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研究生走出“迷茫”需要从价值观入手

2018-07-24赵莹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指导研究生

赵莹莹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群体占比提升。研究生群体就业难也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研究生就业难除了客观环境的限制,其自身价值导向中的迷茫性也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就研究生就业价值观引导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生就业的正确出路。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观;就业指导;误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27-02

做好研究生群体就业指导是人才储备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研究生就业难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加强教育干预,帮助研究生走出“迷茫”,最关键的是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好研究生群体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的协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深化训练,从而实现更好的就业与发展。因此加强研究生群体就业问题的关注,做好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我国研究生群体就业认识的误区

1.就业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很多人选择继续读研,本质上对未来就业有着既定的理想预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被等同于高薪高职的筹码,很多人考取研究生希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导致多数研究生在专业选择时兴趣与爱好放在第二位,未来工作竞争优势、现实利益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他们更关注高薪,关注个人权益,因此其在就业时也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就业导向倾向于功利化,就业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2.地域性行业性差异明显。就业趋向最为集中的展示就是职业定位,而基于职业定位,不少研究生在就业时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差异。就业地区分布上不均衡,多数人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省会城市等,特别是北上广、东部发达地区是研究生就业选择时意向最强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环境优越,而西部偏远地区不受青睐。在行业流向方面,研究生群体有很大的思想局限,不少人认为研究生最佳出路就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再次是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职业选择上缺乏长期规划,其只关注眼前利益,自身定位和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研究生就业存在被动心理。虽然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多数研究生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没有做到心理层面的成熟应对。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职业竞争力差。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多回避现实,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尽量避免竞争性的工作。就业心理的不成熟还表现为研究生缺乏独立分析及问题决策的能力,缺乏职业敏感度,听从父母安排,甚至通过人情关系获取工作,就业自主性不强,也很难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上带有很强的依赖性,就业被动趋向十分明显。

二、研究生就业存在误区的原因剖析

1.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而核心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同样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应的价值取向也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趋向功利化趋向明显,也潜移默化影响到研究生的价值趋向。我国也缺乏标准的职业价值界定,高校的就业指导是形而上的,只能是应试层面的培训,价值取向引导欠缺。社会价值取向无形影响到研究生的就业选择。

2.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引导不足。我国研究生群体数量激增,社会管理的压力和难度也不断加大,不少高校在管理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研究生本身有大量的科研任务,因此一些就业培训往往参与不及时,学校方面也不做强制要求。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也很少针对研究生群体,导致研究生群体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到位,研究生管理松散的背后是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缺失,最终导致研究生职业认知的模糊,这也导致研究生就业陷入迷茫。

三、我国研究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策略

1.引导研究生自觉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的主体是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必須自觉进行就业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做好自身职业定位,做好人生就业规划。面对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做好自我约束,提升是非分辨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研究生必须做好就业观导向的调整,职业无贵贱,避免功利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就业应对。

2.宣传就业信息提升研究生竞争力。研究生要想更好的就业必须了解就业信息,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根据就业形势,把握就业契机,做好自身就业的规划,调整就业状态,进而提升社会实践和就业适应能力。高校应该关注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引导研究生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养成好的品质,能吃苦、能奋斗、能奉献,深入基层、扎实工作,提升自己的竞争筹码。

3.积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必须关注到研究生就业问题,通过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价值观的指引,这也是就业观引导的一方面。在就业指导上凸显前瞻性,让研究生就业不再“迷茫”。积极组织各种就业教育活动,提供各种就业引荐,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就业指导提升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诚信品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就业信息服务于专业教学,针对研究生不同专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定期聘请就业专家或者优秀创业者进行研究生就业宣讲,让研究生跳出就业求稳的固化误区,树立竞争意识和多渠道就业意识。关注好研究生毕业前后就业信息衔接与服务的对接,让研究生能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积极就业、主动就业。

4.就业指导必须导向鲜明与时俱进。针对研究生群体就业中的迷茫,以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联合思想政治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就业引导很重要。在就业指导时必须考虑到当代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点,就业指导坚持“导向鲜明”与“与时俱进”的原则。导向鲜明方面,在新形势下就业指导立场鲜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引导;契合新生代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在就业指导的语言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契合新生代研究生的特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不动摇,以此指导就业;基于新生代研究生对个人价值的关注,必须加强引导,引导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俱进方面,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吸引研究生群体关注,从其相关的事物入手做好对就业形势的阐述,重点学习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党的纲领,围绕核心价值观制定符合研究生群体实际的职业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就业。

5.落实就业政策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时代的到来,研究生群体的就业指导理应从信息化建设入手。通过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为研究生群体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让其了解最新的就业扶持政策,从而积极就业主动就业,也带动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政府方面落实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为研究生创业群体提供有效的创业资金,降低创业贷款门槛,鼓励企业提供研究生创新创业帮扶基金,从而为研究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应积极着手就业制度的改革,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为研究生群体就业提供更稳定的保障,也带动研究生群体自由择业空间的拓宽,实现企业招聘与研究生就业渠道的打通。政府层面应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提供更优惠的就业政策和更便利的就业条件,特别是针对深入基层、偏远地区就业的研究生提供更优厚的待遇,鼓励其走出就业行业差异、地域差异的误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扎根偏远地区。同时要尽快完善我国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关注网络服务质量的优化提升,招聘工作全国联网,信息共享,以网络招聘减轻线下招聘的压力,引导研究生群体更便捷地择业就业,实现用人单位招聘与高校研究生毕业者就业的准确对接。

四、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深化,研究生群体数量越来越多,研究生就业难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严峻就业形势的压力缓解,如何更好地引导研究生群体就业,必须从价值观的引导、外部就业制度和环境的优化入手,而價值观的引导是首要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促进就业、思想教育的两大原则,制定就业规划,引导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就业。当前研究生就业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及创业化的趋向,我们必须导向鲜明、与时俱进地加以引导,实现研究生就业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波.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就业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63-65.

[2]张小帆,张舒曼.研究生就业观的调查与思考——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5,34(18):249-251.

[3]马玉心,崔大练.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中择业取向的辩证分析[J].山东化工,2013,42(12):174-177.

[4]李恩,杨元晔.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185-186.

猜你喜欢

就业观就业指导研究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