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基础遗传学实验课程大纲的一点思考

2018-07-24刘文广庞劲松欧秀芳刘文宇丁晓玲李晓雪刘宝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遗传学大纲实验课

刘文广 庞劲松 欧秀芳 刘文宇 丁晓玲 李晓雪 刘宝

摘要: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既要培养创新科技人才,又要注重师范教育。为了教好遗传学实验课,认真思考和规划具有师范特色的遗传学实验课程大纲是我们相关教师的任务。本文探讨了一个重基础、有层次、部分开放的教学大纲,期待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学理论,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顺其遗传学知识结构和帮助他们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关键词:遗传学实验;师范大学;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教学大纲。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19-02 我国在努力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此基础上,东北师范大学提出了“尊重的教育”和“创造的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曾经在理论上探索了以“基因发现历程”为主线的综合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我们希望,在各自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围绕某一个特定基因来部分地整合多门生命科学分支学科的基础实验课程。这种实验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该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分析的背景知识、来龙去脉和实验技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各门相关生命科学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寓探索一个完整科学问题的意识于教学之中,并期待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具备全面了解、系统思考、综合设计和未来创新能力的人才(刘文广等,2017)。然而,由于师范的特色,决定了师范大学既要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上发挥积极作用,又要在师范教育上承担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曾经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还不能充分保障学生更好地了解各门二级学科的理论与实验课程。每门生命科学二级学科的实验课程,尚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做到“系统而逻辑”,为每位学生都打好各门学科的基础。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类人才。这也是教授各门实验课的教师在我国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遗传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基础性、奠基性的分支学科。遗传学实验是大学遗传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内容。遗传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来更好地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能够早期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潜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教师也没有更好地梳理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逻辑以及来龙去脉,进而有针对地引导学生上好遗传学实验课。这就要求我们有关教师还要建设和实践好遗传学实验大纲。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当前,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按照未来发展方向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师范生,含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两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未来保研和考研的学生,少数则是希望未来在生物技术领域创业或就业的学生;另一类是师范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未来到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其中,还有极个别学生愿意从事中学生物竞赛的指导工作。针对以上认识,我们重新规划了遗传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见下表)。这个大纲遵循和注重基础培养(李凤霞,2006;乔守怡,2008),贴近理论课教学,还一定程度地考虑到了遗传学方面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朱正威等,2007;朱正威,赵占良,2007)。大纲也比较贴近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贴近正向遗传学的研究逻辑。我们教师在实验课开课的第一节课时就将这个大纲介绍出来,让学生从经典遗传规律—群体遗传现象—染色体—基因组—基础分子遗传—基因座—基因组DNA序列—基因多态性这个顺序,了解到本门实验课的脉络;训练学生潜在的某种遗传学研究逻辑或者层次;帮助学生梳理遗传学知识。大纲还比较注重考虑不同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我们在执行这个大纲时,对于经典遗传、群体遗传、染色体、多倍体、基因组DNA、基础分子遗传和基因多态性方面,偏重于观察和验证;对于基因座、DNA序列分析、甚至是基因多态性方面,让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上来回答,也可以亲自提出设计上的小问题,用多节实验课学到的方法来提出解决方案甚至是得到结果(比如,在自己的科研创新实践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和了解这个基因座的结构和染色体定位;分析调控区;设计自己所需的引物;寻找到潜在的增强子)。在实验课结束之时,我们将开展问卷调查。我们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指出我们教学方面的问题或不足;从教学效果上,评价我们的实验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遗传规律,认识了基因组DNA,理解了基因座和基因定位,帮助到了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到了学生理顺或改善其遗传学知识结构?我们期待今天的思考能够增强我们的遗传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乔守怡.遗传学分析实验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李凤霞.遗传学实验指导及图谱[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3]朱正威,孙万儒,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刘文广,鲍永利,王克慧,鄢然,刘文宇,丁晓玲,庞泽龙.试论以基因发现历程为主线的综合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84-86.

猜你喜欢

遗传学大纲实验课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自由”的实验课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上实验课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