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化心肺复苏流程在人员集中单位培训中对操作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2018-07-23陈永华张广潮赖世铿

关键词:心肺流程考核

陈永华张广潮赖世铿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1486)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消失,继而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性病变。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 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 s可出现晕厥、抽搐,超过20 s可出现昏迷;超过5 min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1]。有调查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已将心肺复苏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项目,普及率达到50%以上[2-3]。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急救技能的普及教育滞后,导致民众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4]。如何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探讨了简化心肺复苏流程在人员集中单位培训中对操作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4月至9月由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单位人员100名,其中男性60名,女性40名;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0.18±8.28)岁。纳入标准:(1)均在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人员集中的单位上班;(2)年龄>18岁,<60岁;(3)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者;(2)不能全程接受培训和调查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训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法

把每个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单位学员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培训(C-A-B法:C 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首先进行环境安全评估,确认无毒气泄漏,无高空坠物,无高压电线等危险。并对患者情况进行伤情评估。判断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双肩。高声呼救:若无呼吸和循环迹象,立即呼叫救援,指定某人打120呼救,然后回来帮忙抢救。同时判断呼吸和循环迹象,颈动脉触摸方法:用食指、中指置于颈正中并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同时观察有无胸廓起伏。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平地上。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2横指处(胸骨下1/2段)。按压手势:双手掌重叠,十指交扣。按压姿势: 双臂垂直按压胸骨。按压深度:5~6 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比率=1∶1,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连续吹气2次。时间: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 s,两次通气时间少于5 s。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呼吸比率:30∶2(总共5个周期)。尽早电除颤(了解)。颈动脉触摸法评估复苏效果,触及颈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胸廓有起伏)表示复苏成功。复苏后体位取平卧位,头转向左侧。

观察组应用单纯胸外按压的简化心肺复苏流程(C-C-C法)进行多媒体培训和模拟示范操作教学。安全评估、判断意识、高声呼救、判断呼吸和循环迹象、摆放体位方法同对照组。胸外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2横指处(胸骨下1/2段)。按压手势:双手掌重叠,十指交扣。按压姿势: 双臂垂直按压胸骨。按压深度:5~6 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比率=1∶1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早电除颤(了解)。每2 min复苏效果评估。

1.3考核方法

分别于培训前后(包括培训前、培训后当天、6个月后三个时间点)对两组学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互助互救意识调查,掌握越好分值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两组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培训后当天考核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6个月考核评分有所降低(P<0.05),但仍高于培训前(P<0.05);观察组培训后当天、6个月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评分比较

注:a表示与培训前比较P<0.05;b表示与培训后当天比较P<0.05。

2.2观察组不同性别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男女培训前、培训后当天及6个月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性别考核评分比较

注:a表示与培训前比较P<0.05;b表示与培训后当天比较P<0.05。

2.3观察组不同单位人群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学校、机关单位及企业人群培训前、培训后当天及6个月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单位人群考核评分比较

注:a表示与培训前比较P<0.05;b表示与培训后当天比较P<0.05。

3 讨 论

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在4 min内得到初级生命支持,其存活率可达50%。而在10 min内未能接受生命支持,其存活率几乎为0[5]。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心脏骤停发生后即使立即报120急救,急救人员到达患者身边往往会超过10 min[6]。近年来尽管急救医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单纯依靠急救医护人员到场进行抢救,救治成功率较低[7]。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仍是挽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必须使全社会建立全民急救理念,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以便在心跳骤停发生后第一目击者可提供及时的帮助,以能挽救患者的生命[8]。我国卫生部在2011年下发了《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要求到2015年为止城市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技能覆盖率达到80%,农村达到60%[9]。

本研究针对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简化心肺复苏培训流程进行大规模的公众心肺复苏普及教学,采用简化心肺复苏流程,即连续胸外按压术C-C-C法(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培训后当天考核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后6个月考核评分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培训前。这一结果提示,对学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助于其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员可能会有遗忘或生疏的情况出现。

采用简化心肺复苏流程教学者培训后当天、6个月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C-A-B法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教学者。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简化心肺复苏流程教学的效果更好,可使学员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且不易遗忘,培训后6个月时学员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的情况仍较好。

本研究还探讨了对不同性别、不同单位的学员进行简化心肺复苏流程教学的效果,发现不同性别培训前、培训后当天及6个月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校、机关单位及企业人群培训前、培训后当天及6个月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简化心肺复苏流程在人员集中单位培训中,可明显提高人员心肺复苏掌握程度,同时不受性别、单位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简化心肺复苏流程在人员集中单位培训中,可明显提高人员心肺复苏掌握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肺流程考核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心肺血管病杂志》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