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2018-07-14郑丽燕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幼儿教育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以培养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生活化美术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启蒙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又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引用,结合幼儿的认知模式构建以发展幼儿个性为核心的综合性教学实践课堂来强化幼儿的美术认知,促进幼儿形成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基础教育中培养幼儿形成美术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不仅是健全幼儿的美术认知模式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形成艺术个性的主要方法。幼儿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这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质上,幼儿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是具备基本美术判断能力的。在基础教育中,幼儿在课堂学习以及生活中有着属于自己的审美观点,有的幼儿喜欢红色、有的幼儿喜欢蓝色,有的幼儿喜欢绿色、有的幼儿喜欢黑色,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过程就是幼儿审美能力养成的过程。要做好幼儿的教育,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这种认知模式特点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二、 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引导方法的运用

(一)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融入生活化元素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美术课堂构建中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要根据幼儿的实践认知模式,以强化幼儿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尽可能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构建幼儿的美术认知模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学术界对幼儿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各样以幼儿教育为主题的美术实践工具被广泛运用到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实质上这种具有商品性质的美术教育工具不一定能健全幼儿的艺术认知模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素材,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术认知来源于生活实践,这是所有美术教育者的共识,选择生活中的物品可以从生活角度来引导幼儿关注美术知识。例如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黄色的果实、教室中各种各样的卡通图案,以及走廊中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品,都是老师向幼儿传递美术信息的媒介。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物品向幼儿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彩纸,让幼儿剪出果实、花朵图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感悟美术,获得正确的艺术认知。

(二) 美术教育生活化

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育者,就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幼儿的认知模式和个性特点,从生活经验角度出发,引入不同的生活元素来增强幼儿的美术感悟。例如在课堂实践中,绘画和手工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选择利用黏土或者是橡皮泥,教会幼儿捏出小动物的造型。晴天可以看见太阳,雨天太阳公公藏起来了,晴朗的夜晚可以看见月亮,雨天月亮婆婆也藏起来了。美术教育老师以天气变化对太阳和月亮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引导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雨天或是晴天的景象。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为教学指引,有助于健全幼儿的美术认知架构,增强幼儿的学习美术的信心。

(三) 美术生活化教育中注重幼儿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就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要想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美术认知模式就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美术课堂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找寻美术创作素材,可以利用生活中易拉罐、塑料瓶、塑料盒等物品引导幼儿制作手工艺品。制作材料不局限于一种,可以让全班小朋友分组合作,鼓励小朋友交换创意,开展交流,利用这些生活素材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同时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还要注重家长的参与。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内,也需要家长参与进来。有很多教育者认为家长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够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

(四) 美术课堂中注重绘本的使用

通常,老师利用绘本材料包括彩纸、水彩笔、故事书、动画书、手工艺工具等物品进行教学,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成美术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绘本是一种具有图文、卡通人物、装饰形象的图书,书的内容与儿童的认知保持一致,有着鲜明的色彩分类和各种各样的图案,能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在故事中获得学习体验。与传统幼儿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作为知识信息传递媒介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着广泛性、个性化、立体化等特点。广泛性是指绘本教学几乎适应任何教学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舞台,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自己动手创作故事等方式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个性化是指绘本的知识内容是独一无二的,每套绘本的故事情节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化认知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搭配使用不同的美術绘本,结合绘本内容选择不同题材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图文并茂的内容和精彩的故事可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深化幼儿的认知模式。

综上所述,具有生活化特征的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信心,让幼儿通过美术了解世界,感受各种各样的颜色。老师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找寻素材,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教会孩子制作手工艺品,能让幼儿在美术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从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美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项祥红.幼儿美术活动区域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7年47期.

[2]张敏.幼儿美术创造性的有效指导[J].教育革新,2016年03期.

[3]辛小欣.有效评价对幼儿美术活动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10期.

作者简介:

郑丽燕,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吾峰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幼儿教育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