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V得C”与“V个C”

2018-07-16宋丹阳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补语义项程度

宋丹阳

摘要:“V 得 C”与“V 个 C”是汉语中常见的述补结构,相关研究也日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为此,我们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义、语用、心理等多方面对两者的共性与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考察和探讨。

关键词:述补结构;得;个

“V得/个C”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述补结构,V指的是谓词性成分,C指的是补语。“得”和“个”均为补语标记,有时还可以省略。一些学者认为补语就是“靠‘得(的)字或‘个字的连系,附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修饰作用的语词。” (1)下文将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进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一、区别

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否定时的差异

“V得C”与“V个C”在转化为否定形式时,方式是不同的。“V得C”可以直接用“不”加以否定,而“V个C”转换为否定句时,“个”与“不”不能共现,须除去“个”后,才能完成否定句的转换。

试比较以下两组转换为否定句的例子:

(1)a.洗得干净——洗得不干净

b.洗个干净——洗个不干净

上述例子中,a可以用“不”完成否定句的转换,而b则不可以。如果b想要变成否定,只能将“个”去掉,变为“洗不干净”。“干净”是一个状态形容词,在“V得C”中,它表示被洗物品的清洗程度,而在b中,“干净”则表示被清洗物品的结果,构成的是“干净”与“不干净”的对立。唐启运(1980)提出了补语的“三说法”为结果、程度和形容补语。显然,a中的是程度补语,b中的是结果补语。这样,因为b中的“干净”是结果,所以不能被否定。程度补语则不然,程度可以加深,也可以被否定。因此,否定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之一。

(二)表意差异

表意差异与上面的论述相联系,我们也以(1)为例,同样的形容词,因为“个”和“得”的不同,使其一个表示程度,一个表示结果。在表意和表达效果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通常情况下,在“V得/个C”中,得、个的区分并不明显,表达效果上也很接近,如:“打个落花流水”与“打得落花流水”,都是表示被打者的惨状,“落花流水”表示状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我们就能分辨出两者的差异,这是语用范畴的问题。所以,在表意方面,我们不仅要看C的属性,也要关注句子所在的语言环境。

(三)C的限制和“了”与把字句限制

“V得C”与“V个C”中“得”和“个”后所接的补语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如:“个”后不能加趋向补语。还有一些限制如:“了”与“把字句”常常要和“个”搭配,而“得”与其搭配或接受程度差,或根本无法被人接受。我们可以观察CCL语料库中的几个例子:

(2)他钻得进去。

(3)铁球推得上来?

(4)小五被村民打了个半死。

(5)一定要把它弄个明白。

由(2)可知在语言交际中,“得”后可以和趋向补语连用。用同样的方法,将“得”替换为“个”,语料库中却没有显示。可见,“个”不能同趋向补语连用。趋向补语表示的是事物运动的方向,而“得”在《新华字典》中有“获取、接受”的义项,之所以“钻得进去”可说,是因为它表示的是“钻”这个中心动作可以完成和获取,表示一种情感上的估测。与之相对,“个”在释义方面,既可以表示“单个、单独”又可以充当代词,意为“这、那”,所以在普通话中,“个”的指代意义和单独性都无法同方向意义联系到一起。以此类推,(3)的情况与(2)是一致的。这里面的“得”有具体的意义,表示“获取”,并没有完全虚化为仅有语法意义的补语标记。在(2)(3)中,我们认为“得”是不完全的补语标记。它与中心谓语动词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后面的趋向补语的关系则相对疏离。

(4)中“半死”是结果或状态,不是程度。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得”常出现在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动词之前,而“个”后面通常伴随着一种结果或状态。如(4)中的“半死”就是被打者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我们也可理解为动作“打”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说“打了个半死”却不能说:“打了得半死”。显然,语感上我们也是不能接受的。同样,这个规律也适用于(5),把字句表示的是一种处置,处置式自然要与表示“结果”的词语共现,在(5)中“明白”是结果。当然“弄得明白”也是可以说的,对比两个句子,两者语境是不同的。

(四)个体主客观情感差异

“得”和“个”同样是补语标记,但两者情感的侧重点却不同。如“这道题他做得上来”与“小五被村民打了个半死”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前者的主观性更强一些,这里的“得”有“能够、可以”的含义,整句话是说话人对“他”的一种评估和推测,或者说是说话人主观上的一种愿望,是一种“未然”即:还没有发生的事件。后者则比较客观,“小五被村民打了个半死”句中的“小五”正处于“半死”的状态,“打”的结果“半死”已经形成,是一个“已然”的事件,是说话人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整个事件做出的一个相对客观的陈述。

(五)频率及领域

“得”和“个”都是补语标记,然而两者的使用频率差距却很大。我们截取了《倾城之恋》中的前8000字,用“得”来标记补语的居多,而用“个”的却寥寥无几。我们推测,“得”与“个”的语法化程度以及使用分布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新华字典》中“得”有诸多语音,当阳平的时候,其意义为获取、适合这样的动词义;上声表示“必须”,只有读轻声的时候,才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的义项。由此可见,“得”分工明确,且轻声专门用来标记补语。语法化程度加深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语音的虚化,“得”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势。反观“个”有4个义项:量词;单独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其中量词是我们熟知的用法。对于“个”充当补语标记的用法甚至没有出现专门的义项。由此可以推测两者存在一个长期竞争的关系,后来“得”不仅语音上分化,而且专门用来作为补语标记,而“个”在竞争中没有“得”使用频率高、范围广,而且“個”的量词用法逐渐成为了“个”的强势用法,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也削弱了“个”作为补语标记的应用。

