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意义的临床分析*

2018-07-23李秀姿廖衍强吕庆良

关键词:降钙素特异性细菌

李秀姿 廖衍强 吕庆良

(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检验科,广东 珠海 519125)

发热(发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受不同环境、时间、季节、体质等因素影响,人体体温会出现较为常见的偏差现象,而一旦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的0.5 ℃将视为发热[1]。引起发热的诱因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由感染引发,如支原体感染、细菌性感染等,但是仅仅依靠肉眼对病情进行观察或单纯地对症状进行分析是无法精准地判断发热诱因应属于细菌感染亦是非细菌感染[2]。为了提高用药的及时性,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应快速、准确地找出发热的诱因,提高临床诊断精准性,从而为后期的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要对病原体类型进行确定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抗生素进行临床对症治疗[1]。当下,常规的检测方法有细菌分离培养,但是该检测方式所耗时间比较长,且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准确率降低,为此,临床主张将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血清学标记物结合起来进行检测,从而使检测更为迅速、准确[5]。本研究中,我院在82例发热患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2例发热患者(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1例。参照组20例女性,21例男性;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1.35±2.31)岁;其中,入院时间(3.31±0.52)d。实验组19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1.37±2.42)岁;其中,入院时间(3.34±0.50)d。所有患者经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均确诊为发热,所有患者在知情之下签署同意书。比较2组发热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可对比。

1.2检测方法 入院后第二天清晨,两组患者均于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5 ml采集,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所有样本均为合格品,而后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15 min离心处理时间,离心半径设为8 cm,3500 r/min离心速度,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采用芬兰Quik Read go CRP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高敏感干化学微粒增强型压积校正免疫速率法检测,配套原装试剂应用,>5 mg/L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阳性;Minividas荧光分析仪,梅里埃PCT荧光定量测定方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中,配套原装试剂应用,>0.5 μg/ml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两项标志物水平中的某一项为阳性时视检测结果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单纯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状况。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状况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状况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状况

2.2对比单纯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状况 超敏C反应蛋白单纯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9%、70.00%,血清降钙素原单纯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75.00%,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97.62%,特异性为95.00%。与单纯检查相比,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比较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对比单纯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状况(n/%)

注:*表示与单纯检查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或在致热源影响作用下可导致体温过高而出现发热症状。通常情况下,病毒、细菌感染是导致发热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来抗菌素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受到临床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有效规避药物滥用等不良现象,在临床上主张对病原体检测并确诊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用药,保证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6]。临床上将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视为细菌、支原体感染等标志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作为降钙素前肽物质,降钙素原在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含量非常低,但是在炎症刺激情况下,机体各器官类型细胞可分泌大量的血清降钙素原,且反应明显,为此可以将血清降钙素原视为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的标志物[7]。(2)作为机体肝细胞合成中的急性期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于健康人群中的血清含量相对比较低,一旦机体发生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会快速地提升[8]。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常出现在病毒性细菌感染、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因此是一种比较明显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9]。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为细菌感染患者,由表1可知,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状况明显高于参照组非细菌感染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P<0.05,差异显著,与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在病理作用和影响下,神经内分泌细胞、单核细胞等在炎症因子等刺激下形成一种应急反应,在急性时期,人体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受感染程度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升高,因而在临床上将其作为机体发生炎症的主要检测指标。但是,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受风湿热、创伤等非感染因素影响也会升高,因而其特异性比较差[10]。基于此,临床上主张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起来进行检测诊断,从而有效提高2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由表2可知,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纯检测的参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在发热患者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期药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降钙素特异性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细菌惹的祸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