长泰县党史办了解到,这座红军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至今已是“耄耋老人”。当年红军进长泰时选择在这里休息休整。为纪念亲人红军,人们将此亭改名为红军亭,并附建一块红军进泰路线碑石。由于城市重新规划建设,2000年武德园进行扩建,智慧的工人不仅在原址将亭子整体抬高了3米,而且还保持结构不变。重修的武德园林木苍翠,绿草茵茵,最喜紫荆花开,一树粉紫,一树怒放,那是对红军亭最美的映衬吧。武德园北连风光秀丽的鹤亭园、美林湾,南接崭新大气的龙津园、文昌公园及长泰文庙。每日晨昏,市民在此习舞打太极,或吹拉弹唱,俗世生活就从这里活色生香延续开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为中央苏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成立。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向中共苏区中央局建议向国民党兵力最弱的闽西行动,得到了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支持。3月,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领袖率领着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从赣南出发,一路东征,红旗直指闽南。在漳州人民大力支持下,4月19日打响漳州战役,4月20日攻克漳州,红军威镇八闽。随后红军从芗城分兵各县,长泰成为红军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之一。

“闽南宝地”长泰,山高水长林

又密,适宜开展革命活动。长泰地处厦、漳、泉三地中心结合部,西北有省级森林公园良岗山,董凤山、鼓鸣山紧相连,东有闽南第一高峰吴田山,携手“临漳第一胜处”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和长泰东南第一门户天成山。长泰三南环山,向南开口,冬可挡北来寒流,夏有徐徐南风送来丰沛雨水,又有龙津溪浇灌着这一片912平方公里的沃土。风调雨顺的长泰五谷丰登,“插根扁担也会发芽”,堪称“闽南天府”。作为漳州三个千年古县(郡)之一,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长泰大力兴学重教,“紫阳过化”使长泰民风淳朴。而明代嘉靖年间长泰人民奋勇抗倭的历史,更是展现龙津儿女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时值倭寇自东南沿海登陆进山,同安、长泰、漳州多地受犯,一时烧杀抢掠,百姓涂炭。长泰林墩自发兴起高安军,团结岩溪、山重多地农民,平时练兵,战时上马,同仇敌忾,英勇抗倭,成为“全漳保障”,堪称“中国人的骄傲”。

1932年4月24日,清明刚过,驻漳红四军兵分两路开入长泰。一路由十三师罗营长率两个连,从长泰西面的浦南,横渡九龙江北溪,沿着民国时期兴修的泰浦公路长驱直入长泰县城;另一路由十一师政治部黄励主任率一个连和宣传队,从长泰东面的龙海,翻越天成山朝天岭,一直挺进长泰县城。进泰后,两路红军形成左右开弓的铁钳之势。驻防县城的国民党叶文龙部慑于红军威力,基本未做抵抗,就仓惶向枋洋林墩方向逃窜。红军胜利解放长泰,鲜艳的红旗在长泰上空迎风招展,漫卷西风!

龙津溪畔的红军亭,一时旌旗猎猎,红军队伍在此进行休息休整。历经长途跋涉的红军,把营地驻扎在长泰县城的东门后巷、城隍庙、北门刘厝、林厝等一带。一部分红军背靠红军亭,在凉凉的溪风中坚守望风,一部分则有序地在城隍庙和后巷人家屋檐底下互倚而眠。尽管红军又饥又累,但是坚持不取民众一分针线,不要民众一碗米粥。红军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得到了长泰人民的拥护。据《黄炜华将军》回忆录记载,长泰人民踊跃捐款数万银元和大批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一大批贫苦的热血青年为保家卫国纷纷报名参军。

