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压药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

2018-07-18李晓曼叶建芳

吉林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肝阳阴虚阳收缩压

李晓曼,叶建芳

(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 710021)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随内外环境的变化,正常人的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1-2]。在整体人群中,血压水平则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中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会有所下降,脉压也随之加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老年人高血压以阴虚阳亢证为主要证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耳鸣健忘、五心烦热、眩晕头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3-5]。依据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病因病机,本研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选取适合的中药和穴位进行穴位贴敷联合常规降压治疗,探究其对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影响,从而对临床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平均病程(13.37±5.03)年,平均年龄(67.54±4.08)岁,其中服用ACEI类药物20人,服用CCB类药物28人,服用ARB类药物32人;观察组80例患者平均病程(12.29±6.62)年,平均年龄(67.31±4.17)岁,其中服用ACEI类药物24人,服用CCB类药物30人,服用ARB类药物26人。2组患者平均病程、平均年龄及服药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1)经中医临床专家结合望、闻、问、切四诊辨证为高血压阴虚阳亢证;2)患者日常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3类降压药物中的一种控制血压,但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舒张压在90~110 mmHg之间或正常、收缩压在140~180 mmHg之间者(1 mmHg = 0.133 kPa)。排除标准:1)皮肤对药物反应敏感者;2)合并严重糖尿病,且有皮肤破损者;3)已接受除常规降压治疗之外的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检测指标观察者;4)精神疾病患者及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聋、盲、哑、肢体残疾及智力障碍者);5)继发性高血压患者;6)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社区干预和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采用社区干预和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结合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选用薄荷、生白芍、熟地黄、川牛膝、罗布麻叶、冰片以2:2:2:2:2:1的比例混合研末,过筛,调配比例2:2:1:1的30%姜汁、陈醋、3%丙二醇、3%氯酮混合液调和药粉,调和剂与中药的比例为5:4。贴敷神阙穴、单侧太溪穴和太冲穴,1次/d,次日贴敷对侧太溪穴和太冲穴。取1 g/(次·d)贴敷太溪穴和太冲穴,取2 g/(次·d)贴敷神阙穴,每穴每日贴敷时间为8 h,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将按比例调和成糊状的白芍、熟地黄、薄荷等药物粉末取相应分量置于医用水刺自粘透气无敏无纺布敷贴(cadumedi牌)上备用,贴敷神阙穴的敷贴规格为5 cm×6 cm,贴敷太溪穴和太冲穴的敷贴规格为3 cm×5 cm。在研究期间,每日8:00~9:00观察组患者在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同一研究者进行穴位贴敷。贴敷时,患者应充分暴露贴敷部位,采用75%酒精棉球进行局部消毒,然后取敷贴紧贴于皮肤之上,使药物与皮肤紧密接触,在贴敷结束后告知患者贴敷结束时间,并嘱其及时撕下敷贴。

1.3检测指标 在治疗开始前及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的次日下午,对2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情况进行测量。在14:00~15:30,由同一研究者使用同一血压计对2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测量时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 ℃。开始测量前,应使患者安静休息5 min,并重复测量2次,时间间隔为1~2 min,取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舒张压或收缩压的2次结果相差5 mmHg以上,进行第3次测量,并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数据多重比较配对的t检验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n = 80)

表1 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n = 80)

注:与观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时间点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干预前 151.5±5.1 74.6±8.5 1个月后 147.6±4.3# 73.6±7.4 2个月后 145.3±2.9# 73.2±7.3 3个月后 138.0±4.0# 70.8±7.7对照组干预前 150.2±4.8 75.8±8.9 1个月后 148.9±3.2 75.3±8.1 2个月后 147.1±4.3 73.8±8.5 3个月后 147.6±3.9 72.6±6.9

2.2不同时间点血压组内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表3。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情志失调导致的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使肝阳偏亢,肝阳上扰于头目[6-8]。肝肾两脏在中医学中的关系甚为密切,故肝火也能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两虚,肝阳偏亢之象。饮食偏好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可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因而可导致头痛、头晕[9-10]。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肾阴不足,导致肝失所养,阴不敛阳,肝阳偏亢,内风易动。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体的阴阳平衡易失调,特别是肝、肾两脏的阴阳平衡极易破坏[11-12]。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下虚上实的现象,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上济心阴,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状;若病久不愈,则可导致肾阳虚衰,此时常兼有畏寒、肢体、乏力、阳萎、夜尿等症候;阳盛可以化火、化风,可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若肝阳暴亢,则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经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易蒙敝清窍,从而发生中风昏厥等严重后果[13-1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降压药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魏虹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依据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选用熟地黄、生白芍、薄荷等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其中薄荷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为补肾生精之要药,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生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敛阴柔肝,平抑肝阳的功效;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17];罗布麻叶味甘、苦,性凉,具有清泻肝火、平肝熄风的功效,用于肝火炽盛之头痛眩晕、惊风抽搐,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罗布麻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18];冰片味辛苦,性凉,归心、肺经,具有通通诸窍,散郁火的功效。同时,穴位选择上,太冲配太溪,可镇肝熄风,育阴潜阳;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与冲、督、肾、脾等经密切联系。同时,根据现代解剖学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极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无脂肪组织,脐表皮、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动脉小分支,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9-20]。

表2 观察组血压组内比较

表3 对照组血压组内比较

同时,本研究选取的病例舒张压处于正常范围或90~110 mmHg之间,故对舒张压的作用不明显,但也从侧面反映穴位敷贴治疗不会引起舒张压的进一步下降,可使舒张压水平维持在较为稳定的范围,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水平。

综上所述,降压药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对收缩压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对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肝阳阴虚阳收缩压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中医名言拾粹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抑郁症肝阳虚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