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全层切除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7-31范文阶陆品相钟芸诗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层电凝迟发性

范文阶, 姜 飞, 王 晖, 陆品相, 郭 琦, 钟芸诗

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31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32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T)较少见,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1-2]。虽然内镜下治疗胃肠道肿瘤应用越来越多[3-4],但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特殊,内镜下切除尤其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治疗十二指肠SMT的应用并不多。

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十二指肠SMT行EFR术的临床经验,为后续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SMT)45例,其中26.67%(12/45)行内镜下十二指肠EFR,其余33例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表1)。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2~67岁,平均(44.8±24.4)岁。病变最大径1.0~7.0 cm,平均最大径(3.38±0.4)cm;病变位于球部8例,降部3例,球降部交界处1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以了解病变生长方式和与腔外器官的关系。其中4例CT提示向腔外生长。术前均经超声内镜检查,术中判断肿瘤层次后行EFR。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1.2 内镜下全层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SMT

1.2.1 主要器械 ERBE公司海博刀,IGG-200高频电切装置和APC300氩离子凝固器;Olympus公司GIF Q260Z胃镜,GIF-2T240双钳道胃镜,EU-M 30 内镜超声系统,微超声探头采用UM-2R和UM-3R,频率分别为12 MHz、20 MHz。D-201.11802透明帽,KD-620LR HooK刀,NM-4L-1注射针,FG-8U-1异物钳,SD-230U.20圈套器,FD-410LR热活检钳,HX-600-135止血夹,CO2气泵。

1.2.2 超声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SMT病灶后,采用脱水充盈法对病灶进行超声扫描,观察病变大小、外形、边界、内部回声强度及起源于十二指肠壁层次。

1.2.3 EFR切除十二指肠SMT 术前空腹,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EFR步骤如下(图1),标记:应用氩气刀于黏膜隆起病灶边缘进行电凝标记。注射:于标记点外侧黏膜下多点注射靛胭脂和含肾上腺素的0.9%氯化钠溶液。切开病变外侧黏膜:用海博刀和IT刀沿标记环切开十二指肠黏膜。切除病灶:用IT刀沿病灶边缘进行黏膜下剥离,判断病灶位置深,同固有肌层关系密切时,决定全层切除,用IT刀沿病灶边缘全层切除病灶。创面处理: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或热活检钳处理创面出血点和可见的小血管,必要时金属止血夹钳夹处理出血点,止血完全后改用双钳道治疗镜,使用金属钛夹和尼龙绳“荷包缝合”缝合创面。

图1 EFR全层切除十二指肠SMT

A:十二指肠黏膜下肿块;B:标记后切开;C:ERBE公司海博刀全层切除;D:尼龙绳缝合创面;E:缝合后;F:完整切除标本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EFR术后于内镜下常规放置胃管,置于十二指肠创面下5 cm,术后患者半卧位,予禁食、十二指肠引流,预防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补液等处理。观察有无迟发性出血,腹腔感染等。术后第1天均行上腹部CT检查了解腹腔内渗出情况。一般于术后第5天拔除胃管,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1个月后随访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3、6、12个月各复查1次,之后建议患者每年复查。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结果(表2)表明:12例十二指肠SMT均一次性行EFR完整切除,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评估对照,病灶起源层次基本一致,为11/12(91.67%),内镜治疗耗时28~55 min,中位时间40.5 min,住院时间6~12 d,中位住院时间8 d。术后病理:胃肠道间质瘤(GIST)6例,Brunner腺瘤2例,脂肪瘤1例,类癌1例,异位胰腺1例,囊肿1例。

2.2 术后随访及并发症处理 术中出血:术中活动性出血予氩气电浆凝固术(APC)和(或)热活检钳处理;2例术中因出血量大(约250 mL),上述方法止血效果不佳,予快速切除病灶,冲洗创面,充分显露出血点后,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加金属夹钳夹处理后成功止血。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术后第3天胃管内有间断性鲜红血,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经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疼痛:术后4例患者出现中上腹部较剧烈持续性疼痛,多次腹部CT检查提示手术区域有少量渗液,经保守治疗2 d后疼痛缓解。12例患者无1例因出血或无法缝合创面而中转外科手术或死亡。12例患者接受了2~31个月随访,无进食习惯改变及腹部不适、无狭窄。随访1个月时内镜检查创面基本愈合。

