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不忘初心谋发展 立德树人硕果丰

2018-07-21于萍彭飞

职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界首安徽省大赛

于萍 彭飞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位于被誉为“小上海”的皖西北明星城市界首市,是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以质量树品牌”作为工作重心,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把“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适应能力强”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创新发展,稳定发展,科学发展,走多元化办学之路,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年招生993人,2016年招生1012人,2017年招生1297人,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稳步增长。

严管理、提品质,赋予成长正能

以“绣花”的功夫追求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明确安全、卫生、行为、秩序开门四件要事。安全是首位,卫生是氛围,行为是素养,秩序是保障。学校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全面推进“德育软件”资源应用。定期开展学生日常行为专项整治。围绕吸烟、迟到、玩手机等日常行为小事抓细抓实。以“纪律严整、净校争先、节约创优、文明夺星”四项行动为载体,深化认识,综合发力,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效果。

以“工匠精神”追求實。学校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办法》和《班级考评办法》,推行《班级建设规划书》,做好顶层设计规范班级建设。邀请全国著名德育专家缪红娟、邹六根等来校开展专题培训。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制定《学生行为十不准、十提倡》,使规则内化于心。利用“五学会”培训班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培训。聘请军事教官,成立学员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以完美的境界追求品质。科学践行“123456”德育工作法。即“一管、二育、三基础、四载体、五抓手、六提升”。“一管”就是坚持严字当头;“二育”就是培育优秀转化后进;“三基础”就是打牢三个基础,即素质基础——遵规守纪、言行文明、健康向上,学习基础——书、本子、笔齐备,职业基础——张口能讲、动手能做、提笔能写。“四载体”就是打造四个载体:一是志愿服务;二是优秀文化进校园;三是技能文化艺术节;四是学生社团。“五抓手”是增效五个抓手:一是仪式文化;二是校园之星评选;三是家校共建工程;四是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动;五是弘扬工匠精神。“六提升”就是提升六化水平:以校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信息化”的水平,营造育人的氛围。

创特色、树品牌,丰富办学势能

特色是办校的灵魂。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围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拟定了“12355”发展思路。即一个宗旨,办适合的教育。两条原则:一是“快慢结合”原则,快的健康工作节奏和慢的育人步伐相结合;二是“双轮驱动”原则,就业和升学。三个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五个办学理念:核心文化理念是“和合”,教育的境界是担当,师生的品质是上善若水,校园生态是安静、有序、文明、绿色的“静生态”,事业的追求是工匠精神。五个发展目标:管理严,质量高,特色明,品牌强,服务优。

做精非遗传承特色。组织界首彩陶、渔鼓、剪纸、竹编、刺绣等十项非遗进专业、进课程、进社团、进社区,成立“中原泥人张”张振福等5个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与界首市王京胜彩陶艺术有限公司开展“界首彩陶”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成立专业教材开发团队,《界首彩陶》校本教材已投入使用,《渔鼓曲谱》和剪纸教材正在开发。与界首市旗袍协会合作成立“女子雅修学院”,加强对女生品质、素质、气质的培养。2016年5月学校被批准为安徽省非遗传习基地,学校当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

做优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和外观专利4项,其中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号25项,获得证书7个,被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仅30家,安徽省为首家。学校还建立学生校外创业孵化器2个,筹建校内学生创业广场,鼓励学生创业,积极引导打造校园创客。

做强师生社团和“义工100”品牌。学校成立了彩陶、渔鼓、剪纸、竹编、刺绣、篮球、乒乓球、国画、书法等20多个师生社团,社团成果在阜阳市中职管理现场会和安徽省非遗教育研讨会上均受到肯定和好评。“红绿蓝”志愿服务工作扎实;“义工100”志愿服务纳入评优评选,义工志愿服务已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校园文明新风尚。承担省第四届全运会、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录制、界首市建市70周年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几十余项,总计参与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在姜洼小学建立梦想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界首春晚、阜阳文博会演出等,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三走进”活动,组织送文艺下乡、“爱家乡 建界首”学生园区行活动。

增内涵、强要素,注入发展动能

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2017年聘用兼职教师30名,入编教师9名。支持教师学历提升,其中研究生6名。成立刘洋汽车维修等大师、名师工作室3个。采取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到高校学习,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

