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PTV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探讨

2018-07-27周益发黄利华张爱萍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学点

周益发 黄利华 张爱萍

摘 要:教师广泛应用优质资源是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三网深入融合中,Iptv系统能较好地为资源推送、资源应用、资源生成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以教学点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分析Iptv的特点及化解上述问题的优势,探讨基于Iptv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策略,对于持续推进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Iptv 数字资源 教学点

加快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采用了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电视机等多种设备配备模式,打通了向农村薄弱学校推送优质资源的“最后一公里”。伴随着 “互联网+”政策的落实和三网融合的推进,原有计算机(单机版)+电视机模式转向IPTV模式既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内在需要。如何基于IPTV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下文将从分析教学点应用数字资源遇到的主要问题入手,论述IPTV特点及化解上述问题的优势,提出基于IPTV的教育数字资源应用设想和策略。

一、数字资源在农村薄弱学校应用的瓶颈问题

截至2015年年底,江西省共计5623个教学点已装备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及资源,基本实现了我省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能够开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课程,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学生能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无疑,继续推进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下一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改造升级原设备配备模式,发挥原项目设备最大效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多媒体设备不足,导致优质资源数量少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教学点实际情况,我省项目组为每个教学点配备了一台4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台计算机主机(不含显示器),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配置或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和應用方案,经费缺口由地方财政配套补足。然而由于很多教学点不止一个班,“一点一设备”无法满足“一点多班”正常教学需求;项目经费投入整体不足,多媒体配备了但没有接通网络,教师只能应用预装的“江西省网络课程教材”,不仅教学点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配套资源不足,而且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等其他优质资源也无法获得,造成资源覆盖面窄,也影响了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设备的充分应用。

(二)资源的可操作性和再生性不强

计算机预装的资源是我省自主开发的一至三年级语、数、英等3个学科的系列课程资源,包含五个模块:教学录像课、教案、课件、课堂作业、单元测试。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资源的再生性不强或即使在课堂教学中生成但无法及时记下痕迹,也没有生成性;再者预装的系列课程资源虽经专家指导,以生为本进行设计实施,且符合新课标和教学实际,但拆分与重组困难,缺少交互性致使课堂中学生很难有效参与,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缺乏支撑资源深层应用技术

单机版计算机+电视机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播放器简单播放预装资源,为传统讲授式教学活动服务,但无法为人机互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深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阻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延缓了教学综合改革的推进。

(四)资源应用水平低

在教学点资源应用培训方面,城镇优质学校和农村中心学校缺少针对性培训;教学点资源常态化应用及教学效果与教师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挂钩的良性机制没有建成,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程资源视频进行顺序播放和暂停等基本操作,缺乏新技术背景下探索新教学策略的压力和动力,满足于简单应用。

二、IPTV的特点及优势

(一)IPTV的含义

IPTV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中文名称是因特网协议电视,或者是交互式网络电视。它主要是以机顶盒+电视机、电脑、手机、Pad等具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设备作为用户终端,通过IP网为用户提供多媒体交互信息的通信系统。IPTV可提供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化、DVD/VCD播放、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二)IPTV在推进数字资源应用中的优势

目前,全省每个教学点至少已安装了一台4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台计算机主机,从技术层面考虑,只需连接上网络并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IPTV就可投入使用,这样充分应用了原有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经费。IPTV相对于投影仪+幕布等模式,不需要更换昂贵的灯泡及进行复杂的维护,运维成本低。另外,各教学点显示终端由液晶电视机升级为一体机,甚至iPad等智能学习终端可操作性也强,设备升级方面弹性大。

中国电信IPTV宽带电视的节目内容可以为教学点教师量身定制。根据网络技术跨越时空的优势,未来除了可以直播城镇和中心小学优秀教师的“同步课堂”,还可以播放制作与播放异步的江西省网络课程教材、中央电教馆组织开发的国家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及其他个性化优质资源,保证了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IPTV的数字资源应用的建议

(一)基于IPTV的数字资源应用构想

计算机(单机版)+电视机连入宽带网络后,最简易的IPTV架构就形成了,丰富的、动态的优质资源向教学点推送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是以人为本,推进融合。教学点IPTV架构如同计算机(单机版)+电视机配备的初衷一样,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提升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即推动人人有学上向人人有好学上的过程公平迈进。

二是机制创新,驱动应用。教学点计算机(单机版)+电视机模式转型为IPTV后,需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优质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否则,政府自上而下的统筹推进,将如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忙于推销自身产品而不考虑外部需求而变得一败涂地。新机制的IPTV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建设的积极性,激发教学点应用资源的潜力。

三是“云”架构,课堂应用为主。教学点接入宽带网络不会只是憧憬。“结合精准扶贫、宽带中国和贫困村信息化等工作,加快推进薄弱校互联网接入,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 随着IT和IP技术的发展,IPTV将不断突破单机版计算机+电视机的技术壁垒,推动教学点与中心校和城镇优质学校连成一体,共享其同步直播和异步录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成为未来“教育资源云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二)基于IPTV的数字资源课堂应用策略

任何卓有成效的技术应用都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IPTV也不例外。以下是笔者根据我省教学点应用现状,结合IPTV特点及优势,罗列的从简单应用到深层应用的几种策略:

一是直接播放。直接播放,一种是最简单的拿来主义,除拿来预装的江西省网络课程教材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或获取其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课堂,并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习,丰富学生知识;一种是对中心学校或城镇学校优秀教师精彩上课进行同步直播,教学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二是间隔播放。间隔播放主要是教师在播放制作与播放分离类别的教学资源过程中,不时地暂停下来穿插自己的讲义,为学生讲透某个知识点。这正是IPTV一个重要特点。教育资源提供方既要根据教学点技术特点、师生行为习惯制作个性资源,又要根据教师自身教学进度随时切断资源播放,对教材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

三是学生模仿。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老师讲授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学科教师在讲授英语、音乐、体育等语言和技能课程时,可以播放纯正的、地道的英语或音乐或体操,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该模式一定程度上已开始重视学生通过体悟等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了IPTV在人机互动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是合作探究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IPTV资源丰富性和互动技术支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丰富的优质资源激发学生与资源互动,与学生合作,与教师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组织设计课程的前提下,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甚至提升综合素养,最终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IPTV虽然在“计算机(单机版)+電视机”基础上迈进了一小步,却在教学点资源获取方式上前进了一大步,直接推动了广大教学点教师应用优质资源成为常态。而常态应用需要非常态即创新应用的挤压与牵引,只有不断探索应用策略,才能推进教学点资源应用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Z].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百度百科.互联网协议电视.

[3]百度文库.电信电视ITV宽带电视优点.

[4]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5]丁兴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8-12.(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化教育馆)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教学点
巴掌小学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美术教科书使用应把握的几个视角
图书馆员新角色
建立中文DOI标识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