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贷盛行原因及对策探讨

2018-07-22康迪杨雪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对策

康迪 杨雪

摘 要:近年来校园贷在高校盛行,由于申贷简单、缺乏监管、虚假宣传、暴力追债,导致不少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不断爆出恶性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资助育人体系,让学生远离校园贷,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原因;对策

校园贷最初是国内各家银行通过发放校园信用卡的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额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银行间的盲目竞争,校园信用卡的高逾期率和高坏账率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09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各大银行纷纷提高发放门槛,并停止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校园贷进入了沉睡期。

一、高校校园贷盛行的原因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快速崛起,校园贷重现市场。当前校园贷按照贷款方式可分为三类: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和傳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按照产品类型也可分为三类:助学贷款平台、创业贷款平台和消费贷款平台。

为了吸引学生,校园贷采取种种措施,如降低申贷门槛,虚假夸大宣传,掩饰其高利贷的本质特征。相比劳动获得报酬,大学生通过校园贷获取资金更加容易,这就诱使一些大学生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最终欠下巨款。有些贷款平台将学生资料和信息作为抵押,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还有些平台用各类非法手段向学生追讨债务,雇佣社会人员采取恐吓、殴打、威胁的手段进行暴力追债,骚扰学生的亲戚、朋友和老师。这不但给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带来极大的危害,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扭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营销的普及,大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群体生活容易让学生不自觉地互相攀比和模仿。一些大学生借款并不是为了满足日常基本需求,而是在盲目攀比和追求享受的心理下,购买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奢侈品。爱慕虚荣、追求个性的背后,是还贷能力与经济能力不符,最终只能越借越多。

2.申贷程序简捷,金融监管缺失。大学生只需将身份证、学生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上传至网站,用手机或电脑就可以申贷,不需要本人到场面签,仅有少数网站要求照片或视频认证。很多平台申请贷款时无须抵押担保,且审核周期短,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即可放款,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同时,央行征信系统没有完全覆盖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数据,学生即使在多家平台重复借款,也能顺利批贷。

3.平台涉嫌虚假宣传,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校园贷的广告语,如“高额度、低门槛、零首付、免担保”,具有煽动性和误导性,很容易诱导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很多学生缺乏金融常识,在签署协议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实际上,“零利息”却有高额的服务费,“零首付”却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且利率不透明,违约金高昂。同时,校园代理骗取大学生的朋辈信任,甚至有不法分子借用、冒用他人证件进行借贷。

二、高校遏制校园贷的对策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引发的严峻问题。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表声明,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高校辅导员应当如何应对校园贷问题呢?

1.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信用意识,拒绝虚荣攀比、盲目消费。在平时生活中,有计划地打理金钱,合理控制开销,养成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2.提升学生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的方式,以及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金融知识普及培训。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学生了解金融常识和网络安全知识,将校园贷的本质和利弊讲给学生,帮助其正确看待网贷,避免掉入校园贷陷阱。

3.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能够全面覆盖学费和住宿费;学校和企业奖助学金能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和社会实习兼职,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条件。

4.掌握特殊类型学生的情况。对于家庭困难、有创业需求和有不良嗜好的学生,应根据其需求采取帮扶措施,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对于已经借贷的学生,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知道赚钱不易,催促尽快还贷,并与家长加强沟通。

参考文献:

赵永峰.信息化时代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的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3):281-282.

猜你喜欢

校园贷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