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案例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8-07-24王玲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方式案例

王玲珍

摘要:当前形势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积累,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势以及课程实施建议,认为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将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44-02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部署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水平、规模不断提高,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的就业与创业知识,获得就业技能以及经验,促进学生就业、择业,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在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改善传统授课中过多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加强课堂互动与趣味,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案例教学法最早是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创立,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领域[1],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的内容和相关材料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识别、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2]。二、案例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的优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知识,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思路,教会学生具备一定的面试技巧和熟悉相关就业技能。而就业指导课程很多是理论、政策知识的讲授,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案例教学法在基于注重实践运用的前提下,突出学生的中心作用,将抽象的理论融合到具体事例中,加强学习印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和学生在交互式学习探索的关系中,在独立、创新、鼓励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1.更好地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比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一般多为“满堂灌”、“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被动的学、被动的接受,教師则处于主动传授方,对于学生是否理解、消化无法直观发现,导致学生降低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有了较活跃的改变,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分析;教师通过案例把控课堂节奏,与学生共同分析;建立课堂与职场的直通车,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2.更好地运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借助小组讨论模式、情景互动模式、问答模式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多方探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提升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相对民主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更好地营造积极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利用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形象鲜活的案例进行讲解,阐明观点,学生根据教师的典型案例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师生间、生生间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和利用学生已具备的经验,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观点。3.更好地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就业素质。就业指导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在课程中,教师讲授各专题理论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具备就业技能的重要性。因为就业指导课实践性较强,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理论的死记硬背,否则学生单纯的完成理论学习,在就业季,实际求职期间则表现出实践操作能力的缺少。因此,在这门课程中要求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活学活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探索能力、合同协作能力。案例教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案例分析为主导,形成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辅助的学习关系。课堂在师生间、生生间的融洽氛围中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体验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加深了学生对于就业的切身体会,积累丰富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4.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古代,荀况提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必须要遵循的规律,也是现代教育的总方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要求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当下就业特点、形势、政策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就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就业技能,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课堂中,教师利用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就业知识,对某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观点的综合性讨论,使得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引发学生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考量,启迪学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如此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让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的基本思路建议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是学习主体为学生、辅助引导为老师的教学模式。如此则需要师生之间形成密切、和谐、相互信任的互动关系,在这样教学方式下,教学的三个主体:教师、学生、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线,只有这三个主体有机结合,配合得当,共同形成合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案例选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要在这门课程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必须要考虑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材料要充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社会实情的案例授课。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社会经验,具有一定价值观的青年群体,如果在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案例授课,选择的案例是一些过时的、与事实有偏差的、不够典型的案例,将会使案例教学法失去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非常关心身边事、身边人,所以案例最好选择本校本专业的,这样的案例可比性强,会给予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启发、思考,更好地提升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2.组织形式。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在讨论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全局,引导、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营造一个自由、活跃又不失严肃的课堂氛围。案例讨论首先要进行分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实情指定分组,每组成员5—6人为宜。接着,各组进行小组内部讨论,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好讨论与记录等工作。然后,各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的讨论观点和结论,组内成员也可以对代表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最后,是各组间进行讨论,每位小组成员都可对其他组观点的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本组观点进行正当辩护。教师在这一过程注意控制讨论课堂节奏,做好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增加学习兴趣,丰富求职经验。3.总结分析。合作讨论结束后,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分析。这个环节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适当到位的总结分析,会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教师要对各组讨论观点给予点评,阐述不当之处,分析、指出修正方向。但要注意,案例教学法在总结时,不能出现唯一性的统一答案,要允许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建立探索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对于讨论观点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还可以将各组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与考核成绩挂钩,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动力。教师还应在点评的同时带入就业指导课的理论性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简历制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参考文献:[1]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2]王春香.关于国内案例教学的思考——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成人高教学刊,2006,(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学方式案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