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组建与江西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2018-07-31梁发明万强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7期
关键词:贡献

梁发明 万强

[摘 要]江西是新四军的主要组建地。在新四军组建前后,中共在江西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新四军开赴前线后,江西是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之一。江西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新四军组建;抗日救亡;江西战场;牺牲;贡献

[中图分类号] K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7-0044-04

一、新四军组建前后的江西抗日救亡运动

江西是中共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阵地和新四军的主要组建地。早在1932年4月15日,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关头,不畏强暴、勇于担当的精神。1934年10月,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历时6个月,行程5600多里,进行了30多次战斗,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扩大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次日,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6月和7月,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先后两次到庐山与蒋介石国民政府进行抗日合作谈判。9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期,在南方游击区坚持斗争的项英、陈毅等中共领导人,敏锐觉察并领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精神,主动调整斗争策略,在江西积极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在江西蓬勃兴起。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积极领导、组织全省抗日救亡活动。随着沪、宁、杭等地沦陷,大批流亡学生和知识分子,包括罗隆基、许德珩、王造时、雷洁琼、夏征农、姚名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云集江西。他们深入江西城乡,和江西各阶层民众一道成立多个抗日群众团体,创办大批抗日报刊,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江西省乡村抗战宣传巡回工作团、江西省抗日后援会、江西省青年服务团、南昌文化救国会、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等许多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深入全省城乡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进行文艺演出、街头宣传,努力组织和动员青年参军,培养并输送大量抗日骨干到抗日前线。这些组织还大量开展慰问伤员、抗日募捐、后勤生产、战地救护、救助难民等活动,推动江西兴起抗日救亡的热潮,对配合敌后和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支援赣北前线作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抗日救亡团体行动起来,积极支前。中共在赣北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活跃于九江、德安、星子、永修、武宁、瑞昌等县山区,在南浔铁路、德瑞公路线上痛击日军并取得震动赣北乃至江西全省的蔡山垅大捷,还爆破南浔铁路、九德公路,破坏日军通信设施,大大延缓了日寇对南浔线的推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1941年至1942年,李先念率新四軍第五师在鄂东南、赣西北一带,新四军赣北挺进队在瑞昌赤湖一带积极抗击日军。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四军驻赣办事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大地上,抗日烽火四处燃起。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协议,1937年8月,在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同年10月,以江西为主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为新四军。

1937年8月22日和9月8日,陈毅作为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全权代表,先后两次与国民党大余县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国共合作初步协议,并于9月12日在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表及赣州专员谈判,进一步达成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等协议。9月24日,项英赴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等6条协议,标志着南方地区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基本形成,并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奠定了重要基础。

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负责对南方红军游击队进行整编。为加强对新四军的工作,从1937年11月起,中共中央从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中陆续抽调张云逸、袁国平、李一氓、周子昆、赖传珠、陈少敏、李贤贞、涂振农、钟平、邓振洵、谢华一、郭潜、罗梓铭、何绪荣、危秀英、凌保成等100多名能力强的干部(其中大多数人为江西籍),经中央党校短期培训后派往南方工作,解决了干部不足的问题。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宣告新四军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周子昆任副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新四军分会,项英任分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曾山任东南分局副书记,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2月下旬至4月,以叶挺为首的一大批新四军干部,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胜利地完成了以江西为主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1万余人(除广东海南琼崖游击队外)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新四军所属4个支队,分别开往皖南、皖中敌后,新四军军部随部队于4月4日离开南昌,进入皖南。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在长江两岸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效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二、新四军开赴前线后江西支撑东南战局的稳定

由于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抗战时期江西成为中日必争之地,是中国战区的重要正面战场,包括了以国民党军队第九战区和第三战区管辖的作战区域。江西军民坚持抗战长达8年,江西境内万人以上规模的战役有11次,其中有7次属于全国22次大会战的组成部分或独立战役,歼灭日军精锐3.8万余人,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早日结束侵华战争,以便放手南进”的战略目的,而且江西始终没有全境沦陷,基本上守住了境内相对稳定的对日作战线、相持线,支撑东南战局的稳定,屏蔽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坚持到了取得抗战最后完全胜利。

