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8-07-18杜琬莹杨倩俐张志玥

对外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救助

杜琬莹 杨倩俐 张志玥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这一政策,而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沿阵地,在扶持贫困学生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将“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内容引进到高等教育的救助工作中,扶贫先扶智,实现“精准救助”,这既是扶贫工作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解决现阶段高校救助工作荆棘载途的有效途径。要做到“精准救助”,应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思想指导,围绕社会、政府和自身三方面积极开展符合当代贫困大学生特点的救助工作,不断改革创新,逐步推动救助工作精准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救助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149-03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the whole country has pushed forward the polic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Colleges as the front lin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ave an important mission to support poor students. The idea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basic content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work of education, to realize accurate rescue,need poverty alleviation firstly.Not only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work.To achieve accurate rescue, should insist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guidance, around three aspects: society, government and its own, actively carry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core of rescue work, continuously reform and innovation. Gradually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escue work precision.

Key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Poor College Students;Accurate Rescue

一、調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收费制度的实行,因家庭经济原因上学困难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关于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进一步帮助优秀的贫困学生继续深造,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绝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国家对大学生许下的郑重承诺。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将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全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现阶段,我国已在高等院校建立起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免费师范生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这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贫困大学生享受高等教育,还能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和经济落后状况,对促进教育平等和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在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已成为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因此更为凸显。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既是国家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又是高等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精准扶贫”作为当今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也应紧跟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战略部署,以“精准扶贫”思想为基本理论和指导方针,重新审视当下的扶贫救助工作,转变传统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深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全面开展符合当代贫困大学生特点的,以“精准”为核心的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救助工作,本文针对高校学生扶贫救助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并提出优化贫困生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扶贫项目的认知程度、对政策满意程度、对现有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四方面。

(二)调查问卷的实际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发放327份问卷,有效收回293份,回收率为89.6%。由于调查对象大部分为黑龙江省内大学生,因此取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男性123人,占41.98%。女性170人,占58.02%,基本持平。

(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2017级占22%、2016占27%、2015级占34%、2014级占17%。

(3)平均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占2.14%、500-1000元的占19.22%、1000-1500元占39.85%、1500-2000元以上占24.56%、2000元及以上占14.23%,

(4)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方式:家长供给占55%、用自己课余时间做兼职占19%、奖学金和助学金占17%,办理助学贷款占9%。

2.调查对象对扶贫项目的了解程度

(1)扶贫项目的普及程度:2%的学生清楚了解、16%的学生基本了解、45%的学生略有了解、37%的学生不了解。由此可见,加强宣传“大学生扶贫项目”力度的重要性。

(2)调查对象对贫困大学生的判定标准:“家庭遭受突发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父母双下岗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生”占比最高,均为28%。“拥有贫困证明的学生”与“孤残子女、烈士子女的学生”分别占23%和21%。

(3)相应政策的了解程度:在回收的问卷中可以发现学校对貧困生的扶持资助的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支持校外打工以及各类补助。

3.调查对象对已有政策的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仅有16%的学生对现有政策完全满意。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能够共同作为,形成良好的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救助系统,加大救助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现有的救助体系仍不够完善。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存在“假贫困”的现象。

4.对现有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意见方面:27%的学生认为“政策制定不合理,没有制定严格的评定标准”;34%的学生认为“执行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资源分配”;35%的学生认为“执行过程中,有失公平,无法体现效率”。

建议方面:“学校应明确评定标准,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社会、学校、政府应提供更多资源”;“学生应提升自身素质,避免假贫困”。以上三种建议分别占34%、31%和33%。

三、优化贫困生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方面

1.加大社会救助力量

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首先,尝试开设“双S合作模式”,即社会与学校联合资助模式。高校与社会各界取得合作关系,争取让更多的社会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拓宽资助来源和渠道。其次,企事业单位可为在校期间的贫困大学生提供与之相适的兼职工作岗位,每月定期给予相应的工资。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学生在生活及学习费用上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可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最终实现双赢。最后,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使社会与学校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2.完善银行助学贷款回收机制

助学贷款是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渠道,又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自2015年起,银行方面已将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20年,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整。还本宽限期内学生仅需支付利息,无需偿还本金。尽管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许多大学生来说,仍然存在无法按时还贷或拒绝还贷的情况。因此为提高银行助学贷款回收率,有必要优化贷款回收机制。首先,银行应专门建立助学贷款救助机制,针对不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级别贷款方式。如银行可为特困生申请延期还本时间。其次,要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在制度上约束借款学生的还款行为的同时,也要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借款学生诚实守信意识,从而完善银行助学贷款回收机制。

(二)政府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4%的大学生对我国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这就使得许多贫困生无法享受该项政策,故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已有的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首先,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可通过实地宣讲来宣传国家对大学生的救助政策,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了解到如何进行救助申请。其次,要改进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方式,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全民都能积极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要突出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重点,加大对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重点政策内容的宣传,加大对学生、家长、教师等重点人群的宣传,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2.增加财政投入

2017年,高校资助资金突破1000亿元,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资金1050.74亿元,比2016年增加94.90亿元,增幅9.93%。国家助学贷款占比27.05%,中央财政资金占比28.67%,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占比19.76%,学校资金占比22.67%,社会资金占比1.85%,所以政府是我国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贫困生日益增多,政府应进一步承担起对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通过增加财政的投入比例,扩大覆盖面;在兼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比例前提下,国家应大幅度增加助学金方面的投入比例。

3.加强法制建设

当前,我国建立起了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奖、贷、助、减、补”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保障体系,但仍未能做到精准帮扶,因此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明确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全面严格筛选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可采用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方式,以确保各类资助政策的事实效率。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法制化体系。确保每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将精准帮扶落到每一环节中。最后,建立监督反馈体系。为避免“假贫困”现象的发生,应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将每一环节落实到与之对应的工作人员身上,进而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意识。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当今中国高校资助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经阶段。

(三)学生方面

1.扶贫先扶智

据调查显示,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依旧存在。对此,学校可专门为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学习交流俱乐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交流活动,让贫困生从内向和自卑中走出来,实现贫困生精神层面的救助。每一位接受资助的学生也应主动摆脱对无偿性资助的依赖心里,坚定自立自强的观念,这对于帮助贫困生精神上脱贫,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作用。

2.提高综合素质

要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其提高自身修养。首先,提高自身认识。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名大学生应遵循的美德,出生于贫困家庭虽已无法选择,但积极的人生观则可后天培养。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实理论知识,即可拓宽眼界又可陶冶情操。其次,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背景不应成为阻碍学生交流的屏障,应通过社团活动敞开心扉,积极与他人交流。最后,怀揣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接受资助的学生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涤非,许可纯. 大学生贫困救助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广州大学城六所高校的调研[J].教育观察,2014(9)

[2]钟玉英,塔娜·教勒德.发展型救助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探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郭方.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张盛秋.高校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中的个案工作方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5]闫芳.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6]李改艳.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例[J].赤子,2017(2)

(责任编辑:乔虹 刘茜)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