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初探

2018-07-24申有名肖安国周诗彪陈远道彭珍张春香张向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考核

申有名 肖安国 周诗彪 陈远道 彭珍 张春香 张向阳

摘要:为培养应用型有机合成人才,本文分析了我校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型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些见解,以利于培养企业需求的有机合成人才。关键词:转型;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48-0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后,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往往导致人才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知识传承与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生产建设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迫在眉睫[1]。以“应用”为宗旨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场所等内容,是转型高校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2]。目前我校各个专业已进行了全面转型,在化学学科中,《有机合成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有机合成人才,本文探讨了转型背景下《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机合成化学是我校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官能团、酸、碱、合成试剂、合成策略、合成反应等一系列合成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各种有机物质的理论合成设计[3]。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教授和讨论各类有机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不对称合成、烃基化等反应;二是教授与讨论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如逆合成分析、合成路线的简化等[4]。通过学习有机合成化学课程后,学生可从事精细化工、环境检测与治理、感光材料研发等相关工作。然而,在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有机合成人才,加强学生对有机合成知识的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施短缺,实验室的条件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限制了更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在教学中也未能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深层次的认识。(2)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教学中案例教学、实物展示等教学方式的需要,限制了教师对教学的改革;多媒体教学虽很普及,但课堂仍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学生自由度不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课堂中,学生一般是按照老师PPT上的课件、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学习,有些过于“填鸭式”。2.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1)当前教学大纲中,《有机合成化学》实验教学课时虽有体现,但实际用于学生实验操作的学时仍不足,理论课比重较大。(2)本课程虽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但学生大多抱着可学可不学的念头,加上课程教学内容未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内容中重复有机化学的知识太多以及俗套的合成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理论知识未进行选择性地传授,有机合成化学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反应、合成方法和合成内容等内容,知识体系比较庞大、凌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望而止步。3.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1)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一味追求成绩,实际运用能力欠缺。因此,有机合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合成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在合成中有切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2)对培养学生对化合物的合成意识方面有待加强。《有机合成化学》是一门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应用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关心实际问题,真正了解生产实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为企业解决难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4.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本课程教学中的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起不到鼓励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相反存在制约倾向。考核内容单一,本课程的综合成绩虽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得到,但平时成绩为平时的考勤与课堂表现,期末成绩为闭卷考试卷面分数,题目多为有机化学类似的题型,不能体现《有机合成化学》自身的特点,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有机合成人才的培养。二、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改革初探我们以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旨在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1.改革教学方法。三维立体影像展示合成反应机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导的讨论式教学”的引入。直观立体的展示,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力、课程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开展讨论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合成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学习了酸、碱条件下的酯缩合反应后,可让学生思考1,4-环己二酮的合成设计,由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引导他们结得出正确的合成方案。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积极思考,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和拓展。2.改革教学内容。(1)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适当增加或扩大《有机合成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如在《有机合成化学》课程中增加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同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合理分配每个实验时长,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目的。(2)加强对新知识以及应用性较强知识的教授。有了有机化学知识为基础,学生可以自行读懂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内容,老师在教授时应把教学重心移到新知识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上。如在有机试剂、逆合成、各官能團的增添与保护、不对称合成、近代有机合成反应等内容上可适当详细讲解,而有目的地传授合成技巧、培养学生的合成思维。如在有机合成试剂这一章,有机硅试剂是相对陌生的领域,可对其结构特征、具体分类、使用条件等方面侧重讲解,以符合当今化工的发展趋势为宗旨。(3)教学中增加讲授有机合成化学研究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介绍一些有机合成化学的新反应、新方法、发展动态以及自己在合成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合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有机合成学习的兴趣。3.改革教学目标。正视《有机合成化学》教材对知识体系的统筹作用,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加合理。《有机合成化学》教学目标应该与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的人才需求联系起来,主动去分析学生情况,发现学生的需求。在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完毕后,可以组织学生下工厂、企业,让学生亲身了解化合物的研发,培养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4.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鼓励创新[5]。(1)平时成绩。为加强学生对有机合成知识的运用,在平时成绩中增加化合物设计题的完成情况考核。每节课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2—3个合成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视完成质量给出相应的成绩。另外,课后布置一些常见药物设计题,让学生在课后查询资料、讨论设计和合理的合成路线。(2)期末考试中,可以给出一些合成、逆合成设计等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导,同时也可以结合所学的有机合成化学知识,让学生自行总结题型。三、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有机合成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有机合成化学》在培养有机合成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显得非常必要,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式下,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改革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入,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1]张超.周喜转型发展背景下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16,45(10):114.[2]侯旭锋,李公春,牛亮峰,鞠志宇,吴长增.地方高校转型中基础学科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7,(44):253-254.[3]徐括喜.关于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19):211-212.[4]张春香,周诗彪,陈贞干,郑清云,申有名,张向阳,肖安国,杨思蒙.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6):150-151.[5]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件研究[J].成人教育,2012,6(305):122.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