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福田区6994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2018-07-26江卫红范世珍黄炳坤于波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喹诺酮

江卫红,范世珍,黄炳坤,于波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518034)

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且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支原体耐药性日益严重,从而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下降,单凭经验用药治疗失败病例不断增多。

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现对我院4年来699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行解脲脲原体 Uu及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于妇科、皮肤科和泌尿科的所有患者699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采集标本前1周未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女4742例,男2252例。

1.2标本采集对女性患者,以无菌拭子取宫颈、阴道分泌物;对男性患者,以无菌拭子插入尿道口1-2 cm,轻柔旋转数次并停留约10 s后取出;之后将无菌拭子置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1.3培养方法及试剂盒支原体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为丽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8种抗生素分别是: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交沙霉素(Josamycin ,JOS)、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美满霉素(Minocycline ,MIN)、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A)。试验操作和结果判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分布6994份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3323例,总阳性率为 47.51%;女性患者共4742例,检出2754例,阳性率为58.08%;男性患者共2252例,检出569例,阳性率为25.27%。从表1中可以看出,支原体不同类型所占比例不同,最高比例为单纯Uu感染,占86.91%,Uu和 Mh混合感染 (Uu+Mh)次之,占11.86%,最低为Mh单纯感染,占1.23%。

表1 2013-2016年3327例患者支原体类型的构成比

2.2药敏结果

2.2.1支原体感染类型耐药差异 单-解脲脲原体感染时耐药性最高的3种药物:OFL、SPA和LEV,耐药率依次为18%、8%、6%,比例不高,但敏感度也不高,依次为21%、40%、30%,均表现为较高的中介敏感度:61%、52%、65%;单一人型支原体感染时耐药性最高的药物:AZI、CLA,耐药率分别为 93%、88%;混合感染时AZI、CLA、OFL的耐药性最高,依次为94%、93%和72%。人型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耐药率相比较,显示对OFL、AZI和CLA的耐药率更高(P<0.05),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比单一解脲脲原体感染对AZI、CLA和OFL这几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更高(P<0.05);而混合感染与单一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

2.2.2同类抗生素的耐药差异 混合感染或单一解脲脲原体感染,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OFL>LEV>SP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AZI>CLA>JOS>MIN。而无论是Uu、Uu+Mh抑或Mh感染DOX、JOS及MIN均表现为较强的抗菌活性及较低的耐药性。8种抗生素药敏检测的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2013-2016年支原体8种抗菌素药敏结果

3 讨论

支原体是目前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多以球体的形式存在,体内依然有DNA、RNA和蛋白质等基础物质[1]。从人体分离出的支原体共有16种,其中7种对人体有致病性。常见的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支原体有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Mg)[2],生殖支原体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因受检测条件所限,目前Mg我国极少数医院开展检测,在此不作阐述。

女性感染支原体后表现为子宫颈炎、盆腔炎或不孕等多种疾病[3,4],而男性多表现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急剧上升,已居性传播疾病中首位[5]。

3.1感染状况分析

在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我院6994例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总检出率为47.51%, 男女感染率分别为率为25.27%、58.08%,与相关报道[6]的40%-50%接近。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①由于男妇泌尿生殖器官生理结构不同以及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内环境和pH值使得支原体寄居的机会高于男性;②支原体为条件致病菌,阴道与外界相通,易致阴道菌群失调,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寄居的支原体侵犯机体,造成感染。

我院单纯Uu(41.29%)感染显著高于Uu-Mh混合感染(5.63%)和单纯Mh(0.59%)感染(P<0.05),与近年的国内有关报道一致[7],由此表明Uu 是引起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支原体。

Uu吸附宿主细胞后,产生磷脂酶分解细胞膜中的磷脂,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改变阴道pH值,对细胞有毒性作用[8]。本资料显示Uu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高于Mh的感染率,推测可能为Uu的降解产物可使阴道pH值增高,其他细菌更易感染和繁殖。

3.2耐药性分析

支原体本身无细胞壁结构,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结构的β内酞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菌素类等天然不敏感,此类抗生素不适宜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临床多选用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等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和喹诺酮类阻止DNA复制的抗生素治疗[9]。本资料显示:支原体感染敏感药物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是临床首选药物;耐药率较高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单纯Uu感染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而Uu-Mh混合感染及单纯Mh感染为耐药,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10]。可能因为Uu和Mh各自的代谢有所不同,或者此类抗菌药物长期广泛应用,导致Mh对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可能是因为混合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扩大了耐药范围[11]。支原体属染色体上的旋转酶基因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而发生突变,导致支原体DNA旋转酶靶位发生改变.从而支原体DNA的复制能力不易受喹诺酮类药物阻断[12]。

研究证实Uu可以形成生物膜[13-15],从而改变细菌表面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各种不同方式阻止抗生素进入细菌内部,因此使得Uu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多种常用抗生素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强。

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半衰期长,药品脂溶性很高,它的抑菌作用是通过在核糖体水平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达到的。

本资料发现无论Uu、Mh单一感染抑或Uu+Mh混合感染,多西环素均表现高度的药敏性,较低的耐药性,可能与多西环素的药理机制及Mh的结构和代谢密切相关,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诊疗工作中对有疑似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行支原体培养并药敏检测,遵循药敏结果和对患者有利的原则合理规范安全用药,而对于混合支原体的感染患者,宜选用联合用药[16],防止凭经验盲目随意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防止过度治疗所导致的医源性损害。

猜你喜欢

泌尿生殖道喹诺酮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泌尿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