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7-25王莉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王莉莉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元化,高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毕业生,是全国各大高校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从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34-02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还存在数量缺口较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网络安全专业起步晚,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验条件落后,培养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急需加强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具有特色的“3+1”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方案。“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前三个学年(1—6学期)里,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完成本专业的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部分实践课的学习;最后一个学年(7—8学期)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学生进入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接受系统的培训,整个培训过程与在校上课一样,由企业工程师按照课表有计划地进行项目实践,第8学期,学生进入专业对口的企业,遵守上下班制度,进行专业实习,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工作实际接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对应用性强的理工科专业更有意义。下面以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专业为例,讨论高校如何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一、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网络安全为主,兼顾网络工程实施和网络运维业务,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以各类互联网公司及网络安全公司相应岗位为主,面向的企业类型既有中小型的内资企业,也有大型国企或外企。同样,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更看重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和运维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建设“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紧紧围绕市场及企业需求,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在前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每学期都有1—2周的实践课程是由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实施授课的。

1.夯实公共基础课程,大一时,学生要牢固掌握高等数学、思想政治和大学体育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具备优良的外文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2.打实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这些基础课的学习将为之后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系统安排网络安全方向核心课程,学生完成第二层次的学习之后,将进入到网络安全方向核心课程的学习中。该核心课的设置要严格控制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其中路由与交换、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和漏洞分析与利用是网络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体现了知识点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的过程。

4.凸显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由于网络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密码学的交叉学科,很多专业课程是企业工程师所掌握的行业中新技术。学校可以进行网络安全实践课改革试点,每学期设置1—2周企业实践课,企业工程师带着企业的真实项目来到学校,给同学们上实践课程,使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就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去。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后一学年,是最有特色的一学年,学生将走进企业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实训。因此,提前做好调研,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和企业至关重要。

1.选择实训基地,首先,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校会为学生选择一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训设备,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进行上岗前项目集中实训,在此期间,学生完全按照企业上下班时间打卡上课,提前适应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其次,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企业项目综合实训,那么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的实训基地主要选择为互联网公司、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安全公司等。以网络安全公司为例,学校会选择规模相对较大、实力较雄厚、效益较好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实力接受较多的学生,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实训岗位,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即使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企业也会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解决问题,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

2.建立“师徒结对”模式,进入大学校园后,接触最多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了解企业文化,在第1—6学期期间,每学期会设置1—2门企业实践课,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师”的角色,每位导师带领一定数量的学生,使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从一入学就形成“师徒结对”模式。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工程师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还要额外给这些导师支付报酬,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既可以求助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向企业的导师请教。

三、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如今的高校教师大多是学校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少有或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

1.校企共建,设立“产、学、研”基地,企业是技术的需求方,高校是技术的供给方,企业和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优化校企之间这种技术的供求关系。高校选择企业时,应该选择既可以做学生的实训基地,又可以建立“产、学、研”基地的企业,形成双向合作的关系。对企业而言,既可以为自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又可以满足其在网络工程方面的技术需求,还可以和高校教师合作开发项目。对高校而言,企业不但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还为课堂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提供了应用实践的平台,从而促进高校教师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

2.校企合作,校外挂职锻炼教师,高校教师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但是往往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對于网络安全这样一门实践经验要求很高的专业,工程项目经验更加重要。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在挂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取相应证书如CCNA、CCNP、CISP等。通过挂职的过程,教师可以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接轨,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获取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总之,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离不开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和企业应该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仲旦彦,陈玉荣.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4,(6).

[2]葛继科.面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J].办公自动化,2016,(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