表2 十二指肠SMT行EFR手术情况分析

GIST:胃肠道间质瘤

3 讨 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发病率低(0.02%~0.59%),该部位SMT的发病率更低[1]。十二指肠SMT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有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由于SMT症状不典型,诊断常较困难。其内镜下形态多样,多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而黏膜表面完整。内镜超声目前是术前诊断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尤其是SMT的最好方法[2]。十二指肠SMT病理类型多样,包括Brunner腺瘤、异位胰腺、炎症、脂肪瘤、GIST及囊肿等,尤以前两者多见。本研究病理资料显示,GIST 6例,Brunner腺瘤 2例,以GIST最多见,可能与纳入研究的病例起源于肌层有关。

十二指肠SMT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GIST、类癌均有恶性潜质[5],异位胰腺、Brunner腺瘤则有恶变可能[2,6]。十二指肠SMT首选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等。十二指肠位置特殊,与胰腺关系密切,手术创伤大,易造成严重术后并发症,因此患者常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广泛开展,对于绝大多数十二指肠SMT均能通过内镜手术切除,但对于瘤体较大、瘤体与浆膜层紧密连接,特别是向腔外生长的间质瘤,ESD术往往对瘤体切除不完整,手术操作时间长,出血量大,术中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甚至需要中转开腹。随着ESD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对部分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进行全层切除的技术,即EFR。

近3年来,本院共施行了45例十二指肠SMT内镜下切除术,其中12例因瘤体大,与固有肌层紧密连接或肿瘤向腔外生长,施行了内镜下EFR术。术前充分准备,在手术室做好腔镜联合或开腹手术准备。具体操作:沿病灶标记,环形切开正常黏膜剥离显露病灶,证实病灶来源于固有肌层,与固有肌层联系紧密或向腔外生长;使用IT刀沿病灶边缘环形全层切除(IT刀由于刀前缘绝缘,不易损伤十二指肠腔外脏器);术中避免切除病灶掉入腹腔,可用牙线将病灶固定于十二指肠黏膜上,通过圈套器取出病灶;改用双钳道,对创面用金属钛夹和尼龙绳进行荷包缝合。12例SMT行内镜下EFR手术,均顺利完整切除病灶,手术耗时较ESD时间短,切除病灶需约20 min,整个手术中位耗时约40 min。

由于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肠腔弯曲,操作空间狭小,且与胆管胰管毗邻,手术难度大,需要具有丰富内镜手术经验的医师才能胜任。EFR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创面缝合不严密外渗、术后十二指肠狭窄梗阻。术中出血影响内镜下手术视野,可导致手术失败而中转手术,因此术中即刻出血预防和处理显得至关重要[7-8]。术中边缘动脉出血,出血量大,巧用玻璃帽压迫,冲洗显露出血点,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本组2例术中出血量较大,约250 mL,其中1例冲洗显露创面边缘出血点,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另1例电凝止血失败,快速切除病变,冲洗显露边缘出血点,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成功。由于创面暴露在十二指肠液胰液和胆汁中,术后迟发性出血和渗漏是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完整切除后,创面边缘仔细搜寻渗血情况和出血,予以APC处理和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术中胃镜直视下将胃管置于十二指肠创面下方。术后禁食、抗炎、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胃管及时引流十二指肠液,减少胃液、十二指肠液对创面刺激及外渗。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和腹部体征。术后24 h行腹部CT检查,了解创面周围和腹腔渗出情况。本组12例患者均予以十二指肠引流和术后第1天常规腹部CT检查。2例术后第3天出现胃管内鲜红血液,考虑为迟发性出血。1例经保守对症处理出血停止;另1例经再次胃镜检查发现创面有活动性出血,予以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4例出现中上腹部持续较剧烈腹痛,CT提示创面周围和后腹膜有少量渗出,经胃管引流和对症处理,第2天腹痛明显缓解。复查CT创面周围渗出缓解。12例无1例中转手术或术后外科手术处理。平均住院8 d后出院。12例患者随访1个月时创面基本愈合,无狭窄梗阻。

综上所述,内镜下EFR是一种一次性整块完整切除病灶的微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较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代表了内镜治疗发展方向。Sakon等[9]认为,对于胃镜、超声内镜及CT提示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3 cm),与固有肌层密不可分,尤其向腔外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T,可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LECS)。该类患者经严密术前准确评估和准备,术后积极十二指肠引流及抗炎、抑酸、抑酶治疗处理,内镜下EFR术后可恢复快。因此,内镜下EFR可作为十二指肠SMT,特别是向腔外生长病变内镜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猜你喜欢

全层电凝迟发性
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探讨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消痔灵注射液联合直肠黏膜排列结扎、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效果
肩袖全层撕裂不同亚型术前超声诊断价值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