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篆刻与书画

2018-07-28艾文馨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刀法章法笔法

摘 要:篆刻与书法和绘画一样,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常把“诗书画印”并列相提,足以可见“四艺”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是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是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内在精神联系。一般来说,历代有成就的大艺术家、书画大师都是大学问家,书、画、印皆精,所谓“画外之功”正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画、印从独立发展走向了文人画中书画印完美的高度融合。

篆刻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可以将篆刻史划分成古代玺印的“实用”和篆刻“欣赏”两个历史阶段:自先秦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古玺印的实用时期;自元代文人篆刻兴起直到现在为篆刻欣赏时期;唐、宋则是“实用时期”和“欣赏时期”这两个时期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一、篆刻与书法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书法的地位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亦无法取而代之的。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出现,使书法这种线条艺术变的更加完美。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体为形式,结合镌刻印章的一种艺术。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美的结构和形式。学习篆刻的同时也一定要认真的选择篆书碑贴。篆刻章法讲究的是一个字或一组字在印面上的排列,复杂而多变,章法布局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成套成组的篆刻创作作品,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出来篆刻家在章法上的功底,因此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结构。在书法的创作中,章法的布局也同样相当重要,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章法的构思与笔墨的结合。书法章法和篆刻章法在创作过程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重视整体的布局,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疏或密等。

1、书法线条美在篆刻中的体现

蔡邕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美。”这里的“肌肤”指的就是线条美。在篆刻中是通过用刀来表现线条的美感。篆刻刀法中的切刀法,依靠刀角的起伏,将比较长的线条通过重复动作分段刻治。在篆刻作品中表现为作品线条的刚劲雄厚,苍劲老辣。书法线条最忌讳的就是软弱无力,轻浮华而不实,因为缺乏力度,就会显得无神。同样的,篆刻中如果出现轻浮之笔,则形态神茂全失。清代人笪重光在《书筏》中说:“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之。将欲事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对这种“缩而伸,郁而畅逆之”的线条力度的把握,不只是运用在书法中,更是运用在篆刻之中。

2、书法的用笔在篆刻中的体现

篆刻必先篆后刻,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印章是有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用笔、用字。篆刻中的刀法是为了表现笔法,笔法通过刀法来体现。两者各有特性,又相辅相成。刀法在笔法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表现出笔法所不能表达的意趣。毛笔在纸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的线条,虽有力度的表现,但基本上是柔和的;而刻刀在石头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线条,基本上是刚硬的,外露的。如果只注意刀法,忽略笔意,篆刻出来的作品势必板滞。反过来说,如果只重视笔意,不注意刀法,过于修饰失真,也不可能求得书法上和篆刻上的意趣。篆刻刀法主要是为笔法服务的,是表现章法、用字、笔法的工具与手段,刻印时应随章法、字法的体势而定。《篆刻针度》在谈到笔法、刀法时说:“意既主笔,则笔必会意;笔既管刀,则刀必相笔。如笔矫为转换,是笔不如意矣;如刀乱出破碎,是刀不依笔矣。意超笔外,刀藏笔中始得。”朱修能也说:“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者,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燕尾者,外道也。无刀锋而似铁线墨猪者,庸工也。”一方印章中笔中有刀,刀中有笔,才浑成一体,生动有姿。

二、篆刻与绘画

印章与绘画关系密切。一幅画上钤盖印章不仅在于证明作品的真伪.更重要的是为充实画面,增加整幅画的魅力。绘画常常需要借助印章,作为整幅画作的组成部分。或画龙点睛,或压稳重心.钤印得当,能起到笔墨起不到的作用。画家常借用闲章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艺术见解,富有意趣的文辞,含蓄精当的印文,与画面题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正所谓“闲章不闲”。

中国绘画用印是文人画的结晶,印又被称作为“金石”。在元代以前的绘画,对于印章的使用大多不十分讲究,只是作为辨别真伪的凭证,一幅绘画作品中,即使不用印章也无伤大雅。到了元代以后,文人画有了较大的发展,金石入画已然成风,尤其是以水墨大写意为主的画家,十分讲究布局,题款和钤印在绘画构图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印章不仅可以弥补构图的不足,而且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红与黑白的对比给整个画面增添光彩。篆刻采用平面布白的形式,与绘画的布局要求一致。并且根据画面和画风的需要,来考虑选用印章的大小、布局、用字、风格、阴阳文以及钤印的位置和印泥的选择,以使画面和谐统一,破除死板,避免平淡无奇,形成巧妙新颖的组合,形成黑白红三色相呼应。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画家的风格。比如潘天寿、吴昌硕、齐白石都是善于以印入画的大家,吴昌硕和齐白石还是篆刻大家。画幅上的印章是起辅助作用的,所以选用的印章应尽可能的与画风相协调,比如工笔画上就不宜使用大刀阔斧的写意印。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除了“随类赋彩”之外.其余五点均适用于篆刻。气韵是各不同艺术都要必备的;骨法用筆在篆刻中就是刀法;经营位置在篆刻中就是章法的安排,印文的疏密不仅要与选用的字体风格谐调一致,更要与所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表现浓重的感情,布局就要紧凑,表现清空恬淡的感情,就要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广阔空间。

三、结尾

我国的绘画综合了诗文、书法、印章等艺术,形成我们民族绘画上的特殊风格。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给中国画增添了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艺术形式,同时使中国画的思想感情和寓意更加豁达,使艺术趣味、艺术境界更加深远。诗、书、画、印融会一体,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民族绘画的象征,成为民族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画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积淀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完美艺术形式。国画作品往往反映出写意的精神内核,而写意的结果,一方面扩展了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得作品容易产生出一种不甚明确的艺术指向。如此,就需要借助“书”、“印”诸种形式来完善作者的艺术指向,深化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篆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当它应用于书画艺术时,又成了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书法和绘画作品而言,所谓最好的印章,首先应该是最合适的,包括形式、内容、风格、大小,用字、甚至是印泥的选择等等诸多方面。作为一名书法家或者画家,应该具备篆刻方面的修养。比如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实际上是书画印综合艺术修养的反应。

作者简介

艾文馨(1995.12--),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刀法章法笔法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质地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刀法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武师授徒
《左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