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毛概课程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18-07-24保云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对策

保云莹

摘要:目前,社会上大多数用工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因此,大部分理工科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校人文教育缺位,学生发展失衡。本文从人文教育视域下分析了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从教材定位、课程定位、能力定位、思想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毛概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47-02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之一的毛概课,其既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传播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毛概课程的教育教学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反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此,本文基于对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1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尝试从人文教育视域下浅析高职院校毛概课程的困境与对策。

一、学校毛概课程教学现状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明市金殿景区附近,学校始建于1955年,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学科从过去的以林业、园林为主,发展成为集林业、园林、工业工程、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等偏理科的多学科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我校要求全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然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的毛概课程,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方面却表现得差强人意。为此,本人于2017年5月,从人文教育视角针对毛概课教学现状的各个角度设计了问卷,抽取了100名在校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参与学生认真如实地进行了问卷填写,此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对毛概课程及相关理论的认知。①你对毛概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占3%,感兴趣的占45%,不太感兴趣的占43%,反感的占9%;②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了解的占5%,有所了解的占38%,不大了解的占42%,根本不了解的占15%。对以上问题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毛概课程并不感兴趣,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毛概课程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2.毛概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你认为提高毛概课程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多选):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占86%;改革考试、评定成绩方式的占3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的占40%;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占83%;②在毛概课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18%,学习动力不足的占34%,学习内容抽象难懂的占44%,学习氛围不好的占4%。对以上问题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毛概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对高职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

二、毛概课程所遭遇的困境

1.教材理论性强使学生难懂厌学。从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6年修订版)这本教材来看,内容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的中国近现代史,一直到当代发展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历史脉络性强,理论逻辑严密。但理工科高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文史类学科基础薄弱,对历史政治不感兴趣,学习这样纯理论抽象性的政治学科,使他们感到枯燥厌倦。

2.学生类型多理论基础差。高职学校学生来源有参加高考录取的专科学生,有通过参加学校单独招生的高中毕业学生,有参加“三校生”考试录取的中专学生,还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从中专直接转段到大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堂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3.课堂教学教法陈旧。尽管随着毛概课程教学的改革,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上毛概课时改进了教学方式,尽量将枯燥的理論和社会实际案例联系起来为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但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材的基本知识层面,既没有使蕴含在众多理论中的思想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文化,也没有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4.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高职学生多为1998、1999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时期社会上多种新潮的思想文化正在碰撞融合,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非主流文化思想吸引,浮躁的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主导,人文精神缺失,理想信念模糊。

三、毛概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教材定位,增强课程趣味性。高职学生对毛概课程没有学习热情,多半原因在于毛概课教材及课程理论性强。因此,教师对教材及课程的分析研究和定位的作用尤为关键。进行教学改革,就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做到入心入脑;将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及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2.课程定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采取老师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从而导致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毛概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对设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在上课前先抽取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将学习内容讲给同学听懂。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引导和点拨,着重讲解知识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组织讨论,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再让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

3.能力定位,把知识转变为能力。能力的高低是高职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是否优于中职或本科学生的一个重要体现。毛概课程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原理本身既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因此,除了在第一课堂学习之外,第二课堂的实践补充作用也尤为重要。首先,要求学生选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某一篇著作认真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选取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焦点现象和问题,让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或者结合学生所在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进行,形成一篇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创新思考等综合能力。

4.思想定位,形成文化氛围。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有利于他们实现一专多能、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对毛概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在学校中营造出积极乐观、拼搏向上的文化氛围;用文化育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豪感。

四、结语

对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毛概课程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学校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改进,不断完善毛概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推动高职学校人文精神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伟.人文精神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2,(8).

[2]杨斌.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