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教育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

2018-07-26黄美平

关键词:体验教育道德品质儿童

黄美平

【摘要】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体验与实践,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要改变那种外在的灌输、说教和强迫执行“规范”的僵化的做法,使儿童从“服从”、“适应”,提升到“自主”、“超越”的层次上来。坚持以“主体参与”和“自主活动”,使儿童在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中,靠主体内在的理智、思维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融合互动,自觉地实现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体验与践行,才能促进儿童的主体性素质发展。

【关键词】儿童 体验教育 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13-02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一种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儿童为教学中心,将学习主题与儿童联系起来,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和生活礼仪。“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儿童一生的财富。

一、引导学生体验

再现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学会节约纸张的重要性,我先从“三个一”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紙 算一算我们做一个星期的作业要用多少纸 想一想如果没有纸,我们学习怎么办。这“三个一”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有限的生活积累,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纸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然后我从网上搜索关于用树木造纸的视频:一片片树木被砍伐,运到工厂制出一堆堆纸张。纸有了,山秃了,洪水淹没了村庄……孩子们从画面中明白了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种再现生活情境的做法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有关的道德情感,避免了单纯说教,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转变道德主体形成的过程观

道德主体的形成是个人道德需求与社会道德要求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的过程,是在教育者主体组织、引导、创设情境的主导作用之下,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唤起受教育者主体对道德行为规范自觉地认识、体验和践行的主体双向互动过程。但是,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过程。环境是儿童道德、人格形成、发展的现实性和潜在性的因素。创设一定主导性目标导向的校园文化环境、信息环境与心理环境,发挥其陶冶情感和行为导向功能。捕捉随机的道德冲突的生活情境或者创设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道德冲突情境,实现“以情境为中心”道德建构过程。教师在创设的道德冲突情境中,引导学生捕捉冲突,引发学生的分析、鉴别、分辨是非,唤起学生自主地、合作地选择需要和愿望,启动学生道德判断的内趋力。

三、运用好榜样与激励的力量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研究,儿童真正形成独立的道德评价系统最起码要到11岁以后,在此之前,我们对于孩子需要充满人文关怀,允许他们用各种方式探索这个社会的规则,比如偶尔的任性,与同伴之间的冲突,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却没有遵守规则……我们可以宽容这些不良行为、甚至是负面情绪的出现,因为这是孩子探索这个社会道德规则底线的一种方式,就像是人类挑战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一样,没有必要如临大敌,抱着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的言行举止,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是经过了许多的探索才获得的,我们现在的孩子这样聪明,会有自己的经验积累,所以,不要扮演道德上帝横加阻拦。

激励是对孩子最大的褒奖,一个整天跟在父母身后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等待父母铺好路才肯走的孩子,一定不会有出息。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要激励他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做事方式,做人方式,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越多,将来形成的道德系统才会更加完善。

毫无疑问,榜样自然是我们成人。我们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每件事都三思而后行是不会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过马路,我们都会说给孩子听:“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真正这样做的家长有多少?不要带着孩子闯红灯,如果这样做了,无非是两个结果,第一,闯红灯成功了,那家长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闯红灯是安全的,但这是个错误的结论,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另一种就是闯红灯失败了,那么成人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告诉孩子不能闯红灯。所以,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三思而后行,让孩子从我们身上看见的就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比我们说教一百句都强。

四、融入生活,渗透社会责任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进行教育,并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开展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国庆节时,教师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感。在课堂之初,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观察到街上和儿童园内有什么变化吗?”部分小朋友说:“我发现街上和儿童园里都插上了国旗。”教师接着引导说:“真棒,那小朋友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儿童异口同声地高呼:“国庆节”。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儿童展示国旗、国徽并向儿童介绍其中含义。播放大阅兵纪录片的片段,让儿童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飒爽英姿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向儿童介绍祖国的成长历程,从而激发儿童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看完视频之后,有位儿童说道:“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我们的祖国。”课堂的最后,教师带领儿童一起高唱国歌,在国歌声中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结语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坚持以“儿童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儿童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去,从而亲自感受、感知、感悟生活,让儿童在实践中进行体验,不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礼仪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何呈祥.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与道德教育[J].都市家教月,2017(7):202-202.

[2]赵末锁.浅谈体验性学习与养成教育[J].才智,2010(12):183.

猜你喜欢

体验教育道德品质儿童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留守儿童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