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引导主动参与

2018-07-14吴超群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动参与数学课堂

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发展、自主学习的前提。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参与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个人自己的内部活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引导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更多知识的信息,并通过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参与

心理学始终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严重缺乏,正如多位教育专家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谈何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提问题、揭矛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来源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概念教学应尽量从实例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体积与容积》,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果不结合生活的实际,学生们很难理解这一概念。我以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引出是“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再提问学生“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实物也占了空间?”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课桌占了教室的空间”“书本占了书包空间”等。最后,我用一个方块和可爱的小熊进行比较谁占的空间比较大?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不仅占了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也是有大有小的。通过生活中的實物,再加上鲜活的例子,孩子们就能通过表象的特征去抽象出共同的特征,从而形成概念。他们认知概念后,还应及时强化,让他们以小组活动方式,通过拿物体让对方说出“什么是它的体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创设条件,参与探究

把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一些。要想让孩子喜欢上数学课堂,就要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要以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数学课堂上少设计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多利用一些具体的、熟悉的,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多创设一些自由、生动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喜欢的方式去叙述数学的现象,让数学变得更加容易了,也就有趣了,学生也就喜欢上了。数学大纲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教材它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思考去获取新的知识,使孩子们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我有意识地把用小棒操作、竖式演算和言语表达有机地结合,学生通过用小棒操作,初步理解退位的道理和计算方法。紧接着,再结合操作列出竖式,讲解演算的过程,最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演算的思维及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这样,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独立去想,自己去做,去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果也更好。

三、 反馈矫正,强化共同参与

在新课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是完全必要的,课堂上通过反馈使正确答案得到及时的肯定,错误的得到时及时的纠正,避免误差的积累,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课本上的“做一做”的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例题教学后老师应及时地组织学生们练习课本上的“做一做”的习题,要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分层次的适量的强化练习。题目设计应该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要低,但最后要求要高,这一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让平时成绩一般的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解答基础性的习题,同时,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习题进行探索,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课堂上老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从一般性的基础练习升级到提高性的练习,再升华到拓展性的思考习题,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应不拘泥于书本,应及时对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见解的学生,予以认同与鼓励。照顾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针对教学重难点,练在关键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要强化参与的力度,注重练习效果。

四、 因材施教,激励参与

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教育机会是人人平等的,教师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不应只偏爱优秀学生,更不能歧视后进学生,课堂上应该平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生发问,做到个别回答与全体回答相互结合,并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充分发挥,也能有动口说话的机会。他们会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踊跃回答,胆量也就慢慢变大了,即使有的学生回答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应马上给予否定,应及时地给予点拨启导,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自己改正。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应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也觉得自己是会学的,自己也能学,增强他们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

吴超群,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主动参与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