此外,两者语体色彩上也存在差异,“得”用于书面语体较多,而“个”多出现于口语中。无论是从搭配还是语体色彩“个”和“得”都是不同的。

二、联系

(一)结构层面

“V得C”与“V个C”在结构层面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从搭配上看,两者的后面均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都固定于“V”和“C”中间起到标记作用。李临定认为:能够进入“得”“个”前段的动词、形容词单音节居多,双音节的词较少。 (2)而且,这两者的前段都不能使用重叠词。C的形式相较于V的形式更加多样化,C常常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特征,但这种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事物因某种外力而产生的结果性状,是受前面的V所影响的属性。C既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短语,例如:“擦得干净”中“干净”是词,而“气得浑身颤抖”里“浑身颤抖”则是短语。值得一提的是,当C为词时,既有单音节词,又有双音节词,但双音词居多。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得”是可以省略的,但是“个”一般是不能省略的,相信也存在着某些理据。

(二)“V得个C”的特殊用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得”和“个”是不能够共现的。但在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一些句子把“得个”并列放在V和C中间的语料。例如:

(6)落得个鸡飞蛋打。(BCC语料库)

不难发现,虽然(6)中同时出现了“得”和“个”,这里面的“个”却不是补语标记,严格来说应该是数量词“一个”的省略,所以,这里面的“个”是量词而不是助词。虽然从结构上看与“V得/个C”十分相似,但是我们也不能将两者相混淆。“个”从功能分布上来看,主要功能还是充当量词,这样就容易分辨了。另外,随着这样句子的大量出现,慢慢地“得”与前面的动词凝固化,结为一体后,我们认为类似“落得个”“闹得个”等等都可以独立使用,这样是否可以重新分析,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两者结构上的一些共性,和一个与两者很相似的结构,我们应该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辨。

三、差异原因

(一)“得”“个”的语义滞留

“得”和“个”之所以会呈现出诸多差异,与两者的语义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中说:“得,行有所得也。从彳,见声,古文省彳”。通过查询《象形字典》得知:“得”的甲骨文表示的是“远行拾贝”,现在这个本义已经消失,引申扩大为拥有、获取、实现,进而在词性上引申为助动词:能够、可以。在《新华字典》中“得”有诸多语音,不同的语音有不同的义项。当其读音是阳平dé的时候,其意义为获取、适合等动词意义;上声děi表示“必须”;读轻声的时候,用于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这样义项。我们认为与表示补语标记的“得”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能够、可以的含义。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得”的主观情感表达的倾向。“能够”“可以”都是一种预测,所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尽管“得”已虚化为补语标记,但依旧受“能够”“可以”的意义影响,形成主观化倾向。

“个”的本义是指最小独立单位的人或小物件。该本义直接影响到量词的意义。在《新华字典》中“个”有4个义项:量词;单独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还有代词的意义,这些都影响了作为补语标记的“个”的使用,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下面要谈的“有界化”中。

(二)有界的影响

沈家煊(1995)认为事物在空间上、动作在时间上、性状在程度或量上都有“有界”和“无界”之分。同时,沈先生提出形容词后加“的”可以使无界变为有界,动词后加“了”也可以将无界变为有界。我们认为可以用有界性来解释“个”经常与表示结果意义的补语连用的现象。《新华字典》中“个”有代词意义,表示“这、那”。这、那属于指示代词,有很强的指向性,我们有理由认为“个”同“了”一样,也能够起到有界化的作用。这样能够解释两个问题,1.“个”与结果补语的搭配问题;2.同样的句子结构,用“个”和“得”所产生的不同指向问题。第一,结果意义从语义上来讲是明确的,可以认为是“有界”的,有代词“这”“那”滞留语义的“个”也是有界的,满足“有界”与“有界”的搭配。第二,我们可以回到(1),两个句子的结构完全一致,前者更强调状态,后者更加强调结果。因为“个”能够起到有界化作用,b中“干净”被有界化了,具有了某种“结果”的性质。反之,a中的“得”在语义上承接了“能够”这样的语义,本身就有模糊性,与之相应的就是“无界”,进而可以和同样无界的程度补语相联系。程度属于一个连续统,是一个程度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过程,是无界的。

根据沈先生“有界”和“无界”的理论,可以推导出一个规则:“得”常常与表程度意义的补语连用,“个”常常与表示结果意义的补语连用。这一规则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上文五点差异中,许多都可以通过这条规则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语义和心理层面等多角度对“V 得 C”和“V 个 C”两者之间共性与差异进行了描写,并且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语义滞留和“有界”与“无界”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和探讨。目前对于两者的论述颇丰,也有学者对语法标记“个”和“得”做单独研究的,相信以后对此的研究会更加深入。

注释:

(1)董树人.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第9页

(2)董树人.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第128页

参考文献:

[1]董树人.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董秀芳.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7.

[3]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4]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5]李临定.帶“得”字的补语句[J].中国语文,1963(5).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补语义项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