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厂平银元”发行史探析

2018-08-01张晓晖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银币银元光绪

张晓晖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一、吉林“厂平银元”的发行机构——吉林机器局

吉林“厂平银元”由吉林机器局制造。吉林机器局是以制造军事器械为目的而建造的军工厂,也是清末“洋务运动”中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工厂。

吉林有近千公里的边界与沙俄相连,一旦中俄爆发战争,吉林首当其冲,作为要塞,清政府对吉林边防颇为重视。1880年,清朝的军机处就明确了吉林防务的重要地位:“防务应以东三省为先,而东三省防务则以吉林为首”。1880年3月,清政府连发七道谕旨,责令各地加强边防意识。[1]清政府提升吴大澂为吉林“三边”地区(珲春、宁古塔、三姓地区)防务“督办”,急命他迅速加强防务。为了提高边防军的作战能力,吴大澂积极主张使用新式进口武器。经过吴大澂的悉心筹划,吉林边防军几乎全部改用进口武器。而与进口武器相配套的新式弹药的制造与供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882年(光绪八年)3月至1883年(光绪九年)10月2日,在吉林省城东南八里松花江北岸建成了吉林机器局(见图1),原有厂区近2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枪械、子弹、大炮、火药等。机器局成立之初所用生产设备均由欧美购进。[2]

吉林机器局在成立之初,就有了铸造钱币的计划。1881年(光绪七年),吉林机器局筹建之初,在其购进的机器设备中,就有压银钱手摇机、洋钱提干洒器等用于铸造钱币的器具,这在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中有明确记载。在创办期间,机器局试铸了“厂平银币”。目前市面上发现了光绪八年厂平半两铜质试样币以及光绪八年一两银质实物币,这足以证明吉林机器局在成立之初就试铸并发行了机制币。1892年(光绪十八年)起,吉林机器局添建造币房,并自行制造了机铸银元的成套设备,铸币成本得以下降。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吉林将军延茂上任后,暂借商款一万两,开始在吉林机器局试铸银元。据史料记载,吉林机器局不仅为本省铸币,还为他省代铸银币。由于当时奉天制钱质量拙劣,吉林机器制造局就不止一次地为奉天省代铸银元。这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吉林将军延茂为奉天派员领取银元给机器制造局的札文》中有明确记载: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吉林机器局改为“吉林造币局”,仍然延续着钱币生产的功能。

图1 吉林机器局旧址

二、吉林“厂平银元”发行的经济背景

中国于明朝末年在与西班牙人往来贸易时,开始从国外流入银元。由于外币银元是机器统一制造,重量固定,外形十分精美,便于计量和携带,在国内流通后,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由于外币银元以枚计算,银元价格高于自身的含银量,外国商人大量以银元套购中国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自铸银元的主张,抵制外币。而决心采用机器大量生产银币,应首推吉林督办吴大澄。

吉林机器局制造银元,铸造之初遵从我国货币旧制,以两为单位,取吉林旧称“船厂”,称为“厂平”。1882年(光绪八年)厂平银币试铸,试铸的成功开辟了中国自行设计铸造银币的先河,在此之后,1884年(光绪十年),厂平银币开始批量生产。试铸的成功和批量的印制为后来的奏请清廷许可铸造银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关于铸造“厂平银元”的历史有两个奏折为证:

一是1884年(光绪十年)由于吉林制钱长期的缺乏导致了市面经济的日益萧条,只有仿照制钱式样铸造银钱,才能解决现钱的缺乏,代替凭帖。1884年11月9日,当时的吉林将军希元在奏请铸造厂平银币理由的奏折中说明,由吉林机器局制造足色重量为纹银一钱、三钱、五钱、七钱、一两的银币。一面铸刻监制年号,一面铸刻银币轻重及吉林厂平满汉文字样。并将货币命名为厂平,奏折中明确说明了铸钱的原因、种类、数量、名称等情况,同时将厂平银币的试铸样币呈军机处查照,当年十二月初七日获得批复。自此,吉林请求自铸银元得到了清政府的正式批准。[3]

二是吉林省档案馆史料《机器制造局申请粮饷处奉谕发来银两制造银钱已完竣解交》中记载,1884年(光绪十年)10月23日吉林机器局的总办宋春鳌(相当于现在的厂长)向吉林将军希元写了一个报告,报告内容详细记载了他们奉旨用银两制造的银钱已完成任务情况,并附有一份结算清单标明铸造“厂平银元”计数。具体如表1:

以上两项记载同时也证明,在希元呈折奏请之前,吉林银元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且具体制造数量很有可能多于2 000两。希元在给清廷的奏折中说的是:“提银五千两,饬交机器局制造”,而上述宋春鳌的报告中仅2 000两,而宋春鳌报告时间在前(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三日),希元上奏奏折时间在后(光绪十年十一月九日),这说明2 000两恐怕只是其中的一宗,很可能另外还有3 000两市平银也由机器局铸成了厂平银元。

表1 光绪十年铸造厂平银元成色

三、吉林“厂平银元”的版别及艺术评价

在外国银元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吉林厂平银币作为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采用机器铸造的银元,并未受其影响,其文字及图案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风格,极其精美,因而现在更成为泉界珍品。

首先,从面值上划分,厂平银币共有一两、七钱、五钱、三钱、一钱五种面值,五种面值从制式看大体相同,但有细微的区别。五种面值正面上方均为一个圆形古“寿”字,两侧双螭环绕,螭口正对“寿”字,为二龙捧珠之寓意,双螭尾部为蝙蝠图案。不同之处在于一两、七钱、五钱的正面中间为大方框内有十二字篆文,三钱、一钱正面中间方框内有九字篆文。五种面值的银元背面中心方格内有隶书四字的面值,其四周有云纹和表示币值的四个满文纪重文字。见图2—图8。

