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改革探讨

2018-07-23何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教学改革

何苗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是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管理和建设好公共艺术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设想,以期能打造真正符合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的公共艺术课程,实现高质量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教学改革;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202-02

一、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公共艺术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管理和建设好公共艺术课对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988年4月27日,国家教委印发《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要求将艺术教育纳入高校选修课之中。从那时起,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到如今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全国各高等院校在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都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货,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开展仍处于不断发展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才能使公共艺术教育走上科学的轨道,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达到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某些学校的公共艺术课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由于传统陈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公共艺术课开展的重要性,加之许多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及公共艺术课教学条件的客观条件限制,使一些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和课堂学习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内容只能蜻蜓点水,涉及皮毛,难以真正深入艺术课程的学习。这样的现象在很多院校中存在,导致公共艺术课起不到传播艺术,提高审美,培养美好情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师资调配不合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许多学校在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和管理中,以专业教学院的艺术专职教师来代课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这种以专业教师代替专职教师的方法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专业课教师习惯于为有专业根基的学生授课,在非艺术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容易忽略或弱化这一点,所以往往容易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感到听课学生基础距离所教授学科距离相去甚远而无从着手教起;另一种情况是忽略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填鸭式灌输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利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艺术课程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吸收。

(三)对课程深度把握不足,课程设置类型单一

许多公共课程的开设方式为鉴赏类、赏析类课程、这些无可厚非,赏析和鉴赏是人们了解艺术了解美的一个必要过程,但如果只局限于此类层次,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启发创造性思维,注重实践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这方面的培养欠缺就暴露出来。所以,公共艺术课需要多种授课形式和授课方法来丰富课程内容和内涵,而不是使课程止于鉴赏的层面而停滞不前。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不到位

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及意义所在,只把它当做学生学分的补充,这种观念体现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就是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公共艺术课程或是以教师预留复习题、学生死背提纲的形式,以完成客观题目考卷为结课考核方式,或是直接以提交一篇小论文结束课程,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考察学生对工共艺术课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实践环节加入其中。

三、公共艺术课改革的策略

(一)改变授课方式,合理调配师资

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课的师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设置专职教师,专门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改变过去只有艺术专业教师兼职公共艺术课的局面,有针对性的制定和修改公共艺术课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使之适应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遵循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为艺术基础相对薄弱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符合他们特点和接受规律的公共艺术课程。此外,应调配一部分专业教师进行艺术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把握和增强公共艺术课程的深度,此外,还应结合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生产一线专业人士,他们的优势在于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他们能够带来业内最新的资讯和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使课程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二)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从过去的一张考卷决定分数的传统方式变为以艺术实践作品表现和卷面情况多种方式结合来考察学生对艺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平时成绩,作品展示,理论水平,课堂表现等多项指标进行连续、综合评价。

(三)加强资金和设备投入

资金的投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资一些公共艺术课必须的设备,如陶艺课程必备的拉坯机、印染课程需要的染缸、舞蹈课需要的钢琴等等设备。二是对教师培训的投入,调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兄弟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情况的一手资讯,不断充实和改进本校的公共艺术课教学情况。加强设备投入,使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具有必须的设备支持。

(四)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艺术实践机会。公共艺术课成本身是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学校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深入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各种类型的大学生艺术社团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深入的内容能够在各类大学生艺术社团的训练和参演、参赛实践中获得新的理解和领悟。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校园各个场合的艺术快闪表演,以及校园宣传绘画涂鸦等活动,能使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艺术的魅力,为增强艺术熏陶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创造性思維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针对很多大学生将公共艺术课作为增加或补充学分的工具这一不正确态度,在参加公共艺术课学习之初就应为止树立一个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除了进行课程目的的引导宣传外,还应该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明确的学习目标更能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催化剂。反之,古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单调压抑的课堂氛围,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要针对非艺术类学生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氛围营造,包括师生关系的培养、课堂教学节奏的安排、教学情镜的设置、教师语言的个性化,来符合学生的特点。公共艺术课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这一过程持续有效地展开——学生的情绪因此而处于最佳状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进一步激发。

(六)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和课堂授课形式

与时俱进,在我国提出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将慕课翻转课堂引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资源中高水平的师资优势,将网上教学和线下师生讨论互动有机结合,更好的达到授课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不断地改进中发展和趋于成熟。研究高校公共艺术课改革,对提高公共艺术课建设,促进新时期教育改革有深远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BB1317024。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教学改革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初中英语阅读中翻转课堂的实现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