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

2018-07-14张国东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创新

摘要:高中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自觉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培養自主学习能力应得到加强。这就要运用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物理;素质教育;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的那套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这三中心已退居其后,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需要为中心了。这就是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它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特别是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强调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知识素质、思想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一、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思想的熏陶

例如在参观航模的活动中,应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一是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以前根本瞧不起我国航天技术的国家,已主动与我们合作了。航天英雄上天的科学道理,“嫦娥奔月”变为现实的科学技术,量子卫星的发射成功,这些成就都令世界瞩目。这样,学生在参观航模活动中,他们的理想也将从地上飞到天上。有的学生原来没有航天事业的理想,当他在参观航模活动中,就萌生了将来投身航天事业的梦想。这些学生收集了不少有关飞行技术的视频资料。只要打开他们的智能手机,那些滑翔机表演,穿着蝙蝠服跳崖滑翔飞行,国际飞行表演的奇观,都可以一一呈现出来。这说明课外科技参观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课外参观的生动活泼还体现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中,比如物理老师布置了到工厂、到农村参观了解收集物理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一是丰富物理应用知识,二是感受时代科技发展的脉搏。他们到农村参观,原来的小户耕种,如今正在变成大规模机器耕种了。据一位承包土地搞种植的老板介绍,以前的插秧机已不太先进了,现在改进为谷粒点插,能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达到99%。喷洒农药由原来的地面喷洒为无人机空中喷洒,学生既参观了科技成就,又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他们去到工厂参观科技成果。参观中,他们听到这样一件事。某工厂在包装香皂时,偶尔出现空壳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里成立了一个攻关团队,他们采用电子感应技术解决了问题。但资金却花费了90万元。而在同一工厂,一个工人用业余时间只花了一百多元钱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买一部电风扇对着从前面流动线上的成品吹风。风力调整到恰好能把空壳吹掉为度。他成功了,大大节省了费用。厂里采用了这个技术放弃了电子技术。学生在这件事上有什么收获呢?他收获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生产中的科学研究尖端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二者取优。这个厂正是这样做的。在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不能一概靠尖端技术。否则就应了“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的说话,太不经济了。这些学生还收获了“实践出真知”的实践论思想。这些思想收获是只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得不到的。

二、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重结论轻过程,学生死记硬背,老师实行题海技术,思维品质得不到提高。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研究某一课题,就要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整理、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开辟资源也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比如去民间搜集资料,要涉及与人沟通,不怕吃苦,这些都是科学家的经历。比如爱迪生为了寻找耐久的电灯丝原料,经历上千次的寻找、实验。其中跑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苦,以百折不挠毅力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成功。学生搜集资料也就是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从而深刻理解那些科学名言的精神。如“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学生收集资料过程,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时的能力。比如,他们在农村调查中,听到了这样一件事。20世纪90年代,农村大搞网箱养鱼,就是在小型沟渠的活水(流动的水)里,用网和框架固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养鱼,但上游的纸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整齐水渠,致使鱼全部死亡,向厂方索赔,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才得到部分解决,这是县里发展改革部门在环境与生产综合考虑不周造成的。现在的高中学生就是未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要求发展,这些失败就是前车之鉴。这种社会调查就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培养了能力。

又如,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资料,印证电学有关理论,但在收集过程中,却发现了新的研究问题,就扩展了知识的范围。比如他们了解到,农村中有的人私自在室外线路上搭线用电。比如在田里打谷的打谷机,就直接从电线杆间的长途线路上搭线,为电动机供电。同学们便产生了好奇与疑问,这些线路的电压是多少?未进屋也符合电动机所需的电压吗?如果是高压线,未经过变压器变压,也能直接搭线使用吗?不是很危险吗?把这个问题带回学校讨论很有价值。又如在老师讲课时,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法国飞行员在飞行途中抓到了一颗子弹。这是有关物体运动速度的趣闻,课堂上听了也没时间多想。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变为严密的思维。他们提出了质疑:空中哪来的子弹,是后面飞机射出的吗?如果是,那就说明了弹比飞机速度快很多,子弹经过飞机不会把速度降下来,怎么能抓住子弹呢?编造的故事吧!无论这些质疑有何结果,这种思辨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再比如,有个学生在旅游途中,看到降落伞式的载人飞行器,一个人背着一部风扇旋转机。令他不解的是,机器一开动,风是向背后喷出的,却把抱着地上的布抛向高空。他把这个问题带回班,引起了好奇的讨论。有同学认为,风扇的风不是平直向后的,是扇形状喷射。所以能把帆布抛向空中,由于有向后喷射的主力风,所以能推动人机前进。不管这种讨论有无正确结果,但他说明了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兴趣,激发思维。

总之,打破三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思想品质、思维品质,是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成洪,王文模,周志元.开展好物理课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生物教研,2015.

作者简介:

张国东,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威远县竞力学校。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物理创新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留言板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