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中的政府作为及提升策略

2018-07-24杨书君储婷婷叶忠金黄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供销农产品互联网+

杨书君 储婷婷 叶忠金 黄茁

摘要:“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产品供销路径注入新鲜血液,政府作为在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需要政府作为的原因,并对政府作为在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过程中的局限性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相应提升策略。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供销路径;政府作为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29-02 一、“互联网+”视域下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为什么需要政府作为1.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手段、平台升级改造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推动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嬗变。“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产品供销路径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农产品供销路径的转变提供有效契机。在此过程中,政府往往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作为也深刻地影响着农产品从传统供销向现代化网络供销的转变过程。政府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农产品供销路径的建设,对提升我国农产品产业活力,发展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农产品”供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2.农产品互联网人才匮乏与农民信息化素质偏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涉农类型的工作,使得农业相关领域人才缺乏;此外,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商发展的带动下,农产品互联网人才相对紧缺。在农产品供销路径中的主体——农户和商贩,他们的学历往往不高,对互联网的应用与了解很少,信息化素质偏低,难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政府作为来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在农产品供销路径中的应用。3.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在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部分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信息沟通难度较大。农产品供销的起点在农村,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然而农民的入网率总体还不高,互联网在农产品供销路径中的应用还偏低。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出力建立完善农产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信息平台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4.缺乏大数据引导,滞销涨价并存。农产品滞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市场供求信息没有充分的了解,盲目生产销售,造成供大于求。当然气候和天气原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供销情况,严重阻碍农产品供销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通过大数据的引导,对市场行情做出科学客观的预测来更好地引导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减少农产品市场滞销涨价并存的情况,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二、“互联网+”视域下政府作为在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中的局限性1.“互联网+农产品”型专业人才较少。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上供给予销售农产品需要专业的人员操作。这类“互联网+农产品”型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与营销技巧,还要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种植、销售以及供销渠道。要求较高、工作内容复杂使得政府在招聘人才时存在困难。此外网络技术人员流动频繁,也导致“互联网+农产品”型专业人才缺乏。尽管地方政府会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对相关从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积极鼓励并组建“互联网+农产品”型协会以促进农产品供销向网络化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使得更多的技术人才更青睐于去城市发展。2.信息平台缺乏有效利用。目前,由于广大农民对于网络的认识不足,公众对于“互联网+农产品”的认知较少。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地方建立了不少农产品销售的平台,以方便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但是由于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较少,各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缺乏对信息平台的有效利用,使得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还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产品供销路径向网络化发展。3.专业化农产品物流设施缺失。农产品由于自身不易保存,易腐坏等特点使得农产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冷链与初加工保鲜、真空包装等功能实现,而目前我国能覆盖多种农产品的冷链与初加工设施还非常不足。专业农产品物流设施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供销转变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在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互联网+”视域下政府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的提升策略1.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要实现“互联网+”视域下农产品供销路径向网络化供销的转变,农产品电商人才是关键。首先,政府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让青年人认识到从事农产品电商行业是有前途的,让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潮流中。其次,政府与企业要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引进,政府和企业应当利用政策支持、工资福利等条件吸引懂电商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农产品电商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最后,政府还应鼓励农民自身在认识上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学习现代化的电商技术。2.进一步构筑农村电商大平台。要实现“互联网+”视域下农产品供销路径向网络化供销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构筑农村电商大平台。首先,重抓组织推进。政府应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应注重规划引领,聘请电商专家给予相应的发展指导意见。制定“互联网+农产品”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出台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优惠政策。其次,注重平台打造。按照“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创建电商产业、快递物流园以及创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中心等,促进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最后,加快电商发展。政府应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着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政府还应抓人才培训,邀请电商平台专家为村干部、农场户、农民经纪人、职业农民进行电子商务实用技能培训。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督查考核,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实绩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内容,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致力于促进农产品供销网络化的根本任务之一,政府参与建设第三方“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快建设专业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延长农产品保鲜期、降低农产品物流途中的损耗。地方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应该拨付专门扶持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及其农产品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并在财税政策上也适当向有更大价值空间与拉动能力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倾斜。4.基于“互联网+”构建农产品供销新模式。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因地制宜,构建农产品供销的新模式。政府可以鼓励构建“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游”等体验式生态农业。这种模式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建设,也从另一方面改变了乡镇的经济结构,加大了第三产业的比例。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区域内的农产品需求,是农产品供销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政府还可以支持发展定制式服务。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基于客户需求的农产品供销的核心就是定制化服务。农产品的定制化服务通过互联网了解搜集到客户的具体需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这种模式让消费者有自然新奇的感觉,也是农产品供销方式的一种创新。四、结语“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产品供销路径注入新鲜血液,在农产品供销路径的转变中政府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在此方面的一系列作为也深刻地影响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政府作为在促进农产品供销路径转变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证明。参考文献:[1]白桦.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6,37(3).[2]薛景坤.新常态下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杨文秀,周莉,张晓林.促进互联网+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6).[4]段坪利.我国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分析——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5]郑宁国,沈晓燕.发展湖州地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几点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供销农产品互联网+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供销合作社的新价值在他们身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