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美学素养

2018-07-24佟雪璐付小明黄楠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牙体美学

佟雪璐 付小明 黄楠 李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修复体的要求从简单的恢复咬合咀嚼功能发展到改善颜面部的形态,对修复体美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系统地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结合患者的身心特点,综合分析,实现修复体的美学再现。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美学素养作出如下探讨。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美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00-0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从事定制式义齿的制作。在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即进入生产实习阶段,对于口腔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仅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有初步认识。另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大多未设置临床学习或见习课程,对临床医患诊疗过程知之甚少,不了解医生和患者对美学可能的诉求,所完成修复体的质量难以达到美学的预期。口腔医学技术美学在本质是属于口腔医学美学的一部分,口腔医学技术美学教育即口腔审美教育,是指从口腔领域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措施,培养和发展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提高他们在专业实践中的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一、美学修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学牙医学作为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巧妙结合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发展成为美学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Charles L Pincus的发起下,美国于1975年首先成立了美学牙医学学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的深化,我国的口腔修复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1986年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分会口腔修复学组成立。1989年4月,由孙少宣教授发起组织的安徽省医学美学研究会及其口腔美学学组在合肥成立,并首次提出了“口腔医学美学”的概念。次年11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分会口腔医学美学学组在武汉成立,标志着我国口腔医学美学的学科发展走上了规范化道路。现代美学修复的临床过程均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析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临床实施阶段。在分析设计阶段中,医师、技师、患者充分交流,收集资料,进行美学要素的分析、查找、设计和制定治疗计划进行美学预告,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在临床实施阶段中,医技通过各种美学转移技术,进行临床治疗,并保证获得与设计一致的修复治疗效果。在修复体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口腔技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教育是美学修复完成的前提。二、系统地强化和实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举措(一)加强专业基础形态学训练牙体解剖生理学,更准确地说,牙体形态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2]。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牙体形态学训练,如牙体形态绘画,使用可逆性非弹性材料,如橡皮泥捏塑训练,石膏及蜡材料进行放大倍数及等倍数牙体雕刻、牙列雕刻、蜡型滴塑等。通过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成型方法,对牙体形态进行多次巩固和训练,以达到“胸有成牙”的效果。(二)开设口腔美学相关课程当代医学对口腔颌面部美学的考量,不能仅局限于牙齿或者口唇关系,而是需要从整体出发,由颌面部到唇齿关系再到龈齿关系,最后才是牙体本身及相互的比例协调关系。因此,口腔美学作为口腔医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涵盖了包括牙体牙髓学、牙周病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诸多口腔医学学科相关内容[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也需要进行相关概念的学习,如正确认识微笑线、龈缘线、切缘曲线等跨专业知识,甚至要了解冠延长术、种植技术等相对专业的专科知识,才能在现代美学修复的临床过程中,参与医技患沟通、进行分析设计,而后在临床实施阶段中,使用多种预告技术,最终完成修复体的制作,实现与设计一致的修复治疗效果。同时,口腔美学还涉及包括色彩学、摄影学、形态等学科。因美学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反映了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因此我们在学习美学的同时,也要对心理学有所涉猎。(三)增加临床见习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与口腔医学两专业之间割裂明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及生产实习安排中几乎不进入临床一线,对口腔医学的诊疗程序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即使在实验课教学中也仅是片段式的学习且并不针对临床相关诊疗过程而设计,再加上医技专业课程设计与医学专业差异较大,更注重修复体细节及制作流程而忽略临床过程,由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医、技、患三者间存在沟通壁垒,经常出现医生对修复效果不能把控或认识不清,而技师不能准确把握医生甚至患者意图而出现修复效果较差的最终结果,甚至造成医、技、患三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安排穿插一定时间的临床见习以及适当内容的实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医患术前沟通与设计、观察诊疗过程,直观地了解到医患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涉及到美学修复患者的颌面部、唇齿以及龈齿关系的认识;这些信息是若干研究模型、参考模型、诊断蜡型都无法提供的,也是修复设计与修复体制作的重要依据。(四)强化数字化加工技术的学习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数字化牙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数字化加工技术正逐步占领修复工艺技术各个领域,其利用增量或减量技术加工金属、陶瓷、树脂、蜡材料,产品涉及牙体牙髓、口腔种植、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颌面外科等多个分支学科。数字化牙科技术,不应仅能完成简单扫描加工工作,应该在专业人员如医生和技师手中,可以进行口腔美学分析、设计,甚至预告最终修复的美学效果,增进医、技、患沟通,完成患者交流及教育。目前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微笑设计技术,已经可以结合数字化设计及加工技术,进行诊断预告的加工、诊断信息的传递,直至最终修复体的完成[4]。这就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仅仅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技术革新。综合以上所述,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美学素养,需要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共同进行。广泛深入结合口腔医学临床特点,为学生打开眼界,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多学习、多实践、多参与,最终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共同提高、互补互促,成为口腔美学临床诊疗过程中可靠高质的技术保障。参考文献:[1]孙少宣.口腔医学美学[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103-104.[2]贺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牙体解剖学教学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92-94.[3]唐勇.美学教育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188.[4]张富强,数字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与展望,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215-218.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牙体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纯白美学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