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IO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8-07-26廖碧珍周泓羽张晓茹荣青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学批判性实验课

武 倩,廖碧珍,周泓羽,丁 鲡,张晓茹,荣青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CDIO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联合探索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1-2]。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缩略语,在教学主体上CDIO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CDIO主张“基于项目学习”,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融会贯通的方式学习课程并获取能力(包括科学素养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4]。目前,CDIO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工学教学领域,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尚罕见报道。为了探索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2014级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中实施CDIO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个班3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另1个班32名护生作为试验组。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学习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学习成绩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 n对照组 32试验组 32 t −P −年龄(岁)20.41±0.80 20.31±0.74 0.488 0.627理论知识平均成绩(分)83.88±6.32 82.44±6.52 0.896 0.374基础操作技能平均成绩(分)92.34±4.34 92.22±4.51 0.113 0.910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采用郑修霞主编的第5版《妇产科护理学》教材,教学计划安排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27学时。对照组实验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教、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为主。试验组采用CDIO模式进行带教,以学生探讨、研究、归纳、总结为主,教师提供标准病例及从旁协助引导为辅。将32名学生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次实验课组内成员固定不变,轮流做小组长,组织完成实验课内容。每次实验课3学时,每次1个主题项目,共有9个实验内容。现以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项目为例,介绍CDIO教学模式步骤。

1.2.1.1 课前阶段(项目构思与设计)(1)教师准备: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实验课目标,包括专科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素质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准备标准病例——异位妊娠急性腹腔内出血案例,本次项目主要通过情景表演、操作演示、讨论汇报的形式完成。项目内容陈述按照患者急诊入院阶段−明确诊断阶段−围手术期阶段−出院阶段设计情景,包括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心理社会评估、护理动态记录等内容。在不同情景列出考核问题。比如,护士如何接诊急诊患者?如何进行确诊?应施行的辅助检查是什么?护士应怎么配合?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安全?如何进行术后监护、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2)学生准备:课程教师在实验课前1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发放实验课知识点清单和辅助资料。本轮实验课小组长组织安排项目分工及学习讨论,完成情景表演、PPT制作、项目汇报、资料查新等内容,并填写团队学习讨论记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反馈课程教师。在准备阶段随时有问题随时可与课程教师联系。(3)环境准备:教学秘书按照本次实验课准备清单布置教室、准备教具及教学资料等。比如,病床、模拟患者、静脉输液系统、血压计、体温计、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手消液、心电监护仪、实验报告、评价表等。

1.2.1.2 课堂实施(项目实施与运作) 在课堂实施阶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学习”“做中学”的CDIO指导思想。(1)各小组围绕课程目标要求、标准案例考核要点模拟急诊急救情景、术前准备情景、术后患者交接情景、各阶段健康教育情景;(2)汇报讨论学习成果;(3)分享查新文献等。带教教师在小组表演及汇报结束后点评及总结。学生通过情景表演、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将异位妊娠理论知识与患者个体护理相结合,将基础护理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主动的、实践的、融会贯通的方式理解异位妊娠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2.1.3 课后延续(项目反思与改进) 课后每组学生完成1份实验报告,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内容再次查漏补缺梳理归纳,并就此次实验课程项目学习情况进行专题讨论,其内容包括项目完成好的方面、课前准备及课堂实施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措施等。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课堂运行情况也及时进行总结,不断修正,为下一轮实验课做好准备。

1.2.2 评价方法

1.2.2.1 实验课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实验课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成绩(60%)和专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40%)。专科技能操作考试包括四步触诊法、新生儿抚触、会阴擦洗等,由妇产科教研室组织2014级护生统一完成。

1.2.2.2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采用张喜琰等[5]编制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内容包含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4个维度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30~150 分,Cronbach'α 系数为 0.822 3。

1.2.2.3 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该量表是由彭美慈等[6]修订,包括7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0项条目。问卷采用6级评分法(1~6分)。CTDI-CV得分范围 70~420分,总分小于或等于210分表明具有负性态度倾向;>210~280 分表明倾向性不明;>280~350 分提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90,总 CVI是0.89。

