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7-14王惠萍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惠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识字、表达及写作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 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及评价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同时还要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意味着教师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授及指导学生进行文章作品的欣赏、剖析、解读,使学生在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手法、情感意义基础上进行作品评价。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 有效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及语言形式着手,这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及未来鉴赏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欣赏,同时还应穿插课外作品,使学生通过多种题材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写作风格及情感表达形式,长此以往将逐步培养其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促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路,使其文學鉴赏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三)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中,学生也会学习到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及词语运用的方式以及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手法及写作技巧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 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阅历进行具有趣味性、真实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实体情境,促使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进行有效的帮助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常识课文,进行实体情境创设,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要下雨了》学习时,对于文章中描写的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鱼浮出水面等等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从而亲自去观察下雨前动物的一些活动特点。再将这些观察到的以及体验到的融入文章内容之中,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其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秉持着新课程理念的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安排都应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导其认真阅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氛围的渲染。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漂亮的大公鸡的视频及图片。同时配以音乐,或文字解说,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 教会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根本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其实现自主阅读,促使其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品质。自主阅读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阅读教学中,阅读及训练是相互依存的,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够得以提升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方法的传授与教学指导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首先指导预习,传授预习方法。预习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预习的第一步是粗读,粗读课文扫清文章阅读障碍。对于不理解的词句进行及时解决。第二,是细读寻找问题。详细进行文章的阅读,边读边找不理解的内容,并进行标记勾画。最后,教师进行精讲,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现阶段的阅读教材都是以单元形式划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出单元中的重点,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动略读,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讲解。

(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促进其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重复的进行优秀、经典作品的阅读,这是建立良好阅读的基本手段。同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长期的进行阅读积累,只有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最后才能实现智的飞跃。因此,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及考验学生耐力的过程。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备条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一套学习计划,在计划中不局限于课本上的阅读内容,还应扩展到课外。在计划中选取基本课外图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同时还可以针对图书内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阅读,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进而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从另一个角度讲,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阅读水平,促使我国全民知识文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徐远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

[3]王书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6,(17).

作者简介:

王惠萍,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红寺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