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增量技术种植修复对上颌前牙缺失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23李士合

关键词:前牙上颌牙体

李士合

(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口腔科;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 单县 274300)

上颌前牙常因外伤、牙周病、龋坏等原因发生缺失,临床病例中较常见,因其对面部的协调性及整体美观影响较大,因此在对上颌前牙的缺失修复中首先要从修复后的功能恢复以及美观进行全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兼顾义齿的舒适性等问题[1]。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种植修复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前牙缺失的修复,既不损伤邻牙,又能在恢复功能的同时保证整体美观不受影响。但牙体缺失的部位牙槽骨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吸收,对种植体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因此骨增量技术种植修复应运而生,在临床种植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对常规种植及骨增量技术种植的修复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寻找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上颌前牙缺失修复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采用骨增量技术进行种植修复,所选用的骨材料为法国赛普敦RTR注射型无菌可吸收β磷酸三钙骨粉。所有患者均经修复前常规化验检查,排除血液病、传染性疾病等,X线检查明确缺失部位以及周围组织情况,符合种植修复治疗条件。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1±3.8)岁;上颌前牙缺失总数136颗,平均缺牙数(2.3±1.1)颗。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3±4.2)岁;上颌前牙缺失总数134颗,平均缺牙数(2.1±1.0)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缺失牙个数及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修复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漱口水3 min含漱,局部麻醉,种植区黏膜常规消毒,核对X线片,根据X线片显示情况选取切口位置。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种植技术修复,切开、分离黏骨膜,暴漏牙槽嵴,制备种植窝,生理盐水冲洗后植入种植体,复位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观察组患者进行骨增量技术种植修复,于设计植入的部位牙槽嵴顶端做一切口,可根据需要的植骨形状、大小附加切口,深度到达骨面,分离黏骨膜,用手机高速钻针在预植入部位逐级备孔,预备种植窝,该过程可配合骨挤压术、骨劈开术、引导骨再生术等,以增加种植体在种植初期的稳定。在新形成的空间植入骨材料磷酸三钙(TCP),同时安装种植体,再次进行骨材料的填充,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给予良好固定,和严密的软组织覆盖 ,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而导致植骨暴露、坏死。术后给予患者7~10 d地塞米松及抗菌素,同时给予患者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环境洁静,防止感染。两组患者均于6个月后行二次修复。

1.3观察指标

修复后随访观察,根据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经二次修复后3、6、12、24个月及5年时的修复良好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评价

根据相关规定,修复标准包括⑴种植体无松动;⑵种植体周围可见透射区<0.025 mm;⑶种植5年后的骨吸收<4 mm;⑷种植体各个方向的袋深度<5 mm;⑸修复后未见明显持续的临床表现,如疼痛、敏感、感染等。评价标准为符合以上5项为良好,如有一条未能达到则为差。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进行比较,以P≤0.05计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修复完成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均较满意,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对照组患者的修复良好率逐步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修复良好率下降不明显(P>0.05),1年后趋于稳定,修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满意,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修复后3、6、12、24个月疗效比较[n(%)]

注:Δ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上颌前牙位于牙弓的前方,牙根单根,较脆弱,常因多种原因发生缺失,又因开口、说话时暴漏于口腔,修复时对美观要求同样较高。 多年以来修复前牙缺失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隐形义齿修复和烤瓷冠联桥,但两种修复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临床疗效尚不能达到满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增高,牙体种植术被广泛应用与临床牙体缺失的治疗中,但缺失牙的牙槽骨常因牙齿缺失原因、牙齿缺失时间、牙槽骨骨密度、牙槽嵴受力、机体全身情况及骨代谢等个体因素影响不断发生吸收,而牙槽嵴的骨吸收是缓慢进行的一个不可逆过程,终生持续,导致骨质骨量减少[2]。而在牙体种植术中种植床的骨质骨量是治疗是否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植修复中需要种植区的牙槽骨高度≥10 mm,厚度≥5 mm,而牙齿缺失后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在1年内即可减少25%左右,随着时间发展,最终可减少50%,甚至更多[3]。多年来,临床治疗中,常常会遇到种植床骨量不足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开展种植治疗的范围,同时也使种植体成活的几率降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技术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探讨、试验,骨增量技术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日益成熟,较大范围的拓宽了牙体种植术的临床适应症。目前临床较常用的口腔种植骨增量外科技术主要包括自体骨取骨、上置法植骨、骨扩张、骨扩张、骨挤压等技术。骨增量技术弥补了牙体缺失导致的水平想和垂直向的骨缺损,解决了缺失部位牙槽骨水平宽度、垂直高度不足问题,对于严重的骨缺损也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4]。本研究中,所选植骨体为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TCP,成分与人体骨组织相似,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与人体的骨骼产生化学性的结合,提高种植体的成活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应用自体骨对机体产生的二次伤害,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容易接受[5]。

本次研究以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完成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修复良好率基本持平,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对照组患者的修复良好率逐步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修复良好率下降不明显(P>0.05),1年后趋于稳定,修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满意。主要原因是因为骨增量技术种植修复能有效恢复牙齿缺失部位的吸收骨量,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细胞纤维化,使骨面有充足的时间生成骨细胞,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进行成功的骨性结合提供保障密切相关,可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6]。

综上所述,骨增量技术种植修复应用于上颌前牙的缺失,相较与传统种植修复技术,更能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远期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前牙上颌牙体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