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2018-07-26许铭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脂联素乙型肝炎纤维化

符 辉,莫 青,许铭州

(1.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海南 陵水57240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引起肝细胞受损,致使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沉积即肝纤维化[1]。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脂联素作为一种脂源性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2]。本研究对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3],HBeAg阳性;②经过肝穿刺活检检查,病理诊断为肝纤维化;③同意纳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丙型、戊型肝炎病毒肝炎,酒精性肝病、血吸虫肝病;②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肝脓肿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龄33-59岁,平均(48.7±10.2)岁。76例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肝纤维化评分、组织炎性活动度对进行分级,分别将0-2级者纳入轻度组(n=30),3-4级者纳入重度组(n=25),5-6级者纳入为肝硬化组(n=21)。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5.9±13.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并保存血清(-70℃条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 、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浓度以及血清脂联素浓度,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不同组别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脂联素及HA、LN、PC-Ⅲ、C-Ⅳ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及肝纤维化指标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组比较,△P<0.05;与重度组比较,▲P<0.05。

2.2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PC-Ⅲ、C-Ⅳ、HA、LN均存在正相关性(r=0.562、0.601、0.487、0.524,P<0.05)。

3 讨论

我国作为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每年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约为2.1%,肝硬化常常呈进行性发展,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4]。肝纤维化是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必经的中间阶段,其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毒感染、酒精、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肝脏的慢性损伤均可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激活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引起肝脏内ECM的过量沉积[5,6]。肝纤维化发展到早期肝硬化期,此时再生结节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包绕,残存肝小叶被分割导致假小叶的形式,目前认为此时的肝硬化仍然是可逆的。因此临床上对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以逆转肝纤维化、避免或者延缓肝硬化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7]。

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发挥调节人体多种代谢活动和能量平衡的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产生并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8]。新近研究发现,肝脏静息的HSC也能够产生脂联素,通过抑制枯否细胞产生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HSC 活化、增殖及迁移,进而维持HSC处于静息状态,且脂联素可以促进HSC的凋亡,从而起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9]。Kaser等[10]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病毒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患者血清脂联素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血清脂联素浓度与患者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相关性。Sohara等[11]检测了38例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包括酒精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不明原因肝硬化,发现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Hui JM等[12]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有相关性。肝纤维化与脂联素水平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与致病因素、疾病所处的时期、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对脂联素水平产生影响有关。临床上常常应用血清HA、LN、PCⅢ、Ⅳ-C等指标反应肝纤维化的程度[13]。本研究表明,血清HA、LN、PCⅢ、Ⅳ-C及脂联素水平在肝纤维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而不断升高。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均呈正相关性。

综上所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可以反映脂肪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且脂联素有可能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脂联素乙型肝炎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