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曌打击门阀与遵从佛教的内在动机简析

2018-07-30雷浩昊

魅力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教李唐皇权

雷浩昊

武曌称帝之后在对待门阀利益集团,宗教信仰方面实施了新的策略。在政治方面主要是削弱门阀集团的权力,而在文化方面则是宣传佛教的理念。本文将依照这个分析思路对于武曌打击门阀与遵从佛教的内在动机进行解析。

一、社会状况分析:

由于武曌的政治策略主要针对了门阀利益集团以及宗教信仰,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对于策略进行细致分析。

(一)唐初时期的门阀利益集团:

唐朝初年政坛上主要有三个门阀利益集团,分别是关陇集团、山东士族以及南方文化士人。其中关陇集团以军事为主,山东士族与南方士人以文化为主,而这几方势力在隋唐实现融合。

从唐高宗时期开始,高宗通过扶植庶族打压门阀利益集团。皇权借助庶族集团的影响力消磨门阀集团的政治力量,从而使得门阀集团没有机会对皇权进行侵蚀,以此来加强皇权。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曌本人出生寒门,她与唐高宗的政治联姻也是庶族集团和皇权结盟的一个象征。

(二)唐初时期的宗教信仰:

通过对于唐朝墓葬中墓志研究得到数据(见图一)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唐初三帝的时代宗教信仰在社会中的分布情况。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在武曌登基之前,社会中儒教思想控制了主要的社会舆论,合计信仰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68.03%(包括多信仰人士)。而由于推崇老子并尊为先祖是李唐王朝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在唐初三帝的时代道教在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约占总人数的24.04%(包括多信仰人士)。相比较而言,佛教在初唐时期的影响力较弱,仅占人数的6.7%(包括多信仰人士),但是佛教还是拥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同时,由于中国宗教在发展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民众的信仰相对泛化,大量存在同时接受多种宗教习俗的现象。这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宗教信仰还没有完全定型,还具有可塑性。

中国的历史上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政治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政治信仰所反映的是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下文中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1.儒教

儒教是中国特色的宗教体系,其特点是高度的政教合一、政教不分、政教一体。在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方面传统的儒教思想认为有能力的男子建国治国,而有能力的女性若涉足政治必导致灭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儒教的本质是为传统男权社会的君王统治集团服务的。唐初科举考试中选用的儒家經典也使得部分中央官员对于儒教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同感。但是,由于唐朝初年是百年战乱之后重新的大一统,唐朝初年的民众对于传统皇权思想没有很强的认同,因此儒教宣扬的包括女子不干政在内的传统价值观也没有完全融入社会文化。

2.道教

唐朝道教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来源自李唐王朝借用道教教义所宣传的“道降符命”和 “神仙授命”的观点,这种君权神授的观点为其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神圣的依据。所以,道教的存在是与李唐王朝的合法性是相绑定的。因此,对于道教地位的攻击很容易会被理解为对与李唐王室皇权来源的质疑,同时削弱道教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李唐王室皇权的法理依据。

3.佛教

佛教在唐初的群众基础主要源于广泛分布的弥勒信仰。相比于儒教女子不得干政的思想,佛学的教义明确女性可以获取政治权力,甚至在佛教典籍《大云经》中有记载女性称帝的实例。在南印度僧人菩提流志开始重新翻译《宝雨经》之后,佛学对于女性政治权力有了进一步的松绑。卷一中增补的有关于阿鞞跋致菩萨现“女身”于瞻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为自在主的一段经文暗示了大中国可能存在转世的女王。因此,佛学不但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女性获得政治权力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武曌的利益诉求:

在讨论武曌行为的内在动机之前先要明确武曌的诉求是什么,既武曌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作为一个皇帝,武曌的最终目的是稳固自己的皇位并且扩大皇权的影响力,既保住权力并且获得更多的权力。而具体来说,武曌将目的拆分成了三个子目标:

1.构建适合女子统治的法理体系

2.通过高度集权弥补法理体系上的不足

3.帮助统治联盟(The Winning Coalition)获得利益

这三个子目标背后的逻辑便是保住权力并且获得更多的权力:

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观点是儒家的价值观,其中认为女性不能够担任君王。因此,就社会认同方面来讲武曌的皇权在传统法理体系上存在漏洞。而且,在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下武曌的登基也是有篡权的嫌疑。所以,就唐朝的制度来讲,武曌的合法性依旧存疑。为此,武曌为了稳固皇位这一最终目的有必要重新构建一套适合女性统治的法理体系来给自己的皇权合法性进行辩护。只有拥有了执政合法性,才有稳定统治的基础。

在意识形态方面,武曌的目标是构建认同女性统治的法理体系;而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说,武曌需要通过高度地集权来对外树立权威形象,并通过输送利益的方式维持自身在统治联盟中的地位。

三、武曌政策的内在动机:

