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omax的双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故障分析及设计改进

2018-07-23张磊毕明龙周丽丽

轴承 2018年4期
关键词:游隙钢球内圈

张磊,毕明龙,周丽丽

(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哈尔滨 150025)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双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且能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抗弯矩能力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某航空发动机双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发生故障,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

1 故障特征分析

1.1 运行工况

轴承外圈通过螺栓固定在前机匣上,内圈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从动锥齿轮轴上,受力通过齿轮传递,受力点在轴承一侧,轴承还承受弯矩载荷。轴承转速为39 800 r/min,工作温度为100~150 ℃,有启动和工作2种状态。每个工作循环前30 s为启动状态,其余时间为工作状态,启动状态轴承承载较大,受力方向与工作状态相反。

1.2 故障特征

对某型发动机进行试验746 h后,发动机发生磁堵报警,拆卸后发现有近30片金属屑,通过检测发现金属屑材料为8Cr4Mo4V,与轴承内圈材料一致。拆机发现No.7支点轴承旋转灵活性差,存在卡滞现象,轴承整体形貌如图1所示,拆套后发现该轴承靠近外圈安装边一侧内圈沟道发生剥落(图2)。

图2 内沟道剥落形貌

故障轴承外观完整,无高温变色。靠近外圈安装边一侧内圈剥落区约占整个圆周的1/4,形貌为鳞片状剥落,轴向呈满沟状态,挡边未见挤压翻卷痕迹。另一列内圈沟道未剥落区沟道和挡边均未出现明显损伤痕迹。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内圈沟道剥落区域,其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在低倍显微镜下剥落区呈弧形的波纹形态,并沿周向扩展。在高倍显微镜下为间断型剥落和辗压混合形貌特征。剥落位置轴向两侧呈破碎状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细密的疲劳条带特征。此外,剥落区周向两侧还可看到即将剥落、呈裂纹式的碎片。

图3 内圈剥落区表面微观形貌

经失效分析,轴承内圈沟道剥落的失效模式为接触疲劳剥落。从故障轴承内圈磨损痕迹可以看出,由于轴承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轴承靠近安装边一侧载荷较大,导致内圈沟道剥落。

2 故障原因分析

从动锥齿轮啮合位置如图4所示,故障轴承主要承受锥齿轮的径向力、轴向力和周向力,还承受联合载荷对轴承的弯矩载荷[1]。

图4 从动锥齿轮啮合位置

每列轴承的受力情况见表1,在启动和工作状态下,靠近外圈安装边侧轴承受载均大于远离安装侧轴承。

表1 改进前轴承的受力情况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在预紧情况下,当锥齿轮轴受到轴向力作用时,载荷首先作用于靠近安装边侧轴承内圈,通过钢球传递到外圈,再通过外圈和另一列钢球传递到另一列轴承内圈。2列轴承同时承载的关键因素是:在工作时剩余一定的径向游隙,消除轴向游隙;轴向游隙为适宜的负游隙,从而形成轴向预紧。若轴承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消除轴向游隙,2列轴承不能形成有效预紧,远离安装边侧轴承会出现卸载,靠近安装边侧轴承所承受的载荷会变大,从而产生疲劳剥落。

3 改进措施

3.1 增大径向游隙

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由于过盈配合,内圈膨胀,外圈收缩,径向游隙减小,形成安装游隙。在工作状态下,内圈温度高于外圈,内圈膨胀使径向游隙减小,当内圈转速较高时,内圈因离心力作用膨胀也会使径向游隙减小,形成工作游隙。

改进前轴承初始径向游隙为0.012~0.016 μm,通过计算,工作时径向游隙几乎为0,改进前轴承配套径向游隙偏小,经计算分析,将径向游隙增大到0.031~0.035 μm,可避免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因径向游隙过小增加摩擦热,造成温度升高,轴承早期失效。

3.2 减小轴向游隙

轴向游隙是双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个重要参数,会影响2列轴承的载荷分布及轴承寿命。轴向游隙过大时无法形成有效预紧,导致单列轴承承载;轴向游隙过小会使预紧力过大,工作时所受载荷增加。适当的轴向游隙能确保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合适的轴向预紧力,将轴承的轴向游隙值由27~33 μm调整为8~12 μm。

3.3 增大接触角

径向游隙变化,接触角也相应变化。因轴承转速较高,为减少钢球旋滚比,将接触角由12°~18°调整为23°~28°,增大接触角,会提高轴承轴向承载能力及抗弯矩能力。

3.4 减小钢球直径,增加钢球数量

在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下,钢球直径由5 mm减小到4.763 mm,钢球个数由12增加到15,有利于提高轴承的高速性能。

对改进后的2列轴承进行分析,与改进前相比,轴承载荷分布有较大改善,工作状态下靠近安装边侧受力降低,因2列轴承支点位置不同,受力不可能均匀分配,改进后2列轴承受力情况见表2。

表2 改进后轴承的受力情况

4 仿真分析

基于Romax拟动力学软件模拟轴承工况条件,分别对改进前后的轴承寿命、套圈接触应力、钢球所受最大载荷进行分析[2],分析结果如图5、图6所示,改进前后的寿命见表3。

表3 改进前、后寿命对比

由图5、图6可知:

图5 改进前分析结果

图6 改进后分析结果

1)改进后轴承钢球受载均匀,且全部承载。

2)改进后承载钢球个数多,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套圈与钢球接触应力减小,寿命提高。

改进后轴承接触应力、计算寿命均优于改进前,改进设计后轴承满足应用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对某型发动机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轴承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造成轴承靠近安装边一侧承受的局部载荷偏大,导致内圈滚道剥落。基于Romax动力学软件分析,提出增大径向游隙、减小轴向游隙、增大接触角、减小钢球直径、增加钢球数量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轴承进行1 000 h装车试验,试验后的轴承内、外沟道正常,两内圈沟道存在较均匀的接触痕迹,无异常磨损现象,满足了使用要求。

猜你喜欢

游隙钢球内圈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昆钢球团生产降事故率降消耗的生产实践
特种复合轴承内圈推力滚道磨削用工装设计
轴承游隙对隔爆电机的影响分析
水平轴设计中轴承游隙的计算与选择
8Cr4Mo4V钢球压碎载荷不合格的原因及返修
主轴轴承内圈锁紧用台阶套的装配
轮毂轴承内圈的成型磨削方法
轴 承 知 识
MTZ3573型钢球磨煤机应用高铬球的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