狠抓技能大赛和对口高考。“普高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中职院校技能大赛可以和普通高中高考相提并论。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出台政策:获国赛三等奖以上,省赛前三名且为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经招生本科院校面试合格,可直接录取。获省赛三等奖以上和市赛一等奖的学生,参加本科和专科考试总分可加10分。获奖选手意味着取得岗位高薪之门的金钥匙。两年来,学校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精神补”的大赛理念,努力克服设备不足、经验不多、客场劣势等不利因素,积极备战技能大赛,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2016年8月举办的阜阳市人社系统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上,该校教师刘洋获汽车钣金第一名、王晶获化妆造型第三名。2017年,学校荣获阜阳市技能大赛一等奖14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43个,界首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参加安徽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学校成绩继续位居阜阳市第二名。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任云飞获农机维修项目三等奖。

以项目引领办学水平上台阶。学校积极稳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16年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1314万元,建设综合楼一幢,购置汽修设备、数控机床、物联网智慧平台、图书、工业机器人、心理咨询设施设备等;学校信息化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宽带300兆接入校园,智慧化校园平台投入运行,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利用教育费附加完成田径场及沟塘景观项目建设等,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办学实力。

促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学校紧紧围绕界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的发展目标,与安徽迅立达公司合作举办电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咱家田公司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与天能集团、枫慧集团等六家企业共建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开展培训工作,成功竞标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培训项目,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培训,参与培训人员共计11批次2198人。2017年5月承办界首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邀请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校园感受变化、了解政策、把脉发展。

抓落实、重实效、工作亮点多

由于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同舟共济,办学成效显著,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一:创新举措,技能大赛成果丰硕。“普高看高考,职高看大赛”。学校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精神补”的指导思想,系统思维,科学备赛。2016年至2017年,学校在中职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位居阜阳市第二名,其中农机维修项目荣获国赛三等奖。2018年学校农机维修项目荣获国赛二等奖,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修项目荣获国赛三等奖,在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中,该校以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2个的优异成绩,位居阜阳市第一名,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信息化大赛中,学校均斩获国家级奖项,成果丰硕。

亮点二:科学定位,非遗传承成就彰显。积极推动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界首彩陶、渔鼓、剪纸、竹编、刺绣等十项非遗进专业、进课程、进社团、进社区。成立书法、国画、彩陶、舞蹈等教职工社团。2017年参与非遗社团活动人数300人;界首彩陶专业招生11人,试点现代学徒制。2017年8月学校非遗中心被命名“安徽省青年文明号”;2018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亮点三:立德树人,素养教育特色突出。学校以党建引领团建,抓重点、树品牌,学生社团活动多层次深入开展,效果突出,特色明显。2017年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校“红绿蓝”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阜阳市优秀志愿者组织;“红绿蓝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评为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亮點四:主动作为,服务地方新措迭出。学校紧紧围绕界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的发展目标,面向循环经济产业,加工制造、纺织服装、营养与健康等传统产业,绿色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服务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与上海禅泉公司、广州伊丽莎白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多种方式组织社会培训,2017年合计培训各类社会人才3429人,为地方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今年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示范县评估验收中,学校顺利通过验收。

亮点五:职普融通,绿色通道成功搭建。职普融通班是市教育局为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而开辟的一条绿色通道。阜阳科技工程学校通过积极加入界首市高中教育集团,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探索发展综合高中。经过认真筹备、严格管理、细心呵护、温暖关爱,职普融通班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方认可,开创了界首高中职普互通的先河。

亮点六:以研促教,教学质量提升显著。学校立足抓实校本教研,办好市级教研,探索校企教研,着力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成立各专业教研组,针对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创新出“小师傅团队教学模式”“任务单”模式教学法,开发《电子商务基础》《界首彩陶技法》《数控编程》等校本教材10余种,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成功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已取得初步成果,课题论文获奖10余篇。近两年来,阜阳市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英语、数学及艺术类学科教研在该校举行,组织开展了学科教学观摩、对口高考研讨、技能大赛备赛经验交流等各种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实践证明,不忘初心谋发展,才能科学发展,立德树人强素质,才能结出硕果。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现为中陶会非遗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安徽省现代农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近两年来,学校又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节约型公共示范单位、安徽省非遗传习基地、安徽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30多项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职业》杂志、安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该校办学特色和成果进行了全面报道。

猜你喜欢

界首安徽省大赛
漫步安徽“小上海”界首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成长相册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