进泰红军把指挥部设在长泰县城制高点——罗侯山与水晶山山顶交界一带的北门大埕美。罗侯山左揽龙津溪迤逦风光,右瞰梁冈山雄浑气势,后有水晶山革命烈士陵园,前拥繁华的武安城景。如此气象,实乃大成!红军在这里设红军哨口,站岗放哨,监控全城。红军驻泰期间,与长泰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抗日宣傳、筹款筹粮、扩大红军等工作,播撒革命的火种。他们向乡民发放革命书籍,发展党员,发展地方武装,在县城旧农贸市场前广场上召开千人群众大会,深入县城各处及周边乡村,书写革命标语,开展革命宣传,打击土豪劣绅,开粮仓,分米谷,赈济贫民。解放路的红军井不仅养育了无数长泰子民,还抚慰了多少饥渴的红军战士。“白军兄弟是工农出身,要拿枪为工农。欢迎白军来当红军。”斑驳的文字,珍贵的革命标语,徜徉在城隍庙和县城后巷等革命遗址,缅怀之情油然生发。

除了县城红军亭、红军井、城隍庙、后巷等,长泰境内还有闽西支队、闽西南游击队梁冈山革命活动遗址、林墩贝乌烈士纪念亭、坂里侯虎江烈士纪念亭等多处革命遗址。1944年初至1948年9月期间,闽西支队、闽西南游击队长泰总队深入长泰岩溪,以梁冈山一带为活动中心,并向龙溪角美、安溪龙涓、龙岩永定等地开展游击活动,有力地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闽西游击支队书记陈树连派共产党员张文才、张元方两人以“行医济世,入山采药”为掩护,在长泰梁冈山建立起以吴三地为队长的游击队,队伍鼎盛时发展到138人,他们在石铭村石盘社的隆兴宫秘密召开革命会议。后来,吴三地不幸被国民党诱杀,时年32岁。真难以想象,红军游击队在梁冈山石猴峒、博龙峒、山羊峒等天然石洞驻扎生活,他们是怎样克服粮食短缺、医药匮乏、特务监视等种种困难险阻。

长泰林墩的贝乌烈士纪念亭,建于1994年,是为纪念在贝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曲孟义、汪凤昌、迟保起、陈世昌、韩南松、林安金等六名烈士。解放初期,以原国民党长泰县自卫团副团长林冠禄为首的政治土匪,盘踞在林墩与同安的交界山区,烧杀抢掠,残害农民积极分子,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对其发起凌厉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走投无路的土匪狗急跳墙,纠集150多号残匪在贝乌设下埋伏,妄图阴谋报复。12月25日,担任我剿匪部队副班长的曲孟义带领6人战斗小组前往追剿,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贝乌事件既是长泰匪特的最后挣扎,也是长泰最终结束匪患的前奏。我剿匪部队根据土匪的活动特点,采取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包打包剿、一股一股歼灭的办法,同时结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在全县掀起群众性清剿活动,使匪敌陷入天罗地网之中。1951年3月长泰剿匪斗争彻底胜利,城乡社会治安好转,心人稳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长泰坂里乡的侯虎江纪念亭,建于2002年,是为纪念在征粮运粮战斗中牺牲的侯虎江烈士。1950年4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长泰县工委人民政府抓紧开展征粮运粮工作。时三区(今之岩溪、坂里)区长侯虎江带领护粮武装班和三区甘寨村民工组成的征粮队,到坂里乡正达村征粮,当天下午便把粮食装包待运,不料却遭遇盘踞在此的土匪突袭。4月27日凌晨,征粮队将粮食运往浦仔脚船运码头,只留下少数人员保护还没有运走的粮食。消息被土匪知道了。征粮队刚出发不久,200多个土匪团团围住征粮队驻地。情况十分危急,侯虎江连忙指挥大家分头撤退。他率先冲出大门,边打边撤,以吸引敌人火力。最后,因寡不敌众,侯虎江不幸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长泰,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它是绿色的、生态的。长泰,是福建省革命老區,它也是红色的、辉煌的。从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走来,经历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长泰,同祖国一道经历了苦难而辉煌的历程。为了解放这片土地,为了建设这方沃土,无数拥有高贵灵魂的革命烈士和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猜你喜欢

红军革命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坳
机械革命Code01
中国的出行革命
十送红军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