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与形态研究

2018-07-24赵征王南舒刘华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赵征 王南舒 刘华欣

摘要:全方位、多领域的社交网络不仅给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而且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提升到了新境界,为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交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微博和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36-02

在人类社会制度演变的进程中,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传播形态和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力不断提升,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创造了中国特有的政治理论体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社交网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

社交网络的传播依赖于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以人为中心,实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广泛传播。党代会的召开、领导人的选举、国家安全的维护、民主政治的开放等都因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社交网络成为发布国内信息的重要平台。我国大力推行“开放式服务”、“民主式服务”,民众纷纷要求创办阳光型政府,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以及对事务的参与度。因此,中国众多部门包括国务院在内都纷纷开通了官方账号,并且加入了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一些官方机构还设立了自己的APP客户端。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它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重大政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以及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这些通过新媒体矩阵建立起来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发布国内信息和与网民互动交流的重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的构建,不仅保留了以往仅仅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发布信息的“一对多”的传统传播模式,而且开创了信息传播“一对一”、“多对多”的新方式,即传授双方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更强调反馈的特性来发布和接收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确保了公众的知情权,提升了公众对事务的参与度,并为公众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第二,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融合成为社交媒体,不仅形成了一个立体且及时的传播网络,而且其快速反馈与互动性强的特性可以有效监控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并为做好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社交网络在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巧妙地将其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阵地。社交網络以其及时性、互动性和低成本的传播优势成为推动信息透明化、公开化,推动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社交网络无地点、无边界、强聚合力的传播特点为传播中国政治思想、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舆论提供了重要手段,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我国网络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注意力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转移到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绝对不可忽视的泛生态传播领域。无论何种载体形式,如何更新自己的话语体系与表述方式都是社交网络共同面对的命题。社交网络既要有主流叙述的实力,也应有流行话语的魅力,要能“感染人、吸引人、打动人”,这才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二、社交网络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

“形态”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反映再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社交网络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最重要方式,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均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社交网络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最具颠覆性的媒体,将会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

第一,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了民主知情权的实现,保障了民主权利。社交网络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沟通,不断促进与民众的互动,为广大民众实现和保障民主权利提供了新渠道。通过互联网,民众可以更深层次地把握动态。建设电子政府、开通政府网站、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都标志着信息公开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人民获取信息不再单纯地依靠传统媒体,而是更倾向于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打破了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传统官方媒体完全垄断信息传播权的局面,而且使得民众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充分保障了民主权利。

第二,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提高决策效能。社交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效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传达不通畅,做不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必然会影响决策效能。只有掌握了相关信息才能做出科学决策,政策的传达与执行也要依靠信息传播的方式才能进行。以全国“两会”为例,会议召开之前,网民均可通过社交平台参与讨论工作报告的拟定,“两会”期间网民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收看两会实况。此外,“两会”还设有专门代表与网民在线交流,倾听民众意见,提高决策效率。

第三,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推动政治理想的实现。现在的人们普遍已经习惯从实际出发去理解和研究政治,但实质上,政治始于理想,理想要变成现实就是传播,而传播就是宣传。社交网络是一种双重机制,不仅承载着政治的宣传,而且担负着宣传的政治。政治同样具有双重属性,即现实性与理想性。社交网络对政治理想的宣传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不确定性不断走向确定性”的本质。社交网络宣传政治思想不仅使传播内容不断“社会化”,而且使传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又不断“政治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社交网络宣传政治思想、政治内容最深刻的本质,是通过传播的手段不断维护政治的合法性。因此,社交网络宣传政治理想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的基本形态。

三、社交网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建构自身形象,如何在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重要作用,这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优化中国政治运作机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交网络应当义不容辞。

近年来,无论是在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中,社交网络都在积极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的形象转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话语建构。话语是传播中最具深刻性和最具普遍性的中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话语不仅是政治理论的表象,也内在地包含了政治理论的意义。这就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话语、如何选择话语去表达政治内容、传递政治思想,需要从话语本身出发。中国网民已经突破7亿,社交网络的普及和运用影响了政治话语的建构,也在逐渐调整着政治话语建构背后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媒体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媒体发展的潮流,媒体融合要“坚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交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交流空间,能够促进政治建设中各要素的协商,使国家媒体变成一座桥梁,沟通中国与世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惠及全人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向前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社交网络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对政治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1)习近平:《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14年8月18日.

参考文献:

[1]荆学民,于淑婧.新时期媒体在政治文明传播中的角色与担当[J].新闻战线,2017,(7上).

[2]陈丽芳.网络问政:网络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范式[J].现代传播,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