一个政策的制定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预期效果,另一个是可行性。其中可行性是政策实行的先决条件而预期效果是政策实施的原因,一个科学的政策,它的预期效果和可行性两者缺一不可。下文将结合前文所分析的社会背景以及武曌个人的利益诉求,从这可行性和预期效果方面分析武曌打击门阀与遵从佛教的内在动机。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武曌的策略主要针对两种不同的人群,第一类是底层百姓,第二类是上层社会。遵从佛教主要是面对底层百姓。对于上层社会,武曌选择了不包括佛教经典的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这样的策略设计就是佛教的影响力只停留在底层,因此主要针对的是底层民众。而另一方面,对于上层社会,武曌则是运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于门阀进行打击。由此可见,武曌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社会阶层运用了不同的策略。通过将策略目标群体细化的方式,使得策略的针对性更强,打击更加精确有效。

策略一:打击门阀

首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打击门阀集团的策略有很强的可行性。在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宗时期皇权便开始通过扶植庶族打压门阀利益集团了,到武曌时期门阀势力已经有所削弱,因此在打击的过程中相对门阀集团的鼎盛时期阻力较小。另外,在初唐时期门阀势力强大的重要原因是作为皇权代表的李唐王室也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对于关陇集团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自己统治联盟的打击。然而武曌并不属于关陇集团,因此在打击的过程中不需要顾虑对于自己统治联盟利益的伤害。因此武曌来自庶族集团这一特点也为全面打击门阀势力提供了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确立为替换统治联盟和扩大名义选民(nominal selectorate)提供了可能性。由科举制度而产生的上层社会流动性与可替换性为打击门阀集团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得打击门阀集团变得可行。

其次,打击门阀的目的性十分的明确,主要是为了完成上文所提到的第二个与第三个子目标,既通过高度集权弥补法理体系上的不足并帮助统治联盟获得利益。

策略二:遵从佛教

在唐初的社会状况下大面积地推行佛教是有相当大的可行性的。首先,虽然佛教相对于道教和儒教而言影响力较小,但是相较于其他宗教而言在底层有着相当广泛的信仰人群。因此,作为当时第三大宗教,佛教在官方推行之后有与儒道两教抗衡的实力。其次,在第二部分分析时介绍过,唐初时期社会中的宗教信仰还没有完全定型,还具有可塑性;所以,在社会中推行全新的主流宗教有着很强的可行性。最后,就受众而言对于佛教的推行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底层的民众。而因为重视积极入世,儒教的受众更多是上层社会的精英。另一方面,由于道教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李唐王室的权力,随着李唐王室权力的转移,道教影响力也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因此,在底層民众中推行佛教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其他宗教的阻力较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而遵从佛教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第三部分中分析的第一个子目标,构建认同女子统治的法理体系,同时,遵从佛教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压李唐王室的作用。

首先,推行佛教最为主要的目的便是更换统治的法理体系。由于佛学的教义明确女性可以获取政治权力,武曌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得到了解释。同时,由于推行佛教主要针对的是底层民众,佛学的理论体系可以为武曌在底层带来一定的统治基础,起到稳定权力的作用。其次,对于佛教的官方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反相抑制了道教的发展。由于道教在底层也有着一定量的受众,佛教在底层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蚕食道教的影响力。由于道教的存在是与李唐王朝的合法性相绑定的,道教实力的缓慢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李唐王室统治合法性的削弱。通过这个措施,武曌得以在加强自身合法性的情况下削弱李唐王室的法理依据。所以,佛教的推行可以看作为武曌在底层夸大自己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注释:

1.《北朝至唐初的门阀与皇权》,吴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唐初墓志所见唐人信仰考察》,王兰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史论从》2012年1期

3.《李唐政权合法性建构中的道教元素》,王谋寅,《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5期

4.《王友三与中国无神论研究》第105页,苏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5.《西北大学哲学学科建设丛书侯外庐学术思想研究》,第121页,方光华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列女怯>中看儒教社会的治理与女性》,白高娃,2010国际儒学论坛

7.《李唐政权合法性建构中的道教元素》,王谋寅,《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5期

8.《唐代弥勒信仰与佛教诸宗派的关系》,王娟,《中华佛学学报》第5期

9.《受命于佛——佛教政治理论与武周政权的正统性构建》,吴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刘振琳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交际》第446期

10.详细概念参考《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作者:Bruce Bueno de Mesquita,Alastair Smith,Randolph M. Siverson,James D. Morrow 出版商:The MIT Press

11.《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中作者所提出的推选人团理论(Selectorate theory)认为扩大名义选民的数量可以增加统治联盟的可替换性,从而使得统治者更好地可以对于统治集团进行控制

猜你喜欢

儒教李唐皇权
朝鲜朝对巫俗信仰的社会认知和二重文化信仰结构的形成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庭院中的童年
我是这样“诞生”的
爱心义诊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从《舞姬》看立身出世主义的影响
儒教的牺牲者和守护者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