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1蔡雯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师范生

摘 要: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中,通过确定卓越教师培养标准、创新学生选拔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卓越教师课程体系、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培养路径。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 卓越教师培养 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

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自2014年起,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全国的逐步推开,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随《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的具体要求,重新审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对固有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专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为粤西地区中小学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更全方位为基础教育服务,学校提出“做精”、做实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思路。自 2014 年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物理学(师范)四个专业开展了“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举措。

二、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具体举措

1.确定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标准

遵循《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学教育人才的需求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正确的专业思想、扎实的专业知识,领悟现代教育思想,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卓越教师后备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卓越班学生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尤其是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全面且过硬,在入职过程中显著顺利于普通班学生。入职后,除了具备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异教师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更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能。[2]

2.创新卓越教师班学生选拔制度

按照“自愿报名,公平竞争,适时分流,提高质量,宁缺毋滥”选拔原则,从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物理学(师范)四个专业的2012级、2013级和2014级本科师范生中进行遴选。分笔试、面试与心理测试等三个环节。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学科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面试有小组讨论、说课、试教、专家面谈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语言表达、书写等基本素质及从教能力和基本技能;心理测试重点考察心理健康水平及核心心理能力和心理倾向,选出真正“乐教”和“适教”的成员组成卓越教师实验班。采取淘汰制,对不合格的学生退出并回到已就读专业继续完成学业,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生源结构。

三、创新卓越教师班人才培养模式

1.“2+5+1”的培养进阶

根据卓越教师班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施“2+5+1”阶梯式结构化实践教学教程:第1、2学期在原专业学习;第3、4、5、6、7共5学期实施浸润式、跨文化的实践教学。其中第3、4学期各2周进行观察实习,也称体验实习。参加中小学的各种学校仪式和课外活动,与一线教师及班主任交流,了解实际的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养成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帮助师范生思考从教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第5、6学期各2周为基础实习,到中小校以听课为主。卓越班学生跟随自己的校外导师进行随班学习,作为导师助理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工作,发现班级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思考,积累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第7学期为应用实习,实习时间为8周。应用实习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实践性最强的环节,实习生必须独立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指导,独自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卓越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第8学期为“研究实习”,自己拟定课题、进行实验、完成毕业论文.[3]

卓越教师全程化实践培养模式课程从教师文化的养成、教育见习、课程实践、专业实践这四个层面进行。这四个层面虽然是递次推进、循序渐进、有先后顺序,但它们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是每一个层面强调的重点不同,其共同宗旨是合力把师范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都过硬的卓越教师。

2.实行“全过程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所谓 “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学校为卓越班学生从校内本专业选拔具有中小学一线实践经历、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校内指导教师,同时从茂名市属中学为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指导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师范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

校内指导教师可以分为学科专业理论导师和教育理论导师两种类型。其中学科专业理论导师为各导师组组长,主要职责是帮助卓越班学生在特定学科知识背景的语境中学习教学策略,促使其理解所教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探究模式,掌握学科教学法;促使其理解、把握教学中的学生和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平衡学科内容与学生兴趣、体验以及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负责“学生学科专业理论学习疑难问题的答疑,指导他们参加相应学科的学科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以及进行学科教学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小论文写作。教育理论导师的职责是以指导卓越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同时督促他们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以个别指导的方式,指导卓越教师班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规划学业生涯、疏导心理及思想問题;负责卓越教师班学生教育理论学习疑难问题的答疑,指导他们开展教育理论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小论文写作;做好导师组中导师之间、导师和师范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校外导师的职责是积极创造条件,为“卓越教师”班学生提供基础教育学校见习机会;负责卓越教师班学生跟岗实习中的全程跟岗指导与评价。跟岗学习期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对卓越教师班学生进行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传、帮、带;指导下师范生整理跟岗实习的成长记录,充实完善成长档案袋;通过示范课、说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实习生的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四、构建卓越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1.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课程体系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由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教育理论拓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三个模块组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开出,由卓越专业所在院系指派授课教师和安排上课时间,教育理论拓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则为公共课程,由教务处师范教育科统一开出并聘请授课教师和安排上课时间。由于涉及到三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采用叠加和学分互认模式,即在原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课程,允许卓越班学生不上一些公共选修课,而是通过学习卓越班课程并达到考核合格,与公选课实现学分互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有课程按计划开出,增加的这部分课程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开设。“卓越教师班以夯实学科理论、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线,围绕“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建设目标,强化中学教师需具备的综合文化素养,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素养相结合、教育技能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公共课程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1)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

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强化学生教育理论学习,形成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2)教育實践课程模块

教育实训课程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构建多形式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导师助教(第一年);校外导师助教(第二年,每周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段);优秀课例观摩(到广雅中学、执信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等珠三角优秀中学观摩);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二篇(校内、校外导师指导各一篇);至少一篇论文要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

五、“U-S-C”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

稳固的教育实践基地,是卓越教师全程化实践模式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我校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要发挥主动作用,寻求茂名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2013年建立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在市属中小学建立了师范实习基地10个,能基本满足卓越班学生实习。由学校牵头成立由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三方人员组成的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面职责、任务以及管理办法,共同负责审议“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聘请多位省级和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卓越班学生的校外导师,让学生在工作室跟随最权威的导师进行一线教研活动。

“卓越教师”实践教学基地分主基地和辅基地。主基地在茂名市区,接受卓越班学生所有类型的实习工作;辅基地由各二级院系自行搭建,分布在市外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如发达地区学校、贫困山区学校,接受卓越班学生进行短期观察实习和基础实习。学校不断拓宽校校合作渠道,开阔卓越班学生视野,体验多元文化,为培养具有本土意识和宽阔视野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打下坚实基础。

六、卓越教师培养的保障措施

学校制定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卓越教师实验班培养方案》,对“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尤其是在保障措施方面,学校成立了成立校、院(系)两级管理组织机构:学校层面设立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由教务处副处长担任组长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院系层面由院(系)领导及相关专业主任、中学教育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小组。相关工作机构先后研究了制定了《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选拔标准》、《卓越教师实验班校内外导师聘请条例》、《卓越教师实验班校内外导师工作条例》、《卓越教师实验班经费使用规定》、《卓越教师实验班优秀学生评选条例》等规章制度,以解决卓越教师培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采取项目驱动管理式,学校设立了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下拨卓越教师专项经费,以保障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工作的有效推进。

结语

综上所述,卓越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在选拔制度、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不仅提升了我校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范式,也为我国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深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为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郑志秀, 徐皓, 陈立勇, 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9):19.

[2]胡世刚. 地方高师实施卓越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的三个坚持——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2):153.

[3]王林发. 基于“实践性学习”的教师教育:特征、模式与路径[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3.

作者简介

蔡雯姬(1986.6—),女,广东揭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师范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卓越之梦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