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2018-07-29刘燕华

教师·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身体素质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功能性训练对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期为普通中职女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及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在湖南省衡阳市两所中职学校最终确定女学生样本各20个,40个样本同时进行实验,对实验对象进行12周、每周三次课、每次90分钟的功能性训练。实验后通过SPSS19.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坐位体前屈有了非常显著性的改善,闭眼单脚站立呈显著性的改善,一分钟仰卧起坐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立定跳远呈现非常显著性的改善,握力呈现显著性的改善。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4

作者简介:刘燕华(1987—),女,湖南衡南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功能性训练是由康复领域引入竞技体育领域,它作为一种现代训练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身体姿势及动作的掌握,有利于专项化的动作模式形成。中职女学生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运动参与度不高的群体,从近三年中职生进行的国家体质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出:①中职男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呈持平稍偏高,而中职女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却呈持续下降趋势;②中职女学生的优秀率不高,及格率低,都低于男学生。提高中职女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她们的体质,成为中职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该实验,能够确切了解功能性训练对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及功能性动作质量的影响程度,这对如何合理运用及有效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工作以及如何提高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可借鉴性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以功能性训练对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2.实验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以湖南省衡阳市两所中职学校的40个女学生(剔除无效样本)为实验对象,在学校分别发放与回收样本选取问卷,从参与此次实验训练的兴趣高、平时参与体育锻炼频率高、自主参与本次实验(从实验的稳定性因素考虑)、无影响运动系统的病史、近期未服用减肥产品(从实验的效果性因素考虑)的样本中选取一批样本,统计得到60个有效样本,通过当面及电话沟通的形式,以自愿参与为原则最后确定43个实验样本。实验进行中,因为主客观原因剔除三个无效样本,最终测试的有效样本为40个。受试者的年龄段为14~18岁,基本情况见表1。

3.实验对象教学内容(施加因素)

根据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要求,受试者遵循多次数、小负荷的训练原则,及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并设计出21种功能性训练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训练,训练分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入门阶段(第1~2周),主要进行功能性训练的理论基础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动作姿势的各种手段方法。

第二阶段:巩固阶段(第3~7周),该阶段主要进行徒手训练与借助小器械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功能性训练的理解。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第8~12周),该阶段重点进行动力性功能性训练及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功能性训练。

通过调查及专家的建议,总结出最后需要的训练内容及方案,安排详见表2。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样本选取问卷表,选取稳定系数高、对实验效果影响小的样本,问卷的内容设计与效度检验通过6位专家的意见,结果显示效度的相关系数为0.91,表明该问卷能运用于本实验样本的择优选择中。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15天的间隔对小范围群体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9, 表明该量表适用于本实验研究中。

2.实验法

(1)实验测试指标。实验测试指标的确定与研究结果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本实验根据中职女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当前国民体质检测的基本要求,搜集与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等信息,请有关专家从预选指标中确立有研究价值的试指标进行预实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确定了本实验的以下五个身体素质测试指标。

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值反映了人体躯干部位、腰部及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反映人体机能的柔韧素质。

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反映人体的平衡能力。

仰卧起坐:一分钟仰卧起坐可以反映人体腹部肌群与腰部肌群的力量大小,是核心力量的一個重要指标。

立定跳远:立定跳远充分体现了人体腿部的爆发力。

握力:握力的大小充分体现了人体手部各肌肉的力量。

(2)实验测试仪器及要求。本研究使用 GMCS-IV 型国民体质测试系统相关仪器进行测试,仪器由衡阳幼儿师范学校体育器材室提供,相关测试得到相关体育工作者的帮助与支持,实验前后测试用相同仪器完成,且每次测试前对测试仪器都进行了校正。

坐位体前屈:受试者坐在电子坐位体前屈仪器前,双腿伸直并拢,脚撑住仪器的挡板,双掌伸开双臂并拢,身体前屈,用手尖触摸推动游标,直至不能向前为止。

闭眼单脚站立:受试者单脚站立在测试台上,双眼紧闭,以另一只脚离开至落地的时间计算该项指标的数值。

仰卧起坐:测试前,受试者两手手指交叉抱于脑后,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仰卧于铺放平坦的软垫上。另一同伴压住受试者两侧踝关节处,固定下肢。当受试者听到“开始”口令后,双手抱头、收腹使躯干完成坐起动作,双肘关节触及或超过双膝后,还原至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动作。受试者须连续不断地重复此动作,持续运动1分钟。测试人员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打表计时,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完成仰卧起坐的次数,以“次”为单位。

