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信息时代大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07-24赵志坚李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国际化

赵志坚 李晔

摘要:本文在借鉴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学习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以期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并实现培养新型高等教育人才的教学目标。关键词:国际化;新读写能力;信息时代;即时通讯媒体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59-02 一、前言以信息革命为技术基础的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亦是当今时代的标示。当代全球化的清晰度、持续性、被感知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将其称为3.0版本的全球化时代,即:信息革命使当今人类以极高的运转速度,巨大的运转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的联系,计算与合作。在当代全球化的各个领域,每个人都可以扮演积极的角色[1]。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文化的社会建构、解释和接受逐渐摆脱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空前频繁。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外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是全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公民的外语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世界各国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公民在全球社会的生存能力,不断通过更新外语教育政策和学习标准来培养学习者综合外语语言和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日本制定了《发展英语国际沟通能力的五项建议》(2011)和《因应全球化英语教学改革》(2014);欧盟国家在欧洲理事会推动下,提出了《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参框架》(2001);英国从2002年起开始设定了为期十年的国家语言战略目标。全球化信息时代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哪些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改革以滿足这些新要求?为此,本文介绍了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学习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以期找到全球化信息时代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并探索满足这些新要求的具体途径。二、全球化信息时代外语新读写能力凸显美国政府从全球化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和全球竞争力与领导力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外语教育,将公民的外语能力视作捍卫国家安全以及提升公共外交的有效性的必要手段。2011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战略规划:《成功的国际教育与全球参与:2012—2016美国教育部国际战略》强调了外语教育与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系[2]。这一全新的战略规划为提升全民外语能力增加了新的诉求,即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外语教学方面,美国积极推行全面的外语教育改革,并于1999年制定并出版了被誉为美国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的“灯塔”和“指导方针”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新标准代表了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美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标准强调外语教学除语言和文化知识外,还包括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其他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和现代科技[3]。其中明确提出:培养外语学习者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其具体表述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已经渗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因特网、移动网络和各种智能手机应用等。学习者应该通过掌握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和发展动向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最新语言知识和文化现象。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为落实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而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信息资源等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等主要任务。就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育而言,全球化信息时代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大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在信息时代,人们的读写媒介除传统的印刷文本之外,还包括对色彩布局、图像与动作、各类图表、曲线表、音像视频等多种视觉、听觉符号的综合运用,多种超媒体链接文本、图像图示及与其相关的提示、链接,以及可以随着读者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而发生变化的各种窗口和内容等[4]。因此,新读写能力应该理解为人们运用多种符号资源构建意义的积极动态过程。新的读写过程在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读写体验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批判性读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读写能力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培养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满足全球化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建议在尽快将英语新读写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和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对新读写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并进行相关研究。一方面,应尽快将新读写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技术环境中的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与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对英语和双语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在理解过程中的判断、鉴赏、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图文时代”读写内容的多种模态与多种形式之间关系的解释;了解学生对最新读写资源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较强的接受能力,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机会;将各种新的读写内容、读写模式、读写技巧以有效的技术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寻求新的方法去组织、协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享新知识、新技术的途径与策略[5]。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利用新的英语和双语读写素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课堂交流、合作及需求,以及理解对方文化背景时所产生的不同感受、理解差异所需要的多种视角等。大学英语教师目前需要做的是正视师生互动对输出的促进作用,增加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所谓增加数量,即利用新兴的授课手段,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所谓质量,即充分利用意义协商,力求让每一次互动都生成最佳输入并使学生达成输出优化,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布置多样化的输出任务[6]。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考虑新兴技术的变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培养学生掌握新读写能力所要求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为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教师应注重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为新读写能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高校和主管部门可采取的切实有效途径为: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新读写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丰富教师多模态读写能力及批判性读写能力的理论知识;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相关的教学水平和应对能力。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个人和专业的持续发展,主动学习和实践新读写能力的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新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关注新读写能力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及其社会建构性特征;近一步探讨外语教育背景下的新读写能力理论的运用、探索新读写能力所呈现的特点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反思基于新读写能力的英语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与策略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新技术手段及丰富的资源,例如:尝试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它包括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7]。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四、结束语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人们阅读、写作以及通过读写交流的过程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新的读写素材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培养新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高等学校英语教育的特点,要使教师认识,掌握和传授英语新读写能力理论并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需要学校、主管部门、技术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汇聚多方智慧。通过培养学生英语新读写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在无限的英语和双语信息源中进行有效搜索并能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这些正是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目标的精髓所在。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也关乎我国在全球社会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参考文献:[1]蔡拓,等.全球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李艳红.美国关键语言战略实施体系的构建和战略目标[J].外语研究,2016,(2):1-8.[3]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外语界,2001,(5):22-27.[4]代树兰.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2013,(2):17-23.[5]代树兰.全球化信息时代新读写能力的特征与启示[J].外语电化教育,2015,(5):50-55.[6]李晔.大学英语课堂里的意义协商与输出优化[J].东北师大学报2016,(3):131-135.[7]李晔.《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师话语调查及其教学效用分析——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样本[J].外语电化教学,2015,(5):15-20.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浅议信息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