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课程中幼儿的道德启蒙

2018-07-23朱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

朱倩

摘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会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之首要任务。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开展丰富活动,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让德育伴随幼儿成长。

关键词:德育 以美育人 幼儿园教育

兴化市景范幼儿园创建于2012年9月,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我园秉承“以美育人,爱美爱生活”的办园理念,逐步构建“美育课程”,从而培养“会学习,会共处,会生活,会审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

一、课程优化,建构幼儿道德体系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适时适度的德育启蒙,优良适宜的园所环境,能够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纲要》也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犹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我园致力于通过美育课程的熏陶,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来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在内在成长规律方面帮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良好行为习惯、内心阳光的自然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将幼儿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守社会规则、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 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因此我们改变了原有的严格预设的课程结构,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在幼儿的疑问和行为中发现教育契机,生动贯穿地方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之美,形成以综合主题为基础,微主题为补充的、具有灵活性的美育课程内容。

美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幼儿艺术方面的能力,而是陪伴幼儿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了解水乡特有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童谣童戏,在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具有感受和理解自然和生活之美的能力;具有美的修养和用艺术手段表现美的能力;还具有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健康向上良好的品质。我们期望幼儿能够在爱和美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

二、环境美化,激发幼儿道德情感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相互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我园立足本土,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教师就幼儿园绿化、墙面、班级、活动区的有效环境与无效环境进行了多次地观察、讨论、总结。老师们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和幼儿共同营造宽松、愉悦、自主、创造的精神物质环境。充满着爱、信任、同情以及公平民主环境,可以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幼儿健康积极情感的生成,从而促使幼儿品德得到发展。如:我们的活动室只提供“半完成”狀态的墙面,幼儿可以将自己画、折、剪、做等形式的作品粘贴上墙进行装饰,每当家长接送时,幼儿都会拉着家长欣赏自己的作品,并给家人讲述作品的内容和其中的含义。幼儿的作品也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楼梯间、主题墙、吊饰……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创设都可以“阅读”到幼儿的想法。这些弥漫的幼儿气息的布置体现着幼儿真正的做到了创造美、表达美、享受美。幼儿自己参与环境的布置,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幼儿园充满了亲切感与归属感,从而更加的热爱幼儿园,热爱生活。

幼儿园户外及每层西连廊设材料资源中心,集中摆放各类区域游戏所需的材料包,以及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种类,自行拿取材料包或者低结构材料,自由选择游戏开展的地点。通过自由讨论,自主布置,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合作。

三、活动深化,巩固幼儿道德行为。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发展的培养,以善为美,使美成为善的表现形式,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德育不是靠单纯的说教、传授,这样不会有实效,要给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从“知”到“情”,最后到“行”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9月小班新生入园的时候,面对既新鲜又陌生的环境,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分离焦虑”。为了帮助幼儿安抚情绪,尽快熟悉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并喜爱上幼儿园,我们小班年级组通过讨论,预设了“你好,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将活动室和走廊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有趣,帮助幼儿形成信赖感和归属感。通过开展“我的好朋友”,家园互动活动,邀请幼儿将家中最喜爱的玩偶、毛巾等物品带过来,拍下照片贴在幼儿的私人物品上,代替简单无趣的一寸照片或者标签,使幼儿能够稳定情绪,对所处环境产生熟悉感和安全感。通过老师的关爱、伙伴的陪伴、有趣的游戏,帮助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断发展自信和自尊,从而渐渐打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在发现幼儿有挑食的情况时,我们则灵活地生成了“照顾青菜宝宝”的农场体验活动,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们会带着小班的幼儿定时给青菜施肥、浇水、拔杂草,用自己种的青菜喂养小动物,幼儿在体验中了解自然、关爱健康,同时也培养了勤劳勇敢、友爱善良等良好品质。一段时间后,小班的幼儿已经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儿有不自主进餐、不排队、不会使用礼貌用语、不遵守规则等不文明行为,我们通过邀请大哥哥、大姐姐来教幼儿学吃饭,一一结对学礼貌用语;通过播放儿歌、民谣来提醒幼儿游戏时间到了,该做好餐前准备了,该起床了;通过在阅读区投放《呀!危险!》、《不可以,不可以!》、《真棒,真棒!》等绘本帮助幼儿分辨不良行为改掉坏毛病。最终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2)让美育课程关照幼儿,渗透指南各领域目标。幼儿对课程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材料甚至活动规则都具有发言劝和决定权。我们跟随幼儿的目光,珍惜幼儿在生活中的每一次发现,寻找其中的教育价值,生成微主题,调整课程预设计划,师幼共同构建课程。幼儿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3从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科学观察、动作发展、艺术表现等能力。

如:在实施“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发现已经有幼儿开始谈论“吃粽子”的话题,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就幼儿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分别召开探索调查活动,同时灵活地调整了主题活动实施的时间,随即开展了“端午节”微主题活动。我们陪同幼儿来到乡野割艾叶,剪菖蒲,打采苇叶;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包粽子、编手绳、缝香包、腌鸭蛋;到大街上、敬老院、小学将亲手制作的粽子和手绳送给环卫工爷爷、交警叔叔、民工叔叔、孤寡老人、哥哥姐姐;到茅山听号子、看会船,再回到幼儿园表演茅山号子,做龙舟、赛龙舟;在幼儿园品尝鸭蛋、彩绘鸭蛋、蛋壳贴画等。幼儿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陶冶心灵,在传承传统风俗的过程中找到文化的归属感。

如: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走进妇幼保健院”活动,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母亲的伟大,宝宝的可爱,为二胎政策的放开埋下爱的小小种子;结合“国庆节”开展“五十六个民族联欢会”活动,让幼儿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结合“劳动节”开展“美食节”活动,幼儿和家长在共同制作、品尝美食,品尝劳动最有滋味;结合“重阳节”开展“福利院送温暖”活动,幼儿和家长给福利院的爷爷奶奶送去小小的爱心,也带去了暖暖的爱意……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爱,学会感恩,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这个社会就会到处充满了真善美。

3. 运用家园有效合力,让德育陪伴幼儿成长。

长期以来,大多数家庭都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据调查: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的顺序看,主张身体优先的占52.7%,主张智力优先的占41.28%,主张性格优先的只占5.7%,表现出明显的重身体、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從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因此我园会继续注重家园互动,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支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如: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社区的联谊活动及主题墙的“家长园地”、“家园互动”等形式跟家长达成共识。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促使家园形成合力,或者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开展“爷爷奶奶真有才”、“爸爸来了”等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以便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以美育人,美为基,德为本。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呼唤着教师和父母温暖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在美育课程的滋养中,景幼的孩子一定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美德儿童。

【参考文献】

[1]《汉书·贾谊传》,孔子。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协作发挥的作用解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