图3

图4

图5 厂平三钱

图6 厂平半两

图7 厂平七钱

图8 厂平壹两

其次,按正面两侧龙身有无毛刺,又可分为“光龙”和“毛龙”两大版别。其中,“光龙”版五等币值俱全,“毛龙”版只见一两、半两、三钱三等。见图9。

再次,一钱银币,又按纪值数字书体不同,分为大写版“壹”和古体版“弌”两种。见图10—11。

在目前发现的厂平银币实物中,光绪八年的吉林“厂平壹两”样币与后来批量印制的吉林厂平制式有所不同。其形制源于汉代流行的草叶纹镜,样币的正反面由边缘部向内呈现十六连孤纹,正面中心方框内有十二个篆字:“光绪八年吉林机器官局监造”。背面中心主题纹饰仿照古镜,中心方框有隶书“厂平壹两”四字,是机器局创办后的试制样币。[4]见图12—13。

图9“毛龙”版厂平一两

图10 厂平一钱(弌版)

图12 试机版厂平壹两

该币是我国用小型机器制作较早的一种银币,铸工考究,图案精美,设计新颖,罕见于世,堪为中国古泉大珍。在方圈内有“厂平壹两”四周均为挂灯勾线图案,仿自西汉草叶纹铜镜,侧面厚度窄边有大清国银币样板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字样以及英文“GIORG”。图案文字工整清晰,工艺极其精湛。当时由清朝政府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帮忙按照图纸设计,并且在国外制作了一批样币及模具交由户部的官员和皇上审查,然后作为资料存档的样币,它不同于老百姓所使用的行用币,精度要求非常高,不便于批量生产,所以存世极少。[5]

图13 汉代草叶纹镜

四、吴大澂与“厂平银元”的设计

吉林“厂平银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元是有诸多原因的,这其中清朝末年两度在吉林担任过要职的吴大澂功不可没。吴大澂是同治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位,1880年任吉林“三边”地区防务“督办”(见图14)。

图14 吴大澂

图15 吴大澂书《三关筑路碑》局部

吉林机器制造局历史档案记载,在机器局组建期间从国外订购的机器设备中,有压制银钱的机器两件,钱模两件。这两条珍贵史料信息足可说明:一是当时为造币提供了有利的机械设备条件;二是引进的机器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这里面有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即压铸机器,这也是制造机制币的重要前提条件。

吴大澂在吉林协筹边务期间,正是吉林“厂平”银元始铸之时。光绪七年,吴大澂亲勘吉林机器局厂址。可以说创建吉林机器局,吴大澂立下了汗马功劳。吉林机器局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优秀的员工队伍,为诞生吉林厂平银币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6]

吴大澂与吉林的渊源较深,笔者虽未寻得历史记载印证,但厂平银元的书、绘由他执笔是极其可能的。吴大澂在鉴别和古字之考释方面颇有建树,同时也精于篆刻和书画,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书画家。他的篆书很有特色,他将小篆与古隶书结合,颇见功夫,古意丰厚,盈润端庄,又有独创之处。吴的隶书作品传世不多,在其就任陕甘学政时曾书“三关筑路碑”(图15),现存宁夏固原博物馆,其结字特点与厂平银元隶书风格相近,尤其是“平”字、“两”字等。

吴大澂同时也是民族英雄,1886年(光绪十二年)5月,他在珲春与俄国会勘吉林边界,争回被沙俄侵占的珲春黑顶子等地。重立和新建界碑三十七座,并亲自篆书:“疆域有表,国有志,此柱可立不可移。[4]”位于防川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土”字碑(图16),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吴大澂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新所立。总之,从吴大瀓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专长,推断他在吉林“厂平银元”的制造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图16 位于防川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土”字碑

五、“厂平银元”在吉林省金融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吉林“厂平银元”是我国最早的机器制造的银元,仅铸5000两。厂平银币投入市场后并不能解决通货短缺的问题,在银票乱飞,物价上涨的当时很快便湮没无闻了。但它的出现却是跨时代的推进,对吉林省金融史乃至古币收藏界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作用。

首先,从时间上看,“厂平银元”较中国大量铸造银元早了6年,这不仅对清朝廷的原有货币制度、制造体系是一个冲击,同时对清末各省自铸银元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虽然货币发行总体数量不多,但作为中国首个机制银元,厂平银元在中国近代铸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5]。自此,多地纷纷效仿机铸银元,以解决当地银荒、抵制外洋。其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林地区的“钱荒”。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吉林大批人口涌入以及私帖滥发造成市面流通的钱币不能满足当时市场的需求,受吉林机器局影响,吉林的宝吉钱局、吉林银元局、吉林造币厂等制造的机制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林地区的“钱荒”。第三,“厂平银元”因仍采用计两记重制的旧币制度,因而未能广泛发行,其经验教训也为其他省份吸取,改变了银元以两计重方式,确定银元以元记值,同时也可以从铸币过程中获利。第四,“厂平银元”的铸造成功对当时吉林省起到了稳定当地经济,促进当地民生的作用,从而也就产生了稳固边疆,加固国防的意义。

猜你喜欢

银币银元光绪
大象法官分银币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面包里的银币
鉴定老银币的几种方法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外国银元流入福建及其影响初考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真假银元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
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