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式的刑罚场面

2018-07-24任俊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示众刽子手檀香

任俊彦

摘要:“示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缺乏法理支持的圣人治国理念,也是一缺乏人性化的惩戒方式,它以把人的尊严彻底摧毁的方式,完全打倒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在莫言《檀香刑》一书当中有大量的刑罚场面的描写,其中渗透了那个时代下的示众文化和广大百姓的看客心理,深刻体现出了封建统治下扭曲病态的人性和生活樂趣。关键词:刑罚场景;示众文化;看客心理中图分类号:I2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61-02 莫言《檀香刑》一书由一个骇人听闻的刑罚“檀香刑”开启,叙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围绕着权利与刑罚、反抗与镇压的故事,揭开了那个时代下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场面。从咸丰年间被处以凌迟刑罚的美丽妓女、偷国库金银被施行“腰斩”的库丁、偷卖宫中鸟枪死于“阎闩刑”太监小虫子,到被斩首的“六君子”、被凌迟的钱壮飞,再到最后被施以“檀香刑”的孙丙。莫言在淋漓尽致地描写这种极其残酷的刑罚之余,也对这种公开的刑罚场面下受刑者、施刑者、观刑者三者所构成的病态的狂欢式心理进行了深层的挖掘,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封建统治下,示众文化所孕育出的冷血看客的扭曲心理和残忍的人性展览。一、被示众的艺术品——受刑者示众文化其实是很具有传统性的,奴隶社会有车裂示众,封建社会有悬头示众,近代也有游街示众等,由此可见许多刑罚都是离不开示众的,然而示众也就是靠这种独特的精神摧毁使受刑者受到尊严上的惩罚以致心智灵魂上的灭亡。然而在《檀香刑》一书中以孙丙为例我们又能看到另外一种受刑者的心理。孙丙被捕后,他的女儿孙眉娘花费心思找来帮手想要救孙丙出去,然而孙丙却以一句“[1]俺生是英雄,死也要强梁”拒绝了逃跑,因为他认为这样逃跑是毁了名节,他说“活要活得铁金刚,死要死得悲且壮”[1],他“盼望着五丈高台上显威风”[1],于是他走上了刑场,其实这样的他何尝不是一个表演者,用他视死如归的表演“让父老乡亲全觉醒,让洋鬼子胆战心惊”[1],这种示众心理是具有唤醒意识和教育意义的,与统治者杀鸡儆猴的心理不同,他像一件艺术品被刽子手精心地施行檀香刑,同时以自己的慷慨悲歌向看客传递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由此促使愚昧无知的百姓们睁眼看世界,使广大中国人觉醒并反抗。在我看来这也许是示众文化的一种优点,除了书中说到的孙丙、“六君子”,在真实的历史中也确实有许许多多在这种示众之下以自己的死去唤醒无知麻木的看客的人,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是真正的勇士,至于看客如何看待这些做法却要因人而异了,但我相信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到如今的民主社会依旧存在示众文化吧。二、被示众的艺术家——刽子手《檀香刑》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很少被大家关注到的职业——刽子手,书中的大清第一刽子手赵甲更是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畸形人格,他顶着刽子手的职业光环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刑场上他说“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脸上涂了鸡血的刽子手,已经不是人,是神圣庄严的国法的象征”[1],甚至在刽子手的逻辑中,对受刑者的最大尊重就是把活做好,在受刑者身上把技艺全表现出来,像赵甲在对“戊戌六君子”施行斩首的时候,他是尊敬他们的,他与他们无冤无仇,而“六君子”也是尊敬他的,只求赵甲以精准的刀法使自己一刀毙命,免受折磨,赵甲向看客显示自己炉火纯青的手法,完成他的表演,而“六君子”也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结束自己人生的大戏。刑场是一个戏台,受刑者的人生在这谢幕,行刑者的事业在这起步。对于刽子手,我们无法评判他们的对错,他们只是封建王朝统治下腐败落后的产物,当然他们亦是示众文化的推动者,他们站在五丈高台上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做着被示众者,同时接受着封建统治者的命令、受刑者的委托,行刑的时候他们代表着国家,于是站得高看得远,他们便成了最清楚地看到受刑者、施刑者、观刑者的看客,也许每一个人都有着被示众者和看客的双重身份,这便也就构成了所谓的示众文化吧。三、操控一切的看客——统治者人们常说海比池深,火比灰热,树高高不过天,人高高不过山,前面也说到在行刑的时候刽子手是代表着皇帝执行国法的,然而他们不过是一个代表罢了,真正的刽子手其实就是封建制度下的最高统治者,权力集中者,他们为彰显自己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千方百计的制造出了各种酷刑,在封建等级社会下,以这种惨绝人寰的刑罚方式进行惩戒似乎就成了君威的变相体现,而通过示众的方式更是起到了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书中在处死因为偷卖宫中鸟枪的太监小虫子时淋漓尽致的描写出了统治者对权利的掌控和病态的发泄欲望,用咸丰皇帝的话来说就是“朕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就当朕这个皇帝白当了”[1],于是他们为小虫子奉上了极其残忍的刑罚“阎门闩”,并且把执刑的时间延长到一个时辰,使其受尽折磨,达到“比戏还好看”[1]的效果,莫言极尽笔力把这些看客“看戏”时的神态描写了出来,咸丰双眼瞪得溜圆,后妃们面如死灰,王公大臣垂手肃立。