(一)抗战防御阶段,赣北战场的作战有力地迟滞了日军对武汉和长沙的进攻。尤其是万家岭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激奋和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时国民政府的军政、外交、内政、交通、经济等各部及军事委员会已迁至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全中国,于是调集重兵,剑指武汉。武汉大会战势所难免。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中国方面将军队主力集中于武汉外围,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战策略。

1938年6月24日,日军向马当要塞发起进攻,开始侵犯江西之境。6月26日马当失守,7月4日湖口失守,26日九江陷落。为掩护赣北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转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急调江西两个保安团扼守庐山。庐山孤军顽强抗击日军长达9个月,毙伤1600多敌人。1938年10月,薛岳巧设“口袋阵”,在德安万家岭地区歼灭侵华日军106师团1万余人。万家岭大捷震动全国,大大激励了全国民众的抗日斗志,获得新四军军长叶挺高度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在万家岭战役前后,中国军队在赣北狮子山、沙河、马鞍山、岷山、马回岭、隘口等地也重创日军。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三大会战大量杀伤日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江西境内的敌我军队对峙于修水两岸,先后爆发了南昌、上高、赣东(浙赣)三次大会战,中国军队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在全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南昌会战的第一阶段,1939年2月中旬,冈村宁次率部从德安出发,沿南浔线南犯。3月21日,日军强渡修水,经一周激战,先后占领永修、安义、奉新等地,27日攻占南昌。我军伤亡2.4万人,被俘8600人;日军伤亡1.2万人。第二阶段,我军在南昌失守后发起了反攻战。自4月24日至5月9日,历时16天,最终虽然没能实现克复南昌的目标,但毙伤日军8900人,我军亦伤亡7000余人。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率部一度攻入城内,不幸中弹殉国。

上高会战,也称锦江会战。1941年3月,日军为了“剿灭”第九战区在赣主力部队,以巩固其占据的南昌城及周边区域,发动“鄱阳湖扫荡战”,妄图攻占赣西北战略重镇上高。3月15日,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分三路会攻上高。中国军队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把日军诱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此次会战历时达17天,共计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缴获大量枪械军马等各种物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盛赞上高会战乃“抗战四年来最精彩之作战”。

赣东会战,又称浙赣会战。1942年5月14日晚,盘踞浙江方面的日军第13军开始进犯,沿钱塘江西岸及浙赣线东段长驱直入,盘踞南昌方面的日军第11军,于5月31日晚开始东渡抚河,沿浙赣线四路东进,与西进的浙江日军东西夹击中国守军,一个多月内进展达1500里,攻陷浙赣两省40余座县城。7月1日,日军第11、第13军各一部在橫峰会合,打通了浙赣线。中国军队于7月中下旬开始勇猛反击,战至8月底,先后光复绝大部分城市和国土。赣东会战历时3个月,毙伤日军1.3万余人,俘数十人,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在会战之初即被炸身亡。此役粉碎了日军控制浙赣线的企图。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赣西、赣西南战场阻击战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湘、粤等战场的对日作战。为了扭转不利战局,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发动了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史称“豫湘桂大会战”)。这是日军自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

1944年5月至7月长衡会战期间,第九战区第58军、第72军等部队,先后在湘赣边区醴陵、萍乡、莲花一带与日军激战,强力抗击敌人进犯,第58军还在宁冈、遂川一带重创日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5年1月,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南段,巩固大陆交通线,摧毁分布在湘粤赣边区的盟军空军基地,发动对粤汉线和湘粤赣边区的疯狂进攻。第九战区组织湘粤赣边区会战,第58军先后在莲花、永新、遂川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于3月中旬收复莲花、遂川、泰和、永新等沦陷县城。1945年7月,日军企图沿赣州退守九江,第九战区在遂川、万安一带布防截击,收复万安县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第58军军长鲁道源率部进入南昌,14日,日军代表笠原幸雄签字投降。18日,日海军龙图长久大佐在九江投降。至此,江西抗战取得完全胜利。

