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魔都

2018-07-23陈月儿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穆时英霓虹灯印象主义

陈月儿

摘要:《上海的狐步舞》作为穆时英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中的一个短篇,是现代派作品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个选段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精妙的表现手法借助了对色彩的多层次描绘。其中:印象主义、直感、通感和象征手法尤为突出。

关键词:穆时英;新感觉派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11-01

一、前言

在上个世纪初逐渐资本主义化的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不是高楼和机械,而是其繁荣的夜生活。霓虹灯闪烁变化,照亮天际,是无常和反常的象征。而其变幻的色彩,作为上海的灵魂,使无数人神往。被霓虹灯包围着的人们,渐渐失去了本来的颜色:有的人靠得太近,成了斑斓的都市人;有的太远,背上了灰黑色的重负……

二、印象主义的色彩渲染

在《上海的狐步舞》(后称《狐步舞》)中,最典型的一处是:“…沿着那条静悄悄的大路,从住宅的窗里,都会的眼珠子似的,透过来纱窗,偷溜了出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女的灯光。”对光线的描绘是印象派画家最注重的,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只看重转瞬间光线所呈现出的美感,而忽略对事物具体形态的把握。在《狐步舞》的这一句中也同样如此。作者只是从色彩上对仿佛眼前所见的灯光做了细致的观察,然后将他观察到的色彩罗列出来给了读者。从密罗的色彩中间,我们也确实十分直观地体会到了灯光颜色的复杂,不过更重要的,这个印象主义的描绘,为小说接下来的情节唱响了前奏。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刘有德先生到家了,法律上的妻子出场了,儿子与继母表露私情了,有德先生也外出寻欢了。似幻的故事在淡红的,紫的,绿的,迷离的光线中进行着。

三、直感引导下的色彩冲击

直感是指人对事物产生的直接感受,对于认知事物来说,视觉无疑是最直接,这也是由于人的视觉在认识世界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在视觉感受中,拥有最大接触面就是物体的颜色。如果要解答直感和印象主义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么印象主义是人主动忽略其他部分进行色彩把握,而直感则是基于人的本能,对事物进行了色彩把握。他们的初衷不同,带来的艺术效果自然也不同。

在《狐步舞》中,“……管交通门的倒拿着红绿旗,拉开了那白脸红嘴唇,带了红宝石耳坠子的交通门……”一句是直感手法的代表。在形容交通门的时候,作者没有先交代事物的名称或是用途,而是先关注到了“交错的白色和红色”,紧接着又是“红色坠子”,最后才告诉我们:哦,这是交通门。不过,我们发现这样的结构并没有让读者产生不适,反而使交通门的形象更生动。原因很简单,这种叙事正符合人认知外物的顺序。

当一个人见到一种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时,首先只是在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形象,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经验,为脑中的未知形象进行解答,然后才可能明白,这是一个有怎样用途的东西。

由此,从心理学认知和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穆时英运用色彩冲击作为直感的一环是非常成功的。他塑造出的事物可以被读者快速地认识、消化,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使阅读更流畅。也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四、通感手法中别样的色彩体验

通感本身又称“移觉”,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相互串联贯通。通感在穆时英的小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大量阅读了其作品的读者甚至会渐渐意识不到通感手法的运用,而是极为自然的将各种感觉带入。

谈到色彩通感,《狐步舞》中:“古铜色的雅片香味”相当有韵味,鸦片的“香味”通感成为视觉上的颜色。实际上,精致鸦片本身的颜色就是褐色或金色,因此这里通感得来的“古铜色”,在一定意义上是鸦片的原色。但是作者却没有直说“褐色”;且这个“古铜色”到底是单指上等鸦片的品质感呢,还是暗含女性皮肤的颜色呢,就更有深意了。

五、象征里的色彩深意

传统的意象在很多现代派小说家的作品里都经常有涉及,“水”、“月亮”、“原野”……但在穆时英的小说中,许多以色彩为核心的意象组为文章画龙点睛。

在《狐步舞>的第一个场景中:“三个穿黑绸长褂,外面罩着黑大褂的人一闪……‘黑绸长褂把呢帽一推,叫搁在脑勺上……‘上海特别快突着肚子…又张着嘴吼了一声儿,一道黑烟直拖到尾巴那儿……”有许多色彩描写,但都是:黑。色调很阴暗。等到描写上层人的生活的时候:淡红、紫、蓝缎、红嘴、红润的指甲、金马,缤纷的颜色跳跃在纸上。

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作者将整个“黑色”,附上了一层不幸的含义。穆时英通过对色彩的定义和运用,建立起了属于他的视觉世界。从此颜色有了深意,文字也不再单一;和着狐步舞的哒哒声,旧上海的剧演仿佛能永不停歇地绵延下去。

六、结语

即使是今天,小说中的文字依然对我们日渐物质化的生活起警示作用。都市發展日新月异,当初只在上海租界区才有的繁华盛景,已成为现在一线城市的必备景观。霓虹灯的时代不仅没有过去,反而迎来了盛世。然而,正如穆时英在色彩象征里暗示的那样:“光明之下,必有黑暗”一离霓虹越近的人,身上沾染上了霓虹灯的五光十色;而离霓虹越远的人,则因为“背光”,周身都是驱散不掉的灰暗。

猜你喜欢

穆时英霓虹灯印象主义
夜钓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霓虹梦
穆时英是谁?
——对其附逆之事的再思考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战时日本知识阶层与穆时英的交流*
——从《文学界》追悼特辑到夭折的文艺团体“中日文艺家联盟”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游乐园
上海都市景象的文学建构——论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