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重构”机制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

2018-07-24刘素芹张千孙运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研究性计算机网络重构

刘素芹 张千 孙运雷

摘要:针对“互联网+”形势下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课堂模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重构,引入课程中心问题,开展四层次的研究性教学,多元化培养和考核。近五年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科学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三重构;计算机网络;研究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20-02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对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致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密切;(2)课程内容繁多抽象,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课程开放程度不够,考核方式单一。所以,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二、改革思路该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一门课程,针对该课程抽象、烦琐的特点,课程组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重构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在不打乱总体框架的前提下,以核心问题为主线,按照“从应用到原理、从易懂到抽象”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由中心问题延伸到子问题,自然过渡到各章节,引发学生环环相扣的思考。实验教学部分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实验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内容。通过从易到难、从实际到抽象逐层递进,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针对重点知识模块设置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科研精神。2.基于“四层次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模式重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课堂模式,同时更加灵活地运用讲授法、启发法、参与式、研讨法等教学方法。课程组依据试点专业学生以往的课堂表现,设计课堂组织方案,按照课堂问题探讨、专题研讨、成果展示、课外自主四个层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融入研究性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重构。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考核应注重激发思维鼓励创新。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主要以书面考核为主,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构,将考核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实施方案针对课程特点,我们对研究性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重构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内容改革。(1)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授课内容,设置了中心问题,紧密围绕中心问题,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实用到抽象”的方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用若干个单元组织相关内容,问题之间有关联,单元里的内容有共享,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就把课程的问题和相关内容有机地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课程主体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实用到抽象”的方式将实验内容分为一系列的实验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整个实验教学内容贯穿到一条主线上,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各实验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位置以及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实验效率。具体实验设置时加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并结合第二课堂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2.重构课堂组织模式,实施教学方法改革。(1)课堂问题探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增加讨论式教学的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加大启发式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比较简单内容,实施参与式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原理的科学素养。(2)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对内容多、理论性强、知识更新较快的内容设置翻转课堂模式的专题研讨课,每一个子专题都由分组的学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文献、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索欲,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群体研讨—成果展示。以教师的科研背景或者大赛题目为切入点,列出研究性项目让学生选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探究、研讨、总结汇报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科研探索精神。(4)课外自主“学研”模式。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和实施研究计划,并撰写成研究报告。学生提出问题的自由度很大,可引导学生将自主学研题目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或者科技大赛相结合。这种模式使学生个性特点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与施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创造能力。3.重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实施考试方法改革。(1)课程考核主要包括:①课堂研讨。为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选取教学内容的部分章节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可以更清楚地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有利于师生互动,提高讨论效率;②专题研讨及课外自学成果。主要是考核学生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将论文评审和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③实验考核。增加对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的考核比重,加分激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④综合测试。所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2)在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中,降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份量,提高过程考查成绩的份量。期末占总成绩的50%;课堂研讨、自主学习、课外研究等占总成绩的20%;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20%;专题报告占10%。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四、结束语近五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各类网络技术大赛和应用创新开发大赛,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89人次,100余名学生获得CCNA证书,学生在IT领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很大提升。參考文献:[1]李晓平,武建慧.“问题导向,讨论为主”教学法初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91-93.[2]赵秀梅,马宏伟.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5):499-502.[3]肖望,涂红艳.“微课题研究”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5):103-107.[4]徐姗姗.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案例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研究性计算机网络重构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