三、江西为抗战付出惨重牺牲,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抗战的重要正面战场,江西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人口和财产的损失,提供了巨量的人力、粮食和物资支援,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江西在抗战中承受了惨重的牺牲。 1937年8月15日14架日机首次空袭南昌以后,日军长期盘踞江西的兵力保持在10万人左右,在江西施行“烧光、杀光、抢光”和“以战养战”的罪恶政策。战时江西全省84县中,就有78县惨遭严重的轰炸烧掠,其中有24个县市城区几成焦土。[1]

日军在江西城乡先后野蛮制造了上百起集体大屠杀事件,如1942年6月,日军攻入临川县城,将抓到的居民50多人一个个反绑成串推入河中淹死。当月19日,日军杀害临川徐家村全村136名村民。[2]凡被日军所掳妇女,不论老少,皆被奸淫。被日军蹂躏残害的江西妇女数字难以确切统计,仅高安一县,在沦陷期间遭到日军奸淫的妇女就多达15300余人。[3]

日军侵占江西期间,不顾国际法,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毒弹和细菌武器,并故意在水井、水源里投放毒药。据1942年10月5日《解放日报》报道:“赣东于战争中遭敌寇烧杀洗劫者有10余县之多,灾民在300万以上。灾情以南城、金溪、崇仁、宜黄、南丰、鄱阳、清江等县最为严重。灾民多四散逃亡,十室九空。目前灾区传染病极流行,饿毙及因传染而死者极多。”江西许多地方数十年后还发现感染病例,有些地方至今还有当年日军遗留的毒气武器,还留有因污染严重而封禁的山林。在上高县泗溪乡官桥村发现的200余枚侵华日军毒剂罐,罐体因年久而腐蚀,露出白色药物,经鉴定为氰化物毒剂。据调查考证,这批毒剂罐是1941年上高会战时日军留下的,当时日军第34师团正驻扎在这一地区。[4]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8月至1945年9月,江西战场上中国官兵伤亡高达10多万人,江西伤亡人口总数为504450人,其中死亡313249人。以1945年9月物价为准,江西财产损失总计10072.023亿元法币,其中,直接损失6719.886亿元法币,间接损失3352.137亿元法币。[5]

(二)江西作为东南抗战的主要粮食基地,主要军需物资生产供应基地,主要抗战兵员输送基地,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江西是战时粮食供应的大省,与四川、湖南三省被并称为“后方三大产粮区”。江西除负责本省战区军民的粮食供应任务外,还承担了第三战区驻浙江、皖南部队,第七战区广东东江、北江驻军和第九战区湘东、湘北驻军的军粮供应任务。除保证本省军民和邻省驻军的粮食供应外,还大量接济周边省份。八年全国抗战中,江西贡献粮食达5000万石,占全国征粮总数的12.9%。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把江西比喻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要塞凡尔登,“就粮食一项说,实负有支持东南整个抗战局面的最大‘责任和‘使命”[6]。

战时的江西工业建设和发展成效显著。在较短时间内, 江西完成了工业的初步建设,上规模的工厂曾多达百余家。由于上海等东南沿海各工业城市大中型企业因内迁而停产,东南战场抗战所需的大量工矿物资的生产任务转由江西承担,这迫使江西大力发展本省的工矿企业。江西的炼铁、采矿、制造酸碱等近代化重工业,也完成了初步建设。1940年底,新建工厂发展到111家,总资本871.14万元,在工厂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都大大超过战前水平。在战时环境下,江西除完成自身物资供给之外,还全力供應东南战场及西南各省需要,成为东南战场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保障。

全国抗战八年中,江西征兵人数达103万余人,占整个国统区应征兵员人数的7.5%,占江西省1330万总人口的9.3%,实征兵员居全国第四。大量赣鄱健儿浴血疆场、奋勇杀敌,无数抗日英雄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考文献

[1][2][3][4][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6.6.7.9.14.

[6]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上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2.

梁发明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万强系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贡献
捐书之争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军史奇葩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共产党就政治领导方面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浅谈力学的学习意义
扶贫,我们在行动
飞机对雾霾的“贡献”不容忽视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幽默“三十六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