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2018-07-26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河南453002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甘氨酸喷砂牙周炎

刘 慧(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河南453002)

牙周炎患者治疗成功和维持长期疗效的关键是彻底清除斑菌生物膜。专业的机械性菌斑控制是维护期牙周炎患者的治疗重点[1-2]。超声洁治+橡皮杯蘸抛光膏抛光是专业的机械性菌斑控制的传统方法[3]。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常发生根面暴露的现象,牙根面会受到超声工作尖的损伤,增加了粗糙程度。因此,采用抛光处理后会增加牙根面的光泽度,能够有效控制斑菌[4]。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是近几年的新型技术,不但能够清除牙面上的斑菌生物膜,并且与传统的超声治疗和碳酸氢钠颗粒喷砂抛光治疗相比,对牙骨质的损伤更小[5]。虽然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较好,但治疗后微生态变化研究较少[6]。本研究收集本院诊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维护治疗方法和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后微生物特别是螺旋菌的变化,旨在探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51.8±10.4)岁;入选牙数 501颗,2 988个位点;观察组中男 20例,女 20例;年龄 35~72岁,平均(50.9±9.8)岁;入选牙数498颗,2 983个位点。入选标准:(1)治疗后进入维护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小于或等于5mm;总牙数大于或等于20颗;(3)无糖尿病,心、肝、肾等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3个月之内进行过根面平整治疗;(3)3个月有口服抗生素史。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维护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前记录患者每颗牙齿颗牙颊、腭侧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点,出血指数和斑菌指数(每颗牙颊侧近中、中央和腭侧远中共3个位点)。然后用无菌Gracey7/8刮治器分别取右上第)。采用刮治器采取右上第一恒磨牙和左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侧位点的龈下菌斑,随后用刚果红涂片。

1.2.2 观察指标及微生物计数 (1)牙周袋深度(PD):测量袋底至牙龈边缘的距离;(2)出血指数:计算探诊后出血的牙位点占总受检位点的百分比;(3)菌斑指数:使用Sillness和LSe法(1964),分4度(具体分度因Sillness和LSe法具体描述,篇幅原因未叙述)。治疗2、4、8、12周进行重复上述龈下菌斑取样和涂片,治疗后12周进行周检查。(4)微生物计数:浓盐酸熏染涂片,涂片变蓝后全视野显微镜下计数,按照杆菌、球菌及螺旋菌行分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牙周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PD均小于3 mm,出血指数均低于2,斑菌指数均小于1,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基于25%,两组患者的PD、出血指数及斑菌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维护治疗后的第12周,观察组的PD、出血指数及斑菌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OP阳性位点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第 12周 PD、出血指数及斑菌指数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组牙周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取样位点情况比较

2.2 两组取样位点情况(治疗前记录患者每颗牙齿颗牙颊、腭侧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点) 两组治疗前PD小于4 mm,出血指数小于2,菌斑指数小于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均存在PD大于3 mm位点,对照组为426个,占14.3%,观察组354个,占1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牙周指标在治疗后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微生物在不同检测时间点情况 两组的杆菌、球菌及螺旋菌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均有一定数量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螺旋菌变化:治疗后第2周数量减少直至第4周,治疗后第8周呈上升趋势,治疗后12周螺旋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螺旋菌变化:治疗后2周呈下降趋势,治疗后4周螺旋菌呈升高趋势,治疗后8周数量高于治疗前数量。见表3。

表3 微生物在不同检测时间点情况

3 讨 论

研究发现,采用超声洁治+抛光膏等传统的维护治疗方法与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相比,治疗后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具有省时、舒适的优点[7]。本研究着重于对杆菌、球菌及螺旋菌等微生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统的维护治疗方法和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的微生物比例变化相似,螺旋菌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国外学者也同样对传统的维护治疗方法和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但对微生物未进行报道[8]。本研究还发现,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方法的螺旋菌所占百分比出现反弹趋势比传统的维护治疗法更早,甚至治疗12周后高于治疗前。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原因为清除菌斑生物膜深度上存在差异。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龈沟口内小于或等于3 mm的菌斑生物膜具有较高清除率。本研究中对PD>3 mm位点对菌斑微生物清除更为彻底。因此,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治疗维护期牙周炎患者螺旋菌比例下降趋势更久,反弹速度更低。

螺旋菌是口腔常驻菌,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致病酶和毒性物质,能够侵入结缔组织,侵害牙周组织。因此,螺旋菌能够作为观察牙周炎严重程度或监测疗效的客观指标[9]。健康人龈沟中螺旋菌比例小于1%,炎症情况下为20%以上[10]。本研究平均水平0.4%~4.1%,表明维护期的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较为健康稳定,但与健康者仍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的螺旋菌采用刚果红涂片法虽然只能从形态上区分杆菌、球菌及螺旋菌,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准确分类存在一定差距,但具有成本低、简单快速等优点。

综上所述,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进行维持治疗虽然简单实用,但应在适应证上有所控制,该方法除了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低外,清除龈下菌斑生物膜的深度较低。因此针对无明显结石及深牙周袋时应采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

猜你喜欢

甘氨酸喷砂牙周炎
喷砂工艺对铝合金薄壁件表面状态和结合力的影响
面向扫砂工艺的钢板表面喷砂处理特性试验
中红外光谱分析甘氨酸分子结构及热变性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壁厚检测的喷砂罐磨损特征及预防方法研究
一种滑套喷砂器的研制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