这些统治阶级们面对一条活生生的人命竟抱以看戏的态度,戏谑的看一条生命饱受折磨,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不过是满足他们低俗扭曲的病态娱乐罢了,正因为最高统治者的这种价值追求,才会引申出来刽子手这样一个职业体系,也会让赵甲这样的人以自己的职业为荣,认真仔细的完成每一次刑罚,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做是在彰显君主的权威,是在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无上光荣的。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曾说:“统治者把犯人的肉体变成君主施加报复之处以及证实力量不平衡的机会”[2],所以,统治者作为操控一切的看客,示众的目的对于他们来说首先是惩罚,其次是娱乐,满足他们的权力需求,最后才是教育,这里我所说的教育也就是告诫皇权之下的其他人要以儆效尤,“以他为你们的榜样”,也就是福柯所说的证实皇权的至高无上,威慑百姓不要与皇权对抗,不然后果就会向今天所示众的那样。四、制造狂欢的看客——广大百姓说完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统治者,接下来该说专制之下的百姓了,与鲁迅《示众》一文中的百姓不同,《檀香刑》中的这些看客不是没有思想的,不是麻木冷血漠不关心的,而是一群制造狂欢的看客,书中曾这样说:“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看客,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刑罚该用什么样的技艺去匹配”[1,3],如果受刑者表现出了害怕与恐惧,他们便鼓励道“汉子,汉子,说几句硬话吧!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1,4],如果刽子手失手,他们则在一旁起哄喝倒彩,正是他们的这种“狂欢”让刽子手和受刑者都成了戏剧的表演者,前者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博取看客的喝彩,后者则用自己的临危不惧获得看客的尊敬,甚至一不小心露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却同时满足看客病态的同情心,鲁迅说过“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3],这些看客便是用这种无形的暴力残害这些受刑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畸形的看客心理,或许是因为百姓长期是在封建君权之下的被压迫者和受害者,只有在观赏刑罚的时候他们不再是受害者而是一个与此无关的看客,是君主专制之下的幸存者,而受刑者就仿佛成了比他们更低一级的受害者,这种居于人上的满足感使他们更乐于去观看这种示众刑罚,从而形成了这种看客心理吧。[4]任何艺术都源于看客的期待,底层民众嗜血审美的独特需要孕育了封建时代下病态的看客心理,也正是这种心理促使了示众文化的延续,国家需要它来震慑百姓,维系统治,百姓也需要它来满足自己特殊的心理需求。莫言后来曾在一次访谈中说:“从某种意义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刽子手,也都会成为麻木的看客,几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个刽子手赵甲”[5],不论是赵甲还是普通百姓,他们其实都是摧毁被示众者的刽子手,只不过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在我看来,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观刑者、施刑者二位一体的,当然在读者看来他们还兼具受刑者这一身份,他们以自己的行为接受着读者的审视,示众到底是谁示给谁看,我想是书中的每一个人给书中的对方看,亦是给书外的看客看,当然也是给自己看。示众文化如今依旧存在,各种公众社交软件以及舆论的广泛传播都是一种示众,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也有时摧毁着人们的精神,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调整好自己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归宿!参考文献:[1]莫言.檀香刑[M].作家出版社,2001.[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7.[3]刘同涛.“示众”——小说《檀香刑》中的看客心理分析[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4):50-52.[4]赵先锋.狂欢化的刑罚与变异的权力——《檀香刑》的主题意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62-64.[5]李妍.血腥背后的深刻——浅谈《檀香刑》中的刑场描写[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9):245-246.

猜你喜欢

示众刽子手檀香
你听
恶魔示众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檀香
绑树示众
“刽子手……”
斯里兰卡刽子手因怕绞刑架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