1.2.3 资料收集 问卷调查在实验课前、全部实验课完成后1周由研究小组成员在学生集体上课时统一进行。调查前,研究小组成员讲解填写说明并发放问卷,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2次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一般基本资料情况及学习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学习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实验课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实验报告成绩、专科技能操作成绩及实验课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实验课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实验课成绩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 n对照组 32试验组 32 t −P −实验报告成绩86.56±2.45 88.25±2.40 2.802 0.007专科技能操作成绩91.68±2.51 93.22±3.11 2.169 0.034实验课总成绩88.53±1.70 90.13±2.24 3.204 0.002

2.2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项目评分比较对照组学习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无差异,实验组CDIO教学后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分均高于学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项目评分比较 对照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批判思维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总分均高于学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系统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3.1 CDIO模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是与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独立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本研究通过在实验课中引进CDIO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协助型;课程设计逻辑以知识点清单为切入点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来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内容中,打破课程界限,破除章节概念,充分利用资源系统解决护理对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社会、健康教育等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试验组的实验报告成绩及专科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专科操作技能,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问题。CDIO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2 CDIO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习后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学习前。此结果与廖婧等[7]、金瑞华等[8]研究结果一致。CDIO教学模式将学生放置在一个“项目”主题的教学环境中,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有发言权,通过学习讨论、相互协作对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和评价,通过项目模块分工,完成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操作演示、PPT制作、项目汇报、资料查新等内容。CDIO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共同完成实验课项目学习任务的实践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信息获取的能力,可有效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3 CDIO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辩解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横向比较试验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批判思维信心、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纵向比较学习后试验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学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IO教学模式强调“做中思”“思中学”,本研究中从项目构思与设计开始就以问题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需求答案的兴趣,发布知识点清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学习知识体系;在项目实施与运作中,通过实践演练,信息共享、交换意见、脑力激荡,进而凝聚共识,从知信行三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最后在课后进行项目反思与改进,对重点内容、重要环节查漏补缺,使思维更加清晰明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增强了评判性思维的信心。本研究中,护生系统化能力维度学习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长期的课堂讲授、灌输、教条式教学模式有关,学生习惯听从教师对教学的统筹安排,知识结构的梳理,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统合的能力和信心还不足有关。

表3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情况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对照组n 32试验组32时间学习前学习后学习前学习后t P− −− −学习动机29.38±3.30 30.78±3.41 30.13±3.02 32.78±2.52 2.362<0.001自我管理38.75±4.35 38.94±4.38 39.09±3.55 41.31±4.53 2.954 0.013学习合作能力17.75±1.90 17.16±1.99 17.53±1.95 18.72±1.84 1.762 0.007信息素质19.28±2.11 19.72±2.94 19.97±2.97 21.69±3.07 1.469 0.003总分105.56±9.86 106.59±10.55 106.72±8.64 114.50±8.68 3.363<0.001

表4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情况比较(±s,分)

表4 学习前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情况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 n对照组 32试验组 32时间学习前学习后学习前学习后t P− −− −寻找真相34.09±6.18 34.50±5.93 33.28±7.02 38.59±5.70 5.869<0.001开放思想39.22±5.44 39.47±5.19 39.56±6.06 42.97±5.69 4.601<0.001分析能力41.87±4.13 41.31±4.22 41.00±3.57 44.69±3.91 5.109<0.001系统化能力36.91±5.01 36.91±3.85 37.91±5.29 39.03±5.30 1.152 0.258批判思维信心39.91±6.27 40.56±5.65 40.09±5.63 43.31±4.67 2.648 0.013求知欲44.03±6.44 43.50±6.90 41.44±5.97 47.28±6.95 4.575<0.001认知成熟度38.38±8.75 40.19±7.56 37.56±7.58 44.00±6.88 4.385<0.001总分274.41±28.48 276.44±32.25 270.84±29.08 299.88±25.21 11.569<0.001

综上所述,CDIO教育模式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10]。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到医学院校的护理教学是一种新尝试,通过实践发现,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可在护理学其他课程中进一步探索及推广,同时新的教育模式的引入对护理院校如何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如何破除教学疆域界限将CDIO教学模式与护理学这门实践性学科完美融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7-8,11-12]。

猜你喜欢

护理学批判性实验课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有趣的实验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