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及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价值研究

2018-07-20莉,青,妍,轶,3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萤火虫预测值良性

郭 莉, 赵 青, 葛 妍, 郝 轶,3

(新疆医科大学1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 2第四附属医院腹部超声科, 乌鲁木齐 830000; 3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临床对它的治疗方案、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和超声如何尽早发现、明确诊断关系密切。近些年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加之超声价格优廉、方便快捷、重复性强、无辐射等特点,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萤火虫”成像技术是一种对图像的后处理,它通过检测组织微钙化,可清晰显示出不能被常规超声检出的或者虽被检测出但肉眼却不能识别的微小钙化[2-3]。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超声、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能力,探讨“萤火虫”成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204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12个,恶性结节92个,患者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52岁。

1.2方法采用日本东芝的 Aplio 500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3 MHz。先进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尤其重点观察肿块的形态是否规则、纵横比是否>1、边缘是否规整、边界是否清晰、内部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及血供等。然后进入“萤火虫”成像模式,观察是否有微小钙化,若有则还需观察钙化的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分布特点并做完整记录。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判定[4]以2003年版美国放射学会做出的BI-RADS分类为依据:0 类:病灶有可能存在恶性危险,但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1 类:呈阴性,影像检查未见任何异常表现;2 类:良性,恶性风险基本为0%,常规随访。包块单纯囊肿、腺体内淋巴结、术后积液、假体,部分复杂囊肿、纤维腺瘤(至少观察2-3年没有变化);3 类:良性,恶性风险>0%,但≤2%,短期随访(6个月)或持续观察,纤维腺瘤,尤其是<40岁的女性,单发的复杂囊肿;4类:不等于癌,4A低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2%,但≤10%,组织活检倾向于良性;4B中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10%,但≤50%,组织活检良性恶性各半;4C高度可疑恶性,恶性风险>50%,但<95%,组织活检倾向于恶性;5 类:影像学高度提示恶性,恶性风险 ≥95%,需采取适当措施,组织活检如果为良性,建议再次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6 类:手术前,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临床合适时手术切除。≤3类即为良性;≥4类则判定为恶性。

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理结果12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204个结节,其中92个恶性结节,包括69个浸润性导管癌,4个导管内癌,5个导管内癌伴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3个,腺癌6个,粘液癌2个,淋巴瘤2个,原位癌1个。良性结节112个,包括91个纤维腺瘤,6个腺瘤,10个腺病,5个炎症。

2.2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评价204个乳腺结节中,“萤火虫”成像技术显示68个微钙化灶,常规超声显示37个,研究发现常规超声能检出的微钙化灶,在同一位置应用“萤火虫”成像技术均可显示,也有部分常规超声不能显示的钙化却能够在“萤火虫”图像中清晰可见。因此,在检出肿块内微钙化方面,“萤火虫”成像技术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1)(表1)。

表1 常规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结节结果/个

常规超声检测微钙化点的灵敏度是40.2%(37/92),特异度是86.6%(97/112),准确度是63.7%(130/204),阳性预测值71.0%(37/52),阴性预测值63.8%(97/152)。“萤火虫”成像检出乳腺肿块内微钙化点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9%(68/92)、86.6%(97/112)、80.9%(127/204)、81.9%(68/83)、80.2%(112/204)。

2.3两种检查方法对恶性肿块微小钙化灶检出率比较“萤火虫”成像在恶性病例中检出微小钙化灶的阳性率73.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17,P<0.001)。

2.4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常规超声联合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为 81.5%、特异度90.2%、准确度86.3%、阳性预测值87.2%、阴性预测值85.6%,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病例数)

3 讨论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发病率较高。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超声对某些疾病良恶性的鉴别与肿块内有无微小钙化关系较为密切,尤其当乳腺肿块内伴有砂砾样钙化则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肿块内无钙化的高4.5倍[5]。研究表明,约4%~10%的乳腺癌患者中微钙化是唯一的阳性表现,同时大量病理结果证实了在隐性乳腺癌中约50%左右是仅通过微钙化做出诊断的[6]。“萤火虫”成像是一种全新的超声成像技术,明显提高了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检出率[7]。该技术是将超声采集到的原始信号重新进行处理,达到完全“黑化”的背景效果,这样滤波后的微小钙化才能得以显示,最后将经过处理的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复合并且蓝化,从而达到微小钙化在蓝色背景中凸显的图像[8]。这种呈现在“蓝色”背景下的微钙化和夜空中的萤火虫画面极具相似性,故将此技术命名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9-10]。该成像技术明显提高了超声对乳腺内微小钙化的准确判定,为早期乳腺癌以及隐匿性的乳腺病变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11]。本研究发现,在204个乳腺结节中,“萤火虫”成像技术显示68个微钙化灶,常规超声显示37个微钙化灶,常规超声能检出的微钙化灶,在同一位置应用“萤火虫”成像技术均可显示,而在“萤火虫”图像中呈簇状分布的针尖样钙化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却不能完全显示。因此“萤火虫”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更能有效地检出乳腺肿块内的微小钙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1)。并且“萤火虫”成像在恶性病例中检出微小钙化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χ2=21.317,P<0.001),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为 81.5%;特异度90.2%;准确度86.3%,阳性预测值87.2%;阴性预测值85.6%,明显提高了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

目前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测乳腺微钙化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和争议,主要存在检测微钙化假阳性率高、受操作技术等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但此检测方法具有无创性、无辐射以及实时便利等优点,如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显示微钙化灶,不仅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特别是无明确肿块的乳腺癌,还可以作为引导乳腺病灶穿刺的得力工具,因此该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萤火虫预测值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萤火虫
萤火虫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抱抱就不哭了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