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摊贩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2018-07-23莫海媚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摊贩工龄职业倦怠

莫海媚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一 问题的提出

摊贩顾名思义是指以摆摊设摊方式从事各种商品售卖和服务活动的人[1]。流动摊贩作为个体商业的一种,遍布于我国各个城市,无论在大城市的繁华闹市,还是在小城镇的街头巷尾,都很容易看见流动摊贩的身影。流动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集中表现为城镇治理问题,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显性需求是取缔流动摊贩。但凡事都具两面性,流动摊贩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流动摊贩从业者主要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且无资金、技术及社会关系,摆摊贩卖小商品是他们的谋生之路,而作为个体经济中的重要一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流动摊贩通过自谋职业、自力更生,减轻了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他们依靠自己的辛劳既服务了城市居民又使自身得以生存,抛弃“等、靠、要”的思想,降低了因为贫困而仇视社会甚至采取非法暴力手段危害社会事件的发生频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2]。不仅如此,在城市中,正规市场商品的价格往往会比流动摊贩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价格更高,但部分流动摊贩提供的商品的质量未必会逊色于正规市场的商品,人们自然而然会以更低的价格去购买流动摊贩们提供的商品,从而使得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要得到了较好满足。

职业倦怠反映了某些工作者长期在工作压力下,由于个人感知到资源和要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个人资源持续消耗,从而引发的一种身心消极化的心理与行为症状[3]。职业倦怠会使工作者出现疲劳状态,生活动力不足,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理解、尊重和帮助的一种行为或信息[4]。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为个体提供安全保护,使个体得到被尊重和被支持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关于流动摊贩的研究,大多数从城市管理、法规制度设立等角度进行讨论,却很少从流动摊贩角度探讨其自身对于这种职业的无奈性和心理倦怠,其主观诉求难以被倾听。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流动摊贩的心理失调现状,缓解其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人员的矛盾冲突,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妥善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本研究以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广州市流动摊贩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进行测量,以期考察两者之前的关系。

二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偶遇抽样的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数字表法演示,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各抽取一个街道,再从这11个街道中,采取偶遇抽样的方式选择流动摊贩个体。由于部分流动摊贩在填答问卷有不便之处(如视力和文化程度),因此部分问卷由本人以无暗示、无偏向的方式逐项读给被访者,让其理解后自行回答,并由本人填写。每个街道派发20份问卷,一共发放22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88.18%。

(二)研究工具

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日均工作时间情况。

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情绪耗竭(5 个条目),主要评定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去个性化(5 个条目),主要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忽视的态度;职业效能(6个条目),主要指对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评价[5]。量表采用7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0-6分,其中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采用正向计分,而职业效能维度采用反向计分。量表平均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其中平均分3分以下为职业倦怠感较低,平均分3-5分为职业倦怠感比较严重,5分以上为职业倦怠感非常严重。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PPS)。该量表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同事、领导和亲戚等)3个维度,各维度均为4个条目,一共有12个条目[6]。量表采用7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1-7分,各维度均采用正向计分。量表总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总分12—36分为低支持状态,总分37-60分为中间支持状态,总分61-84 分为高支持状态。

(三)数据处理

对回收后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并且对有效问卷编号。釆用SPSS 21.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三 研究结果

(一)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的描述

流动摊贩职业倦怠中,职业倦怠平均分为3.138,其中情绪倦怠维度平均分3.141,去个性化维度平均分3.041,职能效能感维度平均分3.216,均属于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这表明流动摊贩总体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见表1。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中,家庭维度平均分为15.701,朋友支持维度平均分为12.005,其他支持维度平均分为8.680,流动摊贩的总体社会支持平均分是35.867,可见,流动摊贩总体的社会支持处于低水平状态,见表2。

表1 流动摊贩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s)

表2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总体情况 s)

(二)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在不同因素上的差异

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及各个维度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差异基本不显著,但在年龄、工龄及日均工作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呈现出年龄越大、工龄越长、日平均工作时间越久,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的特点。见表3。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及各维度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日均工作时间的差异基本不显著,但在工龄及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P<0.05)。流动摊贩呈现工龄越长,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而流动摊贩总体社会支持从高到低排序为:已婚>未婚>离异>丧偶。见表4。