立定跳远:用白粉笔画起跳线,以起跳线内缘为零点垂直拉一条长1.5~2米的带尺;准备直角尺一把。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测试人员观察受试者双脚的着地点,用直角尺的一条直边与带尺重合。带尺上的数值即为测试结果。测试两次,测试人员记录最好成绩,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握力:测试前,受试者一只手用力握住握力计内外握柄,另一只手转动握距调整轮,调到适宜的用力握距,准备测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屏上出现闪烁信号,最后定格在“0”数值上,表明握力计进入工作状态。测试时,受试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臂斜下垂,掌心向内,用最大力紧握内外握柄。测试两次,记录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3)实验器材。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用到的器材:秒表、实心球、小哑铃、壶铃、瑞士球、弹力带、药球、泡沫轴、按摩棒、跳箱、绳梯、 电子坐位体前屈仪器、体操垫、直角尺、粉笔、握力计。

3.数理统计法

建立EXCELL数据库,录入实验前后全部测试结果。采用 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进行实验前后自身比较法进行配对样本 t检验,两种数据的变化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无显著性标准为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以 0.01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女学生12周功能性训练后的测试结果

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机能统称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表 3显示,经过12周的功能性训练后,受试中职女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由实验前的(12.35±1.61)cm,上升到(17.86±1.75)cm,平均值提高了(5.51±0.14)cm,经过配对t检验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闭眼单脚站立持续的时间由实验前的(27.45±3.70)s,提高到(31.68±2.27)s,平均值提高了(4.23±1.43)s,经过配对t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仰卧起坐由实验前的(23.00±3.50)次/min,上升到(29.50±2.02 )次/min,平均值提高了(6.50±1.48 )次/min,经过配对t检验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立定跳远由实验前的(165.00±9.50)cm,上升到(173.50±5.50)cm,平均值提高了(8.50±4.00)cm,经过配对t检验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握力由实验前的(25.08±6.05)kg ,上升到(29.85±4.96)kg,平均值提高了(4.77±1.09)kg,经过配对t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

(二)中职女学生12周功能性训练后的测试结果分析

(1)坐位体前屈的平均值提高了5.51cm,其原因是功能性训练中设定了身体拉伸运动,尤其是在迷你带与弹力带强有力的辅助下,受试者在日常规律的训练中可以感受到自己身体柔韧性的提升。迷你带专项训练与弹力带专项训练把受试者的身体柔韧性带入强化与提高阶段。

(2)闭眼单脚站立持续的时间的平均值为4.23s,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功能性训练中安排了燕式平衡、90度旋转、180度旋转等平衡性专项训练。受试者在功能性训练的入门阶段大部分女生出现燕式平衡站立不稳、90度旋转重心不稳,小部分甚至有找不到落地点的情况。进行巩固阶段的针对性训练后各种不稳情况慢慢改善,测试后的数据也证明了功能性训练的良好效果,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仰卧起坐的平均值升高了6.50次/min,改善的原因是功能性训练中的平板支撑、仰卧肘支撑、仰卧双脚夹瑞士球抬腿、瑞士球专项运动里安排了各种锻炼腹部力量的专门性练习。仰卧起坐数据变化说明了受试者腹部力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强。

(4)立定跳远的平均值上升了8.50cm,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功能性训练中的身体动作都有腿部的参与,腿部力量肌群是全身参与度最强的肌群。无论是走,各种支撑动作如俯卧撑、跪撑、平板支撑,还是迷你带专项、瑞士球专项等各项动作都有腿部肌群的强力参与。燕式平衡与旋转也需要腿部用力与支撑才能完成身体动作。

(5)握力的平均值提高了4.77kg,这是功能性训练特有的训练效果,许多运动项目对手部力量的锻炼是比较少的,一般臂力肌群参与度会高一些。功能性训练中安排的各种卧撑、瑞士球专项、卧式专项、弹力带专项的身体运动中都需要手部力量肌群的参与。尤其是通过提高阶段的训练,手部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12周持续规律的功能性训练,受试的中职女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实驗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坐位体前屈有了非常显著性的改善,闭眼单脚站立呈显著性的改善,一分钟仰卧起坐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立定跳远呈现非常显著性的改善,握力也呈显著性改善。功能性训练可提高中职女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发展她们的腹肌力量、下肢力量,尤其是腿部的爆发力。

(二)建议

(1)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各有利弊,使用时应认清二者的关系,不要片面地追求某一种训练。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根据每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训练对象的情况合理搭配两种训练手段。

(2)功能性训练在改善身体基本功能动作及提高身体素质上效果较为明显,在今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中要多运用功能性训练的方法,在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给课堂添加不少活跃的气氛,但注意合理利用,避免本末倒置。

(3)训练时,应根据训练对象的年龄阶段、性别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材施教,也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与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燕华.拉丁舞对青年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以东莞地区25-35岁青年女性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2]王连晋.功能性训练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身体素质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影响的理论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