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冈第10窟须弥山样式考

2018-07-23王韦韬

艺术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龙王

摘 要:云冈第10窟前室后壁明窗下方雕须弥山一座。此处“须弥山山腰缠绕双龙”图像,或可能是西域“须弥山山腰绕那伽”图式、汉代博山炉“炉柄绕龙”样式、云冈“交尾双龙”图式三者交融的产物。

关键词:须弥山;龙王;那伽;博山炉

须弥山是佛教中概念的神山,是轮回的具象化物,其形状如佛经中所述为束腰形。云冈石窟第10窟前室后壁的须弥山为汉地较早的须弥山图像,此处须弥山山体呈“手指状凸起”,山岳间有生灵,山腰处绕二龙,样式十分独特。

较早可溯的须弥山图像可见于克孜尔石窟,除了直接描绘的须弥山图像外,克孜尔石窟的券顶菱形山岳也一般被视为须弥山。宫治昭把这种“以菱形的区域为单位,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图案”称为“山岳构图”,[1]这些山岳呈手指状凸起,且山内有各类生灵。克孜尔石窟中直接表现的须弥山图像可见于克孜尔第118窟,此窟券顶左侧壁的半圆形壁画内绘须弥山,因此窟年代为395±65~465±65年,早于云冈石窟第10窟,[2]所以我们可将此窟的须弥山视为云冈第10窟须弥山图像的前身。此处须弥山山顶端坐一主尊十协侍,山腰绕以群蛇,蛇头向两侧延展,稍上位置悬日月;山下海水中两侧各有一个捧着宝箱的那伽,中间水上浮有水鸟、莲花。云冈第10窟前室后壁明窗下的须弥山为浮雕,此处的须弥山由无数“手指状”的山峰重叠而成,每座山峰中均有一生灵,代表了以须弥山为中心居住的三界众生。山腰处缠绕二龙,龙尾交互绕山数箍,龙头相背。须弥山底层山峦间穿插担花童子,他们手拉宝串璎珞,璎珞下垂,形成多个连弧。

对比此二处的须弥山,我们可以发现,克孜尔118窟的须弥山山腰绕16条蛇,两侧各8条,蛇首向外延展,而云冈10窟山腰处所绕为二兽形龙。克孜尔118窟须弥山图像中的蛇当为印度蛇妖那伽,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佛教传入以后,‘龙的涵义变了。佛经以及唐传奇文里的‘龙王是梵文Nagaraja,Nagaraj或Nagarajan的翻译。这东西不是本国产的,而是由印度输入的。”[3]姜伯勤等学者也明确指出了印度那伽和中国龙在概念和图像上的对接。[4]因于阗卢舍那法界像内须弥山和阿艾石窟卢舍那法界像内须弥山山腰上亦均缠有那伽,所以此图像样式当为西域须弥山的固定样式。云冈第10窟在时间上稍晚于克孜尔第118窟,其须弥山山腰绕龙的图式应当来自西域。至于山腰所绕龙的数目为何固定为两条?我们将在汉代博山炉的样式中找到答案。

汉代博山炉表现的是汉代人心目中的仙山,其炉盖所塑山岳中均有各类动物和猎手,且因山峰的形式,有时会呈现为如手指般的凸起,所以宫治昭认为,汉代博山炉的图像和克孜尔的山岳形式有所关联。[5]从图像的角度来说,汉代博山炉、克孜尔的山岳和云冈第10窟须弥山均含有类似的山峰形状,且山间穿插生灵。克孜尔石窟的山岳纹肯定对云冈地区的山岳纹产生了影响,因为在对云冈施以“凉州模式”,且同为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中,也出现了“如手指般凸起”的山岳,但从地域和具体图像样式的双重角度来看,汉代博山炉的图像无疑对云冈第10窟须弥山图像的影响更为直接。

正如我们所知,汉代博山炉在炉座和炉柄处常有螭龙,[6]从外形上看,这个位置恰好是炉身束腰形部位的中间部分,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博山炉,炉座透雕三龙从海波中跃出,炉盖雕刻手指状山峦,山中有野兽和猎人,炉柄环绕三龙,方式与云冈第10窟二龙绕须弥山腰的样式极为相似。博山炉也常出现在佛教雕刻中,如陕西省华县瓜坡出土,造于北魏建明二年的朱辅伯造像。此造像底部刻有双龙绕于博山炉上,其样式与云冈北魏第10窟须弥山山腰处二龙缠绕的方式,除龙头方向外完全相同。这一图像切实证实了须弥山“山腰绕双龙”图式与汉代博山炉“炉柄绕龙”图式之间的直接传续关系。有趣的是,云冈第10窟须弥山下方为一门,门的顶部就塑有博山炉,这或许是在暗示须弥山和博山炉之间潜在的图像关联。至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又大金铜香炉。毛婆罗样,后更加木座及须弥山浮趺等,高一丈二尺。张乾蜡样。”[7]由此可知,在观念上,须弥山和香炉之间也存在着紧密联系。此外,云冈石窟中有许多双龙交尾的图像,如云冈第1窟,主室为须弥山状的中心柱,入口拱门顶部雕凿交尾的双龙;云冈第6窟后室北壁下层龛楣浮雕,二龙尾部相交,两爪相触,形成一个圈,圈内有一飞天;云冈第25窟顶部中心,二龙身体相纏。我们也需肯定,这类双龙交缠的图像可能对双龙绕山图像的产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西域“须弥山山腰绕那伽”图式、汉代博山炉“炉柄绕龙”样式和云冈“交尾双龙”图式,此3种图像样式,或可能对云冈第10窟“须弥山山腰绕双龙”图式的产生造成了影响。

参考文献:

[1] 宫治昭.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M].文物出版社,2009:376.

[2] 敦煌研究院,赵声良,等.敦煌石窟美术史(下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3.

[3]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06.

[4] 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32.

[5] 宫治昭.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M].文物出版社,2009:385.

[6] 惠夕平.两汉博山炉研究[D].山东大学,2008:21.

[7]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60.

作者简介:王韦韬(1993—),男,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佛教美术与美术考古。

猜你喜欢

龙王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鲤鱼跳龙门
龙王的孩子
博爱县大底村龙王五神庙舞楼
龙王降雨
龙王爷爷发怒了
龙王庙里的龙
格子龙
龙王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