表3 不同因素特征的流动摊贩职业倦怠水平 s)

表4 不同因素特征的流动摊贩社会支持水平 s)

(三)流动摊贩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159,即流动摊贩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工作倦怠感越低。从各维度的具体状况看,流动摊贩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家庭支持及朋友支持与职业效能感,其他支持与情绪倦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P<0.01)。见表5。

表5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r值)

注:*P<0.05 **P<0.01

四 结论

(一)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的描述

流动摊贩总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职业倦怠症状,属于比较严重的程度,其中职能效能感最为严重,其次是情绪倦怠,再者是去个性化。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流动摊贩长时间处于枯燥重复的工作状态和相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中,且工作地流动性很强,十分不稳定,工作成就感很低,孤独感较强,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衰减,从而产生心理疲倦的问题。

流动摊贩的社会支持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朋友支持维度,得分最低的是其他支持维度,表明大多数流动摊贩在物质上和情感上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较多是来自于家庭。这主要是因为流动摊贩的工作流动性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事关系,使之难以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因此感知来自朋友的支持较少;其次是流动摊贩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社会关系网络单薄,从而缺乏来自社会其他的支持。

(二)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在不同因素上的差异

流动摊贩职业倦怠呈现出年龄越大、工龄越长、日平均工作时间越久,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的特点。从年龄因素看,年龄较大的流动摊贩由于年龄增长、体力有所下降等原因,导致工作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而年龄较小的流动摊贩,由于体力、精力较为旺盛,且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因此更少地出现去个性化和情绪倦怠,职业效能感较高,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从工龄因素看,工龄越长的流动摊贩由于从事流动贩卖商品的时间更长,工作热情逐渐减退,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从日均工作时间因素看,日均工作时间越长,会消耗更多的自身体能,更容易出现疲惫感,但流动摊贩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服务性,又要求保持积极情绪状态,从而出现矛盾状态,使工作倦怠感更强。

流动摊贩社会支持水平在工龄、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工龄因素看,工龄越长,流动摊贩可能积累了更多的客户源,也结识了稳定的其他流动摊贩同伴,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社会支持。从婚姻状况因素看,社会支持获取量从高到底依次顺序排列如下:已婚的、未婚的、离异的、丧偶的。已婚和未婚的个体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其他更多的支持,因此自我感知社会支持水平更高。而离异和丧偶的流动摊贩因为缺少伴侣的鼓励和支持,且缺乏亲人及社会的理解,自我感知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

(三)流动摊贩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流动摊贩总体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其三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他们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也就是说,流动摊贩在得到家人、朋友和其他支持的情况下,能更加积极地解决问题,自我感知社会支持越多,他们心理出现倦怠的问题越少。总体上来说,流动摊贩个人或家庭遇到困难时,仍主要依靠自己解决,缺乏与朋友和他人的交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够,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情况。

五 对策建议

(一)对流动摊贩的建议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出现问题和麻烦是在所难免的,焦虑、烦躁、消极等不良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流动摊贩需要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认识压力,选择合理的方式解压,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或通过运动来进行宣泄或转移注意力,从而让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与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工作人员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避免通过行为的改变而进行调节,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二)对公权力部门的建议

流动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不符合现在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但却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谋生之路,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应理解流动摊贩工作选择的无奈性,在执法过程中,以更为柔和的说理方式为主,避免发生肢体冲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等部门应联合起来,为一些有转变职业想法的流动摊贩提供再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再就业技能,提高他们综合素质,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为这一庞大的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使城市管理走向更符合民心民意的道路,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

(三)对社会大众的建议

家人、亲戚、朋友等在流动摊贩因职业倦怠产生过激情绪或行为情况时,需要主动与他们沟通和提供支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关爱。不仅如此,流动摊贩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服务,为此,城市居民应该给予其一定的关注和尊重,尊重其劳动成果,提高对其的认可度,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更有尊严和价值地工作。唯其如此,流动摊贩的社会支持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摊贩工龄职业倦怠
误 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