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7-21戴大鹏

系统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银屑病负面有效率

戴大鹏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盐城 224400

寻常型银屑病属于银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银屑病的99%。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易感因子、多种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引发的一种复发性、慢性的以鳞屑为主的皮肤病[1]。临床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急性期、稳定期与消退期。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且治疗周期较长,并伴有皮肤损伤、瘙痒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多采用药物治疗[2]。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药物治疗并不能对发病机制进行改善。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用积极作用。该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随机选取该院门诊自2016年6月—2017月11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门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2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 (36.6±10.8) 岁,病程1.3~30.4个月, 平均病程(15.9±11.3)个月,平均皮损面积(12.1±4.1)%,其中斑块状17例、点滴状12例,静止期7例、进行期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7.5±11.4)岁,病程 1.2~29.6 个月,平均病程(15.4±10.8)个月,平均皮损面积(12.5±4.5)%,其中斑块状16例、点滴状11例,静止期7例、进行期6例,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分类、分期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到检查确诊[3]。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并与该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近1个月内没有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者;近2个月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治疗者;半个月内没有接受过局部抗银屑治疗者。排除标准:药物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血尿便常规检测异常者;妊娠及哺乳者;中途退出者;资料不全者;无法判断治疗效果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患者疗癣卡西甫丸(国药准字 Z20093685)治疗,21 丸/次,2 次/d,口服。 皮损部位应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国药准字H34020303)涂抹治疗,涂抹2次/d。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治疗效果,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或隔天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言语交流治疗:主动与患者实施详细的语言交流与沟通,对患者个人生活习惯、病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病史,并对其病情的发作情况与临床特点进行记录,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由医护人员共同对患者病情发展、不良情绪、负面心理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并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干预。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寻常型银屑病相关常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对其不良认知进行纠正,鼓励、监督患者坚持规范化治疗,主动向患者讲解寻常型银屑病关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知识,有效改善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使患者负面心理得到最大的舒缓与释放,致使机体内从神经至内分泌再至免疫网络系统共同作用,从而有效调节损伤皮肤中P物质、NGF、受体等神经细胞因子,促使患者皮损症状、瘙痒症状得于有效改善[4]。心理安慰:鼓励患者倾诉心声及相互交流,促使其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帮助患者树立开朗、愉快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治疗耐受度及治疗效果。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负面心理、生活质量、PAS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采用PASI量表进行评价,即:治疗后,PASI评分降低程度>90%为治愈:治疗后,PASI评分降低程度在60%~90%为显效;治疗后,PASI评分降低程度在20%~59%为有效;治疗后,PASI评分降低程度<2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负面心理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证明负面心理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DLQI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十个问题,即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对衣服的选择、社交娱乐、体育锻炼、工作、性生活等8个等级,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5]。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7.5%(35/4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66.7%(28/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

2.2 比较负面心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负面心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比较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银屑病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疾病,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病情发展、疾病演变与治疗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作用已成为此病症的重要环节。在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三种表面较为突出[6-7]。社会心理因素也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还对银屑病的发病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临床统计表明,患者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具有较特殊的性格特征,其性格争强好胜,具有较高的成功欲望,同时还有时间紧迫感,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较高[8]。故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多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治疗及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实践表明[9],患者不安的精神状态、心理压力过大等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抑郁、焦虑等症状最为明显,当患者长期处于此类心理状态时,易导致神经内泌分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较强烈的行为动作,如摩擦、搔抓、烫洗等动作,部分患者还会应用盐、酒等刺性物质来改善症状,导致皮肤严重被损害,从而加重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及患者痛苦。故针对患者发病机制,在临床治疗中增加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2)t值P值躯体感受8.8±0.5 7.7±0.6 8.995<0.05心理感受9.0±0.4 7.9±0.5 10.967<0.05日常活动 对衣服的选择 社交娱乐9.1±0.4 8.0±0.8 7.814<0.05 9.2±0.2 8.1±0.6 11.024<0.05 8.8±0.4 7.7±1.0 6.479<0.05体育锻炼9.0±0.6 7.8±0.7 8.316<0.05工作 性生活9.1±0.3 8.0±1.0 6.675<0.05 8.4±0.3 7.3±0.5 12.005<0.05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分]

组别 SAS SDS PASI评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2)t值P值40.8±2.6 48.8±3.0 12.877<0.05 41.5±3.5 49.9±3.1 11.518<0.05 3.2±3.1 8.8±6.1 5.201<0.05

目前通过心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负面心理,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对重视患者身心贫健康,在药物治疗时,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工作,不仅可以促使患者病情迅速好转,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通过社会及家庭性心理治疗,使患者快速调整自我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接受治疗,有效减少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引起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培养患者乐观、坚持的生活信念,最终以有效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度,家属应尽量满足患者正常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快速缓解不良情绪及心理负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措施,辅助提高治疗效果。该次研究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7.5%、对照组66.7%,且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该次研究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7.5%与李琳等[4]研究的治疗总有效率85.7%较相近。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银